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行,我们为什么不行?

最近用 iPad 有点入迷。每天除了看孩子、吃喝拉撒、就是抱着 iPad 不放。或者用上面的 Kindle 软件阅读电子书(最近重温了《乔布斯传》后半部分),或者在我的曲库里找一些我喜欢的音乐欣赏,少部分时间关注一下 YouTube、Reeder 上的订阅。

在读《乔布斯传》的时候,里面有个片段,是乔布斯与传媒公司谈判,把这些纸质的杂志、报纸等旧媒体搬到 iPad 上来。还有就是乔布斯没有完成的工作,就是设计数字版的教材,解救学生们的脊椎。这两件事让我感触的是,目前在国内已经无法使用 iBooks 了。之前还是能用的,我当时为了体验 iBooks 上阅读的感受,选择在 iBooks 的商店中购买了《支付战争》这本书。后来颇又些后悔,因为 iPhone 坏了,我换了三星 Note 7,这书就没发读了,如果当初买了 Kindle 版就没有这个问题。更坏的是,现在 iBooks 不能用了,我在 iPad 上没发同步我之前买的书了,yack!

我的曲库,实际上有点旧了,里面的音乐多数是我学生时期一点一点的积攒的。有的是用 CD 导入的,又些事前些年下载的(多数曾经用 iTunes Match 洗白过),也有些是在加拿大的时候在 iTunes Store 上购买的。我回国后,基本上就没有再在上面买过歌,因为它在国内根本就没有这项服务,我唯一买过一首歌,是用来凑数把我的点数用光好切换到大陆的商店(因为账户上有余额不能切换地区)。而现在我在考虑切换到美国区去,因为一些应用不能购买,还有就是这个音乐。

我相信一定有人鄙视我想花钱买音乐的做法,包括我很好的朋友,一定也会觉得我矫情、有病。其实我今天的理由中,支持音乐人的良性发展这方面已经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我自己。我虽然可以在 QQ 音乐里听很多音乐,但我总是觉得它们不属于我。我喜欢把喜欢的音乐收集整理到我的曲库中去,尽我可能加上媒体信息,以及专辑封面,看到这一首精美打扮的歌曲,我才有拥有的感觉。真的,这是出于消费者的心理,与经济无关。

我考虑过切换地区,但一直没有实施的原因是我在中国区的商店里购买了不少应用,包括不算便宜的 OmniFoucus 等。我切换了地区,这些软件的使用权是不是还能属于我,我还没有敢于尝试。如果我用一个新的邮箱来注册一个新的美国区的账号,在电脑上还可以切换一下,让不同商店购买的应用共存,而在 iOS 上能不能共存,我不大确定。这次来平阴,我没有带 MacBook Pro 来,所以没法做测试。没有美国区商店能用的信用卡也是一个问题。我本来以为招行全币种信用卡可以,结果也是没发加入到账号中。不能用信用卡支付,就需要购买礼品卡充值,但麻烦的是,如果我想再切换回来,那我必须把账户里的钱用完,哪有这么合适的东西让你保证一分不剩的花光呀?

所以,我对中国区商店发展的缓慢觉得有些失望。我知道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方面的,也和操纵传媒的商业公司有关系。从商业角度上说,我看不出开拓一个中国市场会有多么困难,而苹果的机制也能够把盗版用户吸引到正版上来。有的时候,在中国用盗版属于无奈之举,因为合法购买的渠道根本不存在。目前中国的正版环境也在逐渐改善,我相信有更多的人愿意购买合法版权的商品,但前提是渠道足够方便,而苹果商店,足够方便。

从政府角度,也是让我比较费解的。我现在不像前几年,认为政府在这方面的做法没有一点道理,但中国也在渐渐的走向开放,虽然速度缓慢。但我想总会有一个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法,把目标定的更加精准,也许加大了工作量,但对社会的影响总好过一杆子打死。当然,有些政府部门掌权的还是官僚,他们不会在意社会的好坏,这个让人头疼,但多少给我们看到一些希望吧。技术的壁垒被打破了,政治上的壁垒原本不存在,它们被封锁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受到牵连而没有人愿意去做个甄选的工作,这也太冤枉了。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