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晚开始,我正式把电脑的默认浏览器修改回了 Firefox。经过了前几日对 Vivaldi 的(无效)探索,我对标签页的管理略微产生了一点兴趣。于是今天搜索了一下 Firefox 的扩展,找一下跟标签页有关的,结果找到了这个——Tab Stash。
它的功能是可以把一些标签页分组、命名、隐藏、保存,可以达到节省资源等功能。在我目前使用的电脑上,打开很多标签不会成为电脑资源的拖累,因此我更加在意的是标签的保存功能,如果可以多设备同步就更好了。我目前在用的是 Tab Session Manager 扩展,可以登录 Google 账号来进行多设备同步。它工作的不错,以至于我没有发现 Firefox 自己已经添加了标签页多设备同步的功能了。今天我看到介绍,Tab Stash 可以把标签组的标签的连接都通过纯文本进行复制,就产生了兴趣,于是安装了它。
经过一番测试,我惊喜的发现 Tab Stash 可以选择导出标签链接的格式,可以导出成 Markdown 格式太有用了,我把它复制到一个 md 文档里面,就相当于在本地保存了一份收藏夹,可以进行分类编辑等各种操作不受影响。
这个功能在今天来说意义已经少了很多了。对我来说,最看中这个功能是在电脑还没有那么好的时代。我上大学期间,电脑的配置不高,我的浏览习惯又是在后台打开好几十个标签,而且不关电脑,上学、回家都是直接一扣盖子,休眠到下一个地方打开继续看,几十个标签页要看好多天。这种情况下,一但要重启、关闭浏览器就会很麻烦,这些标签页关闭后,要再次找回来,去历史记录里一点一点找可太麻烦了。那个时候 Del.icio.us 已经没了,本地收藏夹我又基本不用,也不放心,于是我主要是保存在我的维基页面里。手动把链接按照维基的语法来修改很麻烦,我经过研究,写过两个版本的脚本,来自动化完成这个功能。一开始应该是 Ruby 脚本,后来是 AppleScript,还是反过来,我记不清了。作用是把当前活动的浏览器窗口里所有的标签页,按照维基的格式,把标题和链接输出来,这样就可以复制后粘贴进维基页面里。后来随着浏览器的更新,我也没有及时同步这个脚本,也就荒废了。
今天看到 Tab Stash 这个功能,我立刻感觉这个脚本安装的值。虽然它还不能导出 MediaWiki 或者其他维基格式的链接,但我现在也不急需,而且能导出 Markdown 已经很不错了,至少可以转换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