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 和熵

昨天从Google Reader上看到某人分享了一篇Solidot上的文章《大多数博客已放弃更新》,当时想想确实如此。我在2007年写过一篇文章,提到当时人们对blog并没有很大的热情。当时我希望在几年后这一情形会有所改善,结果没想到由于微博、Facebook之类的东西的逐渐强大,现在不光国内,国外的blogger也越来越少了。

当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一直想提炼出来写成一篇文章,一直到晚上躺到床上之后才和“熵”联系起来。我不是物理专业的,没有系统的学过“熵”有关的概念,不过也大体的了解作为热力学的单位之一的“熵”能度量“混乱程度”。因此“熵”在我的印象中就是来衡量“混乱程度的”。

之前听过一句话:“宇宙的自然趋势是越来越混乱的”。互联网的发展,现在想来,是相当符合这句话的。互联网的大规模兴盛始于万维网,也就是网页的增多。最早的网页都是些html代码,浏览器负责解释并渲染,信息的流动都是单向的,也是相对秩序的。后来Web 2.0的兴起,给了网络大众的用户改动网页的机会──页面有了交互系统。Blog相对于传统网页的优势之一就是读者也可以留言,这样也使得一个留言活跃的blog页面会相对于传统静态网页越来越“混乱”。混乱不是坏事。从某种角度上说,混乱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因为整个宇宙的大趋势就是混乱。所以blog自然而然的顺应人心,在前几年着实火了一把。

但这样似乎还不够,人们要求更低成本的制造混乱的方法,因此微博、SNS等系统就应运而生了。

从静态网页到微博一路看来,混乱的程度果然越来越高。静态网页一旦完成,信息就在那里,我们只要索引了就可以方便的找到信息;blog介于两者之间,正文部分很像静态网页,留言部分很像微博系统,因此我们在正文中找信息还算容易,在留言中找信息就要话很多功夫了;新一代动态系统则更为混乱,信息的搜索在目前的技术下很难实现。想想看,要从Twitter上找到2007年发布的一则tweet是多么的困难,从校内里面搜索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应该也相当麻烦,或者根本不可能。新一代动态页面有“即时”的特色,也就是说,我们关注的是近期发生的事情,过去了的就不再关心了,即使想关心都很难。

正因为“混乱”是自然、也是人类的天性,因此网络的潮流也朝着混乱发展。由此看来,blog的没落是必然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我们发明了更混乱的东西,今天流行的SNS也要被淘汰了。

从另一面说,在今天还在坚持写blog,甚至还在写静态页面的,基本上都算是“违反潮流”或“逆天”了吧。不过这也不是坏事,有个比较古老的关于修仙的观点是:修炼的过程其实就是逆天行事的过程。人类的“天命”就是出生、成长、衰老、死亡。而修炼让人返璞归真:胎息、先天呼吸什么的,就是人在出生前在母体中的呼吸方式。从一个人类修炼到子宫中去,可不是逆天么。逆天虽然艰苦,但确实修炼的大道。看到网络上,现在还在写blog的人,或者还在写静态网页的人,我觉得就有点违逆潮流,从混乱中提炼秩序,总结成文章。因此写一篇blog,比在Twitter、校内上扯几句淡容易多了。

结论怎么下,我也不知道。不过不管是混乱还是秩序,都是自然的。因此,我们不能让blog回复几年前的光景,也只好由他去了。不过也不需要对blog有所质疑,秩序比混乱要来得艰苦,但更有价值。如果能坚持写blog,哪怕更新频率为一年一篇,也相当有价值。

《Web 2.0 和熵》有5条评论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