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窗口管理器的讨论续篇

我的上一篇文章写道,在尝试了 River 等窗口管理器之后,我重新恢复了 GNOME 桌面环境。但这两天终究还是不大甘心,尤其是很怀念过去使用 Awesome 的日子。我在虚拟机里面安装了 Awesome,使用了一段时间感觉还不错,于是在周日一狠心,再一次跳进了 Awesome 的坑。

看上去 Awesome 的配置挺复杂的,但要是想上手就用,实际上也没那么难。我第一次尝试 Awesome 的时候,复制了 lilydjwg 的配置,让我走了一些弯路。结果是启动后,出来了十多条的错误报告,多数是缺少了什么包,比方说 vicious 等。我花了挺长时间,逐一解决了问题。后来我才发现,当用 Awesome 提供的初始配置文件的话,其实是给你准备了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桌面了。有墙纸、有 bar、有 tray,加上终端以及启动器,已经可以完成大多数的工作了。这次我就是这样,从初始文件的基础上,仅做了小小的配置,比方说删除了我不需要的“开始菜单”图标,去掉了我基本不用的窗口标题栏,就已经相当可用了。

第一步完成后,我开始添加一些必备的组件,比如说要时刻显示音量、电量,最好可以显示亮度。特别是电量,没注意的话,没等保存文件丢失,可想而知会有多难受。之前我是抄的 lily 的配置,做了少许修改,昨天我原本想用官方提供的配置,但有一些是失效了的。花了一些时间来回忆 Lua 语言的语法,以及相关的配置方法,最终弄的不得要领,放上去一个简易文字样式的,又比较难看。回过头去再看 lily 的配置,顿时感觉那么麻烦,涉及到读取进程文件,解析提取字符,让我一阵心烦。

我仔细想了,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一个实用但又不占空间的 bar,一套比较好用的窗口管理机制。这些东西,在当前的 GNOME 桌面环境里,其实都已经给到我了。我实际上不必执着于窗口管理器来实现这些功能。有人一直对 GNOME 3 以来的设计思路不满,但我还是挺喜欢的,并且发展到版本 48,很多功能已经稳定下来了。我历来比较偏爱 GNOME,早期我感觉 KDE 的设计思路比较会干扰我的工作,后来有段时间我用了 KDE,对它的感觉有所改观,不过依旧还是觉得 GNOME 更加亲切。在目前的 GNOME 上面,我想要的界面都已经在那里,上面一条 bar 显示了当前的桌面、日期和时间、以及网络、音量、电源几个图标。在安装了插件之后,又有了比较美观的 tray 以及一个系统资源检测的工具,其余的东西一概没有,把我要用的应用可以最大化,能够让我非常专注的完成工作。

我过去总觉得平铺式的窗口管理器的效率很高,结果这次使用 Awesome,窗口的切换也让我有些手忙脚乱。按照过去我的用法,默认有 9 个桌面,我喜欢在在每个桌面上放一、二个窗口。比方说终端都放 1 号桌面,浏览器放 2 号,这两个是固定的,其他的邮件、微信、思源笔记、Emacs 等窗口,看使用时候的心情,按照便利性来随意放置。一般来说,3-5、8、9 这几个我比较容易按到的键位对应的窗口是最常用的,但也有需要打开的窗口比较多,我需要用上 6、7 这些不大容易按的键位对应的窗口,这让我的效率被降低了。还有需要两个窗口内容对比的情况,我感觉按 Super+3、Super+4 来切换窗口,带来的心智负担要重过按 Alt+Tab。

这让我反思之前我固有的执念是否正确。从操作角度上来说,GNOME 代表的传统窗口管理方式还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直觉的。平铺式窗口管理方式也挺好,但似乎更加适用于系统管理、部分的编程的场景,面对日常办公也会有所折扣。诚然 GNOME 占用的资源会更多,但我现在有了豪横的 96GB 内存,如果还用得那么节省,似乎也不怎么有必要了。

因此,我在今天又使用 Timeshift 恢复了安装 Awesome 前的硬盘镜像,重新回归了 GNOME 的怀抱。这种折腾的感觉,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像出轨偷情呢。

发表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