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3 年 6 月 28 日)晚上看到这篇和菜头的文章《重开博客》,实话说还是挺吃惊的。确切的说是看到和菜头的博客竟然还在,让我很吃惊。我原本以为像他那一批人,已经过了写博客的阶段了,比如李笑来、罗永浩、洪波他们。
很早之前,我刚在互联网上接触文字内容的时候(晚于我只从互联网上下载软件的那个阶段),就知道和菜头的博客了,但是没有关注订阅。现在回忆原因,应该是读不懂、抓不准。他的博客偏向于老六搞的《读库》的那种文章,每篇都很长,主题少有我感兴趣的,读上去也没有兴趣。似乎他除了我感兴趣的什么都写,所以我到现在都对他的博客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今天再读到和菜头的博客,得知他还在写,自然惊喜莫名。就好比一个你上中学时期不大打交道的同学,在工作多年后再次相遇那样的心情。互相扫码加微信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加了之后估计也仅限于朋友圈点赞的关系,不过这样就足够了吧。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读到和菜头的这片《重开博客》,里面对于互联网产品、博客的观察深得我心,每句都让我叫绝。比如以下几条:
- 博客还是有其他互联网产品所替代不了的优势
- 而要完成重型操作,最方便的工具还是电脑,最方便的场所还是Web 页面
- 在 App 里面的流量内循环已经走到了头
- 只使用手机上网的人,和同时使用台式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人,完全是不同的两类人
这些观察总结的非常牛,我自己读了之后深有体会,但还没有深入思考到可以总结下来的地步。特别是上面提到的第四点,关于只使用手机上网的人和同时使用电脑的人的差异,也是困扰我数年之久的问题了。我一度对身边的人们对手机的使用能力很好奇,他们似乎可以在手机上做任何事情,我远远不及。为此我有心观察过她们一段时间,最终答案或许只是需求不同罢了。她们不会在手机上写博客,当然他们也没有这么长的文字输出需求。日常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等 app 已经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了,她们的创作似乎更偏向于图片,或者由简单轨道组成的短视频。我一个还处于文字年代的老家伙,与他们在使用上有冲突是肯定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落伍了。有次有人在群里发了一张图片,结果身边的同事马上就把它做成了微信表情,图片加文字,非常生动。我好奇的问她怎么做到的,她现场给我演示了一次,我惊为天人。用的最简单的微信的功能,早就在哪里,只是我视而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