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看到zhanghao在Twitter上说:“现在是个年轻人就谈独立思考,就像前几年谈自信一样,都他妈一阵风儿”。当我看到这条时,我愣了一下。可能是因为我不在庞大的中文环境里的原因,我还没有发现有这么多年轻人在标榜“独立思考”。另一点是我想不到“独立思考”相比于“自信”而言有什么坏处,即使是一阵风气,也总比“自信”带来的大吵大闹要好很多。不过“一阵风儿”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对于zhanghao说的情况,我也确实想不到究竟是好还是坏。
1 “自信”、“个性”与“思考”的迷思
一直到了今天,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放着。今天到了学校,看了“不许联想”上对黄舒骏的采访,有了一点较为深层的认知。这篇采访里有很多对我触动颇深的观点,虽然有点长,但不失是一篇有“自我提升”效果的好文。其中对这个话题,给我很深触动的是这么一段:
记者:我们在谈论罗大佑、崔健这样两岸比较有标志性的人物的时候,都会说这是一个在集体主义年代里出现的个性主义,在今天一个完全都是个性主义的年代里,反而出不来个性主义。
黄舒骏:我也参与过电视选秀或唱片公司找新人的活动,你会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很有自信。那你问他自信的理由是什么?他没有办法回答,可是他还是坚信自己很有自信,坚信自己很有个性,非常有个人的风格。那你再问他你的风格是什么?他又答不出来。也就是说——个人、个性、自信变成朗朗上口的一句话,可却是一个没有内涵的形容词。……
相比较黄舒骏提到的现今的年轻人关于“自信”、“个性”的看法,我似乎看到了当今年轻人对于“思考”的情况。但我想先谈一下为什么“自信”这件事能这么的有“说服力”。
首先,“自信”这个词被很多年轻人认同,我觉得不是因为“自信”这个词语本身,而是因为别人都认同。当“我自信所以我成功”、“我自信所以我美丽”这样的话语铺天盖地的席卷我们的社会的时候,当一个想引起别人主意的年轻人在“自信”、“个性”这一个方面上失败的时候,他就会被认为是老土、是没有特色、是平凡。我不知道第一个说“我自信所以我成功”的人有没有总结出“自信”的理由,不过既然这个理由不容易总结,年轻人有何苦去总结它呢?因此,因为自信所以自信、因为结论所以结论这种狗屁不通的思想就被广泛的传播了。
而之所以这些东西能够传播,我想与今天社会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在今天,“快餐式”的文化被普遍的推崇。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人们不再花功夫在一件事情上深究,而是以商业上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做事情。既然被问道“自信的理由是什么”的几率很低,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自信”这一标签放在自己身上而想用它的利益在商业上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而既然这件事情这么符合商业规律,影响青少年的商业文化很容易的就接纳了“自信”、“个性”这种标签,相关的例子有“我的地盘我作主”之类的广告语。
另一方面,目前大陆的社会环境里,“同理心”还没有被广泛的认同甚至被认知。从小到大,我们被过分的要求一致,身体上和思想上都是如此。因此,一旦当我们看到与我们不同的东西,就积极的大加鞭笞,拒绝接受。想想看当我们听到某人是同性恋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兴奋的在背后讨论、传播这一消息。因此,当一件事情被流行起来的时候,如果有人不跟风,则很容易的就被看成是怪物。“自信”这件事情,就如“皇帝的新衣”一样,被一般疯狂的传播。
换句话说,“自信”、“个性”在今天的流行,某种意义上其实是炒作的成果。
当昨天的自信换成了今天的思考,相同的事迹又同样上演。在今天,不管你有没有真正的思考,只要你说出“我思故我在”这种话,就会赢得或多或少的尊敬。而这些标榜自己“在思考”的人,有些并不知道“critical thinking”是什么意思。因而,这种年轻人把“思考一词”挂在嘴边也就没有什么可纳闷的了。与“自信”、“个性”一样,“思考”在今天的年轻人身边也是一股“时尚”的风,等这阵风刮了过去,可能还会有另一阵风出现。
2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思考思考本身
在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思索“先哲”们对于“思考”这件事情的评论。我的学问实在不是那么的广博,因此想到的曾经给我非常深刻印象的是Perl语言的发明人Larry Wall在“Uncultured Perl: a Subversive Lifecycle”一文里说过的一句:
There comes a time at about the age of ten when suddenly a child doesn’t just think about things, but starts thinking about thinking about things.
我的翻译:在十来岁的时候,一个小孩突然不止是思考,而是开始思考思考本身了。
当时我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内心的触动是无与伦比的。这句话交代的情形,与中国的先哲们探索宇宙的“道”这一抽象的概念如出一辙。可惜在现今的中国社会,我们离这种程度似乎越来越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