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0 日 Apple Special Event 感想
在所有的科技产品发布会之中,苹果的发布会是我唯一一全程看过的。这当然要得益于乔布斯,他关注营销的习惯让他把产品发布会做成了一种艺术。从他之后,很多国产手机也学习苹果开一场发布会,但从观感上来讲,比起苹果发布会那种演讲的风格还要差老远。哪怕新东方出身,以段子手自居的罗永浩的锤子发布会,我看过片段,那种说话状态看上去还是停留在小学生水平。
在所有的科技产品发布会之中,苹果的发布会是我唯一一全程看过的。这当然要得益于乔布斯,他关注营销的习惯让他把产品发布会做成了一种艺术。从他之后,很多国产手机也学习苹果开一场发布会,但从观感上来讲,比起苹果发布会那种演讲的风格还要差老远。哪怕新东方出身,以段子手自居的罗永浩的锤子发布会,我看过片段,那种说话状态看上去还是停留在小学生水平。
本文正文包含剧透,请谨慎阅读!
这本书是我在微信读书里听完的。前段时间,我骑自行车上下班路上,听腻了播客和音乐,就恢复听书。一些想抽空认真阅读的书没有选,就找了一本差不多的来听。扫了题目和简介,我就选了这一本《我正在重启的人生》,这也导致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有了偏差。我扫了简介,说 35 岁负债 400 万云云,以为是作者自述自己如何从负债到翻身的过程和心路历程。后来济南进入不适宜骑行的天气,我听书也自中断了。这周一开始,天气渐爽,我周一到周四骑行上下班,在周一早上继续开始听,到了周四晚上听完了这本书。
前天下午正在外面检查的时候,妻子发了张图片给我,是华为最新推出三折叠的照片。问我要吗,如果要的话她联系门店预定一台。我给她说如果是年初我或许会考虑要一台,但现在的话不要了。原因是经过使用纯血鸿蒙的体验,我发现应用的缺失永远是最困扰的问题。以纯血鸿蒙的发展态势,有些非国产软件在可预见的短期未来是不大可能上线的,已经十分影响我的使用了。
8 月 31 日那天的凌晨时分,我在 flomo 上发了一条,说我开始尝试一下墨奇码,虽然还是有些用不明白,但已经感觉挺有趣的,希望可以加深了解。
我前几天看到懒猫的博客上又在推荐雾凇拼音,我之前也看过它在 Github 上的页面,感觉看介绍还是挺厉害的。当时我其实是感觉标准的小鹤音形在输入中英混合的时候不是很便利。由于其四码上屏的特性,虽然对于输入纯汉字很便利,但对中文夹杂英文单词的情况下会有些困扰,写博客就是其中之一。我当时就想找一个可以兼顾的方案,于是想尝试一下这个颇受好评的输入法方案。研究了一下安装方法,发现其实很简单,只要拉下仓库,把文件解压到 ~/.local/share/fcitx5/rime
目录下,再重新部署就可以了。我尝试了一下,确实不错,介绍里面输入“三个马”,“骉”字也能出来。可惜就是只支持全拼,当我习惯于小鹤双拼后,我发现用全拼打字会让我很不习惯。肌肉记忆会让我感觉到别扭,打比较长的韵母也让我感觉到急躁。因此雾凇拼音并不适合我。
这个念头在我脑中盘旋了有数周之多,我想如果再不记下来,等过了这个时期,我可能会忘记吧。
些许剧透,酌情阅读!
对于《死亡搁浅》这款游戏,我应该在过去也听说过,说小岛秀夫创立独立工作室后开发了一款比较特别的游戏。之前的印象就仅限于此,具体游戏怎么样,我没有花时间去了解。这次估计是《死亡搁浅 2》发表在即,我在刷小红书的时候,刷到了一些游戏画面做成的视频切片。最早的一个视频是讲心人的过往,当时看到之后我就挺喜欢这个人物,首先是长相挺招人喜欢,再者是与家人的情感连接让他做出了一些不得了的事情,也挺让人感动。之后我逐渐刷到一些视频,分别让我了解了其他人物,以及相关的游戏剧情。
“扫街”一词让我觉得挺文艺,听让我向往。想想看,一人一机走在路上,随意发现了美好的画面,端起相机,或长久端详、或转瞬即逝,把美好画面定格,形成有画面、有故事的隽永作品,感觉就很容易让人高潮。然而,经过几年的探索尝试,我发现自己实在不是这块料。
这个系列的上一篇文章写于今年 6 月,记录的是我回归索尼摄影系统的感受。实际上购买 A7M4 的时间是 2024 年 2 月底,买了它之后,我都用它拍了些什么呢?
说实话,我没什么很深刻的印象。打开 Lightroom,通过元数据过滤一下照片,我发现主要去了这么几个地方:青州、上海、南京、西宁、珠海、澳门,中间穿插了一些带女儿参加比赛、以及家里家人、猫猫的照片。要不是去翻看了一下之前拍过的照片,我其实也没法这么明确的记忆起我在过去的一年半中,什么时间去了哪个城市。或许不会忘记,但具体的会议一定远没有这么清晰。
月初把这个博客的系统换成了 Hugo 之后,逐渐习惯了一些操作,可以正常的发布文章了,但仍然感觉用着不是百分百顺手。
一个是近期发现,原本配置好的归档页面不灵了。周末的时候检查了一下,同样的博客仓库,在 Linux 下生成文章,归档页面就是一片空白,在 macOS 上生成就是正常的。我还没有深入的去查找问题,只是凭直觉感觉挺奇怪,按理说不应该,除非跟 Hugo 的版本有关系?我之前在 Arch Linux 环境下也有这个问题,Arch 下的软件包应该都是最新,也不应该会出现更新不及时的可能性吧?
我越来越喜欢数字化阅读,无论在手机上还是平板上读书,给我感觉是既便捷又酷。便捷是两方面的,一是可以在一台设备里携带无数本书,并且可以在不同设备间同步进度,另一方面,如果想划线、做笔记,电子版的图书相对更容易一些。至于酷,我想不用过多说明吧。
前天,我在写完上一篇文章后,没有继续等下去,把手机和平板电脑都回退到了鸿蒙 4.3。还是先从平板上做实验,前天凌晨的时候,我就给两台设备打开了开发者模式,因此直接从设置里操作回退即可。之前在升级鸿蒙 5 的时候,华为让你给机器数据做了备份,可以不占用云空间容量的前提下,保留 60 天。现在恰巧 60 天临近,因此我还有之前的数据备份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