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打开 Apple 的网页的时候,看到了页面右下角有下一代操作系统 Mountain Lion 的介绍。后来从网上一查,发现这个介绍已经发布了有一阵了,我现在打开 RSS 阅读器的次数少了,看来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我看了一下这个介绍页面,越往下看,觉得越没有升级的兴趣了。等到看完了,我开始思考原因,发现 Apple 对于操作系统走在了一个与其它开发者非常不同的道路,在我的意料之外,但确是情理之中。
从当前的 Lion 开始,一直到将要发布的 Mountain Lion,Apple 走的大方向是把 iPhone/iPad 平台的产品与经验放在 Mac 平台上。我不喜欢。
我的理解是,当 Apple 开发完毕了自己的 Mac OS 操作系统之后,computer 这个外来词语大概就可以翻译成“电器”了,而不再是我们今天说的“电脑”了。“电器”和“电脑”的区别就在于“器”与“脑”,“器”是“器具”,是工具;而“脑”显然比工具更灵活。作为一个计算机爱好者,计算机系的学生,我当然喜欢“电脑”甚于“电器”。当然,喜欢钻研一个产品的人们不喜欢被束缚住。喜欢钻研移动平台的人肯定愿意给 iPhone 越狱,因为这样他们可以更自由的做更多的事。
虽然我喜欢自由的操纵电脑,但可惜从“电脑”到“电器”演化,是电脑普及的必然趋势。比尔盖茨当年的豪言“让每一台桌子上都摆上 PC 机”,要做的就是把电脑“电器化”。好比一台电视机,在今天的中国,一个老太太都会操作,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来看;但让一个老太太来操作电脑,绝大多数学习起来肯定有困难。为什么?因为电脑比电视复杂的多。比尔盖茨要推广电脑,要做的就是让电脑操作起来更容易,因此 Windows 的出现,用图形界面来大大简化了电脑的操作,为电脑的普及立下了盖世之功。
电脑在今天还没有完成电器化,但电话方面却是已经完成了。早期的黑客可以用某种特殊的口哨,对着话筒吹出特殊频率的声波,然后可以免费的打电话。电影《地心末日》中有这么一个情节,黑客“老鼠先生”抢过了男主角的手机,用口香糖纸包着嚼黏的口香糖,做成一个小哨子,在男主角的手机上拨几个号码,对着麦克风吹一声,男主角的手机就可以免费的拨打全球的电话了。这当然是电影的情节,今天没有任何一家电信公司的手机可以做到这个,因为这些当年的漏洞早就已经被封锁了。电话已经成为了走进千家万户的家用电器,而不再是打电话比发传真还贵的奢侈品。
手机平台上的系统也是如此。Symbian v3 系统上安装第三方软件很麻烦,我记得当时还要下载个软件自己给手机软件加认证才可以安装,这种封锁就是把智能手机电器化的手段。结果诺基亚没有 Apple 那样的设计意识,生生的把这个模式做的保守诟病。iOS 虽然是从电脑上的操作系统移植过来的,但用更好的方式封锁了很多用户活动,原因就是让智能手机更简单。当你只能在 app store 里安装程序时,自然不需要考虑第三方软件的安装位置、是否安全、是否太过耗电等问题,因为 app store 的审核流程都帮你筛选过一遍了。
自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所以有了越狱。而且电器化确实牺牲了很多自由,这是必然的。自由操作这种东西当然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与时间、耐心才能驾驭的了,就好比 Windows 用户玩不来 Linux 一样。我身边有同学买了 iPhone 之后到处找人帮忙给越狱,这样其实是相当危险与麻烦的,手机容易出问题,出了问题就只能再找好人去修。既要便利,又要自由,哪有那么多的好事?
再说会桌面计算机领域。继微软之后,Apple 开始把电脑的电器化更加推进了一步。因为 Apple 比微软有优势,就是它比微软多了硬件业务。其实从根本上来说,Mac OS 就是 Apple 买硬件的附带产品。Apple 因此也不需要考虑操作系统的兼容性等问题,只要把操作系统做的更简单就好了。怎么让操作更简单?电器化!因此,在 Mountain Lion 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这种趋势来了。很多 iOS 上的软件都被移植到了 Mac 上,为的就是简化操作。
手机上这么做我不反对,反而赞成,因为我觉得手机是日常的电器,我对 hack 手机也没有什么兴趣,所以我对手机的要求就是便利、安全,因此如果我手中有了 iPhone 之后我应该不会去越狱,而是老老实实的在 app store 下载免费的或购买我承担的起的软件。但在桌面电脑上这么搞,我就有些抗拒了。有了键盘,我就想着可以更加自由的操纵电脑。现在我用的 Snow Leopard 我就已经能感觉到限制了,在操作系统方面我到今天仍然很怀念我过去用的 Gentoo。Mountain Lion 的这些新特性,很显然把电脑的自由度给剥夺了一部分。虽然对普通用户这样更方便,也更安全,但作为玩家的我来说,这样少了更多的乐趣。
而且,Apple 的操作系统发展到现在,其实仍然还在往电脑电器化的方向摸索。Mountain Lion 还没有到只靠这些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的地步,所以很多东西都似是而非,要做到 Apple 演示的那样便利,必须所有软件都用 Apple 的,中间换一个软件就好比锁链少了一个扣,就完不成了。除非 Apple 能保证 Mac 上只运行他们自家的软件。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几年 Apple 的口碑太好了,我看到 Apple 这么一步一步的发展操作系统,就不免考虑到 Mac 到最后会不会发展成一个完完全全封闭的操作系统,所有软件都只能从 app store 购买,第三方软件都不准安装,甚至在电脑上必须要越狱才能安装第三方软件。Richard Stallman 写过一篇文章,名为《The Right To Read》,里面构想了一种所有版权产品都必须要通过跟电脑认证才能合法使用,违反者会受到残酷的惩罚。当时我觉得 Richard 肯定会影射微软,但现在看看也许 Apple 更有机会做到这么一步。:)
今天早上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一篇对 Linus Torvalds 的采访,里面提到了 Linus 买了一台 11′ 的 MacBook Air。Linus 喜欢这台 MBA 因为它的硬件设计的非常好,其它的厂商都没有做到这种地步。我也是持相同的观点。在我看来,Apple 的电脑让人欲罢不能的不是所谓的华丽的界面,而是它那几乎完美的硬件设计。我很难想象我这台 MacBook 报废了之后我要用到一台 DELL 那种丑陋的笔记本,而我也非常愿意在我的 MacBook 上跑 Gentoo。我在 2008 年暑假的时候尝试过安装 Gentoo,但 MacBook 的特殊键盘和触摸板让我配置起来很麻烦,最后放弃了。
这篇文章种相关的部分没有提到 Linus 在这台 MBA 上运行什么软件,会不会也是 Mac OS X?我猜测的是不会,但不能确定。后来我找到了另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张图片,虽然不是很大,但可以看到那台 MBA 运行的桌面不是 Mac OS X,倒是很像 KDE,这个我就不能确定了。
最后,介绍 Mountain Lion 的文章的最后一部分,“All-new features for China”很有意思,新的操作系统对于中国的一些山寨产品,包括新浪微博、QQ 等专门进行了支持,看来中国的 Mac 用户数量也足以让 Apple 做出一些相关决策了啊。
linus的 mba 运行的是fedora或者suse, 具体记不清了, 但是他当时抱怨了一个发行版在air跑得不够好. 那篇文章主要也是linus在批评发行版厂商把linux桌面弄得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