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的价值

前几天开封大学生夜骑,虽然主流媒体没有大肆报道,但在推特、乳齿象等线上讨论圈中被提到不少。我在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从推上看到有人问事情的详情,简单看了一下没看出什么来,也没有感觉到有我感兴趣的内容,就没有怎么关注。前天和昨天看了一下网上的消息,有些官媒反转什么的,不过网上这类假消息很多,我也持怀疑态度去看,没有百分百当真。总而言之,到今天为止我接收到的信息看,这件事请没有引起我讨论的意愿。我非当地的大学生,不了解真实的情况,推特上一些说是亲历着讲述的,我过去经验告诉我也不能百分百当真;也不是住在开封生活受影响的居民,仅凭网上不知真假的消息和自己的臆断来评价社会新闻,与我心中理想的价值观相悖。

直到今天早上看到了这样一条,作者说她父母对这件事的直观反应是“最開始是好的,後來被有心人利用了”,然后是作者对父母这种观点形成原因的猜测。她的猜测我感觉情绪大于逻辑,现在我觉得没有讨论的价值,但是她父母的这个观点,却触发了我的谈兴,因此有了这篇文章。

我的出发点是——“最开始是好的”这一出发点从何谈起呢?

一堆大学生夜间骑自行车远距离移动,从这件事情本身看,带给社会的价值是什么?我想除了证明我们的城市建设不足以应对这种极端情况外,我真没看出来会有什么社会层面的价值。网上可以看到很多当地怨声载道的市民,也可以从俯拍照片看到人群对交通的影响,至于有人说共享单车被堆成了小山,我大概可以想象到那个画面,但没有看到照片,不确定情报的真实性,至少当地居民比较负面的声音,在我看来已经足够让政府来下场去处理这件事情了。不管政府的手段是温和的疏导还是激烈的压制,本质上都是对这种行为的反对。还有一个思路我在网上没见到,公路交通不是百分百的安全的,期间有没有人受伤,甚至发生更严重的事故?万一大学生出了人命,应该是有人要担责任吧。我看有消息说最早当地政府有意引导这种行为,有人说是想学淄博烧烤,如果说这是真的,我实在是感觉这样的政府过于轻浮,脑袋一热就去推一件事情,反倒让我觉得有些假。

最近越发感觉到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更加认可这句话。这次事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参与的大学生真的就是脑子发热,就这么去了,这是很有可能的。至于说他们想要传达什么政治观点,到目前位置我没有预设,一是疫情以来有几次形成规模的行动,比如白纸运动,除了给真正的反贼们提供谈资,没有造成什么真正影响,我觉得组织者不至于再做这么低效的事情;二是可能真的有很多美国民主党豢养的打手,看到点这类新闻,就像苍蝇闻了屎一样扑上来引导舆情,就像他们的主子在 2024 美国大选中做的那样。

所以,我依旧把这件事情看做是一件“行为艺术”,而我理解不了行为艺术。

我曾经试图去理解行为艺术的艺术价值,并尝试挖掘它背后的社会价值,均以失败告终。或许有人大脑足够抽象,可以领会到这一切并乐在其中,但从我接受到的教育,以及看的一些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对“行为艺术”的描写,多是调侃。比如韩寒的《一座城池》,里面写了一位玩“行为艺术”的学长,在操场上挖个坑,只穿内裤头伸到坑里面倒立,让大家以为是外星人落地没落好栽里头了,等一群人过来围观,他从内裤里掏出一个横幅,写着保护环境,展示了一下就离开了,后续是因为这个坑影响了同学们在操场上踢球,学长被人抓着去把坑填上。在这些作品熏陶出来的我很难对“行为艺术”有好感。我们这代人来说,去做一些表面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来表达一些意义,实在是有些“吃饱了撑的”之嫌。

以本次夜骑为例,如果是 98 年洪水、汶川地震那样的灾难,交通不便,一地大学生纷纷骑车去运送物资,不说真实情况下是帮忙还是添乱,至少这件事情本身就充满了意义,变得可歌可泣起来了,有陈毅老总那样诗才的人或许还会写首诗来纪念。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本性不是向善的生物,一群人聚集在一块,如果没有坚强的组织和钢铁的纪律,成为作乱的暴民几乎是必然,所过之地如蝗虫过境,给当地居民带来苦难。这样看来,这次夜骑堵塞了一下交通,给环卫造成了一下压力之外,没有引发其他灾难,可以说是比较幸运来呢。

《行为艺术的价值》有2条评论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