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

上一篇文章中说,我要写一写近期在微信阅读里读的书,否则他们就会全部从我脑海中流失了。有一种说法,是人不会忘记东西,它们无法被回忆起,但终将有一天从你脑海中浮现。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固然好,但不受控制的浮现回忆也不是我想要的。

《少有人走的路》封面
很早之前听一个人的 vlog 介绍了它,印象里应该是 ElenaLin_青青。当时听了这本书的介绍,感觉应该是一本好书,就想找机会读一读。恰巧在同事的书橱里看到了它,是一次妇女节工会发给女员工的福利,她连翻都没有翻过,我顺理成章的把这本书要了过来。但那一次看得不大顺利,对这种偏理论性的书我读的很慢,且非常容易中断,断掉后就难以续上了。这次听它的时候,可以明显听到了之前中断前的那一段内容。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很多内容我吸收的很少,到现在也淡忘了许多。我目前为止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人生的苦难不可避免。不要幻想拥有完全幸福的人生,人生中遭受的苦难是正常的、客观的,与你自己无关。只有接受了这一点,才可以正视它,不会产生逃避的心态,会导致自己越来越糟糕。只有正视它,才会真正克服这一点,跨过这个坎。

这本书有个很好的地方,是书中有大量来访者的案例,我对与故事接受度更高,这种听故事的方法远比说教类的书更适合我,让我能读下去。一个反面案例是《当下的力量》,我听说它不错,但听了没有十分之一就听不下去放弃了。在这么多的案例中,我也获得了一个知识——心理学家的作用是有限的。过去在读一些“科幻”作品的时候,见过很多对心理学家夸张的描写,似乎一个专家很容易就能催眠一个人,轻而易举的就能将别人脑海里深处的东西读取出来,很容易就能治愈心理创伤。或者训练有素的专家可以从别人的微表情中读取出本人都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轻易找到了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心理学家遇到那种不配合的来访者也会无奈,最终也会导致咨询失败。哪怕是成功的案例,也是通过循循善诱,经过挺长时间才发觉出了来访者的问题,引导来访者直面问题后才算是某种程度的解决。

至于其他的内容,我现在印象已经不深刻了,或许有空再读一遍会是一件好事。书中的很多案例,我现在倒是能够回想起来,顺带着回忆起这个案例要讲的内容。这个道理也加深了我对“干货”与“湿货”之间理论的理解。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