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想不起昨天我是怎么看到这篇文章了。作者孔令春对我在2007年对他做出的评价发出了疑问。我曾在2007年7月20日左右在Twitter上说了一句“孔令春学习网,纯粹一个抄袭网站。虽然聚合了一些好文章,但确相当可鄙。”,当时我的blog上装了twitter-post这个插件,自动把当天的twitter条目整理成一篇文章,发布在blog上。然后2007年11月份,孔令春在他的百度空间上的文章如下:
维护这个博客也有一段时间了,每次的评论朋友们都说不错,很有帮助!所以才得以支持到现在.
可是今天在百度搜索时无意中看见一位朋友的评价,感触很多!不错,评心而论,这的确称得上是一个纯粹的抄袭网站,因为本站的80%的文章都是转载,我也曾经一再声明过,本站文章不全是自创,有的因原创作者没有要求,有的是因为根本不知道作者是谁,所以大多数并没有标明。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建这个博客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存那些曾经看过的好文章,(当时我还没有自己的电脑),因为我是学计算机的,有很多文章并不是看过就能记住,就能消化和领会的,所以碰到好的文章通常都想保存下来(以前每次保存都是通过邮箱,好麻烦的)。后来经过朋友推荐才来注册这个博客的。
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保存了几篇文章之后,居然会有朋友来访,而且最高日访问量居然达到了508,这使我非常高兴,于是渐渐的便维护起来了,目的也没有变,还是看到好的文章便传上来,便于以后慢慢研究,同时也为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分享。
虽然多次告诉自己无须在意,可是心里还是不是滋味,这么做真的那么可鄙吗?
当时我在Twitter上说了以后就没有继续关注,不知道又出了这么一篇文章。昨天我大致看了一下他的空间,那些文章基本上都有了来源链接。如果我今天第一次看到了他的空间,我应该不会这么说了吧。
我一直很反对转载,不过对于目前国内“猖獗”的形势,我估计也没有什么脾气了。可能我在三年前还比较冲,因此说出了“可鄙”这种词,今天的我大概不会说的这么直接了。无奈的是不同于盗版,很多人到今天仍然在意识上认为转载是对的。我觉得大概是新中国以来的教育导致人们更倾向于自我的利益,而不是整体的利益。今天就简单的总结一下自己的想法。
对于转载的坏处,了解一下“囚徒困境”就能看出来。囚徒困境认为,当一个坏人到了好人的世界,因为好人没有保护自我资源的意识(或必要),会无限的夺取好人的资源。结果是要么好人变成坏人,要么好人就死掉。在经济学领域里有“劣币驱逐良币”的说法,放在blog转载的例子里一样是成立的。当一个人的blog总是被转载时,到了一定程度上他就会选择放弃继续写了。转载者可以想象一个类似的情况:你开车去上班很舒服但不环保,你坐公交车则环保但不舒服,你不开车有别人开车,也不差你一个。但就是这样的想法会导致有更多的人选择开车而不是坐车,直到再次有事情引发人们的环保意识的时候才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
孔令春的做法,我看了他的文章后可以理解。不过我也在下面留言回复了我的想法:
今天偶然看到了这一篇,没想到07年在Twitter上的一句话居然能被你看到。我都忘了当时是因为什么这么说了,不过今天再看了一下,我的态度还是一样,不过不会用“可鄙”这样的词。有些文章并不禁止转载,你也可能找不到出处,不过一个链接是应该放上的。可能我当时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这么说的。
学计算机的不会用del.icio.us,应该是国内计算机教育的可悲吧。我理解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觉得作为一个“业界人士”,至少该做点有技术的活计,比方说Yahoo Pipes之类的聚合,要比弄个blog转贴别人的文章好多了,也省力多了。你是学计算机的,我相信你不会不懂转载的缺点。
他为了自己收集文章而做一个公开的blog复制,然后又为了与别人分享而继续转载。这种分享的态度是值得赞赏的,他为了维护这个非盈利的百度空间也确实付出了劳动。同时让我觉得惋惜的是国内的计算机教育教给学生计算机知识,却不会教给学生正确的使用计算机工具。我在国内的时候,学校里学计算机的学生总给人感觉是那么的落后。我觉得像del.icio.us这样的工具放到大学一年级来教都有点夸张了,不过国内已经落后的太远了,现在国内用del.icio.us之类的在线书签工具的人也没有多少。Yahoo Pipes之类的RSS合烧就更别提了,因为RSS还尚未普及。总之,很多国内大学培训出来的“IT民工”、“码农”给人切切实实的“民工”、“农民”的感觉。
计算机在国内给很多学计算机的人的感觉就是赚钱的工具,我也遇到过很多同学要学计算机,因为很多“富翁”都是搞计算机的。而计算机自动化给人带来的便利则丝毫不见,眼中只有钱这一点。计算机的种种伟大之处成了生钱的工具,这种功利化的想法让人很惋惜。
《昨天偶尔遇到的事情》有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