今天清晰的感到我周围的人不爱写blog了。
意识到这一点已经很长时间了,但今天真正让我感到详细的感慨。起因是我看到了“憂鬱馬戲團”的一篇Movable Type教学文章《Blogrolling 使用教學》。Blogroll我一直以为就是blog页面上的友情链接,给blogger们建立关系用的。而Movable Type貌似没有默认提供这个功能,所以要花一点功夫自己来修改模板。看到了文章后,我就在想我要不要也弄一个,然后才意识到我不用Blogroll好久了。
两年前,不管我是在BSP上写blog,还是在独立空间上写,总会记得把身边好友的blog链接加上去,这似乎是建立blog后的第一件事。那时blog在国内还很热,所以当有同学知道我也有blog后,就赶紧要跟我交换友情链接,就像两个人热衷于交换QQ号一样。尽管有的blog以我当时的眼光来看没有任何用处,纯属幼稚的垃圾,但毕竟是一层关系,我也就加了。不过我那时在网上认识的人不多,因此友情链接固定后就没再怎么变化。这种情形似乎持续到上次我的空间被攻击。那时我的空间上的东西都丢失了,因此我的blog也是重新开始的。似乎从那次我就没再怎么设置过友情链接。有几个我是直接能默写出来地址的,我就直接给加上去了。
这次换了Blog系统,Movable Type的设置里一直没有这个功能,我也就一直给忽略了。今天想起来后,想了一下,发现我根本就不必加友情链接了:要加的那些几乎很早就不更新了。也许是因为Twitter的冲击,blog这种东西在我的身边没落了!
我不禁有些伤感,细想原因:一是大家都忙了,可能平时没有精力再在网上维护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二是新鲜工具的冲击,Twitter把大家的写作欲望都一点一滴的化解掉了,而目前blog这种东西上的文章毕竟不如在校内上发一篇流传的快。不过从“大局”来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些人的blog本来就不是因为他想有一个表达的渠道而建立的。大概三、四年前,由方兴东起头,国内开始炒作blog。炒作本身就是把一件事物的价值过分抬高,因此导致在那时你要是没有一个blog就是落伍的表现。很多人注册了帐号,更换了模板之后才发现根本不知道要写什么,于是结果有二:好的一点就是不管它,任由那个帐号荒废;不好的一点就是去网上别人的blog上搜刮,把文章搬到自己的空间上,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而我一些同学不再关注blog,把精力放在更有用的地方,也不会对blog圈带来不好的影响,应该是一件好事啊。
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原因,我一直觉得blog在我身边算是“精英”文化,而不是新浪鼓吹的“草根”。身边屈指可数的blogger就体现了这一点,而真正写出点有用的东西的则少之又少。反正到现在,我身边一直没出现过大面积开始写blog的情况。可能跟我们这一代与blog热潮相遇的时间点有点关系:blog火的时候,大家忙于学业,没有心思写blog;而到大家上了大学,有了点时间,校内就基本上取代了blog。因此我反而觉得blog是“精英”,校内才是“草根”。
这与我在国外的感觉也很相似。我的加拿大同学很少有写正式blog的。虽然也有很多人没听说过Twitter,但有些我觉得应该写blog的都去Twitter了。另外就是Facebook非常盛行,基本上是大学生必备配备,直有“民间学生证”的感觉。反正国外的新奇玩意远比国内丰富,老外不愁找不到blog的替代品。
放眼国内外,我能想到的blogger们都属于精英型的,国内的比较知名的三表、徐宥之流,都是在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其它的一些驻于新浪之类的blogger的声音都很微弱,形不成气势。总之,我感觉blog热潮算是过去了,经过“草根”群众的实践,blog这种东西并不能帮助他们表达生活琐事,于是纷纷投入SNS网络,而blog则成了“精英”的表达工具。
注:本文中“草根”的解释参考新浪,“精英”指的是一直坚持blog写作的人们。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词,只好用低俗解释来代替。
又:刚刚看到了“老白说真话”上的一篇文章《丧失了表达欲》,里面的一段话让我相当认同:
某个人之所以写独立的blog,最真实的目的是想贡献出一些别处没有的思想、观点、看法。而且,这些是发自内心的。
为什么独立blogger不容易荒废?很有启发。
《Blog在我的身边没落了》有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