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化工作和纸笔的迷思
我想到这个主题已经好几天了,想写一写关于这方面的想法也有好几天了。今天时间、环境都还差不多,我就简单的描述一下。
我在挺早的时候就挺迷恋数码化的工作的。我曾经看过一本书,是凌志军对新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写的一个算是传记的东西,书名是《追随智慧——中国人在微软》。我之前在《Email 的没落》一文中也写过这些东西,就是微软对电子邮件的使用。我到今天都没有见过公司有这方面的实际进步,日常是在使用 OA,但关键的东西还是要纸质版,人们从思想上就对落到纸面上的东西更加放心。
我想到这个主题已经好几天了,想写一写关于这方面的想法也有好几天了。今天时间、环境都还差不多,我就简单的描述一下。
我在挺早的时候就挺迷恋数码化的工作的。我曾经看过一本书,是凌志军对新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写的一个算是传记的东西,书名是《追随智慧——中国人在微软》。我之前在《Email 的没落》一文中也写过这些东西,就是微软对电子邮件的使用。我到今天都没有见过公司有这方面的实际进步,日常是在使用 OA,但关键的东西还是要纸质版,人们从思想上就对落到纸面上的东西更加放心。
这几天因为一些事情,对这个问题很有感触。
之前我在《移动办公尝试》一文中写到,我转而使用 iPad Pro 来完成我每日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登陆自己的 VPS 来接收从公司内网电脑发送的邮件,然后处理数据,获得结果。有的时候需要再向公司内部电脑传递文件,这一步就出了问题。
我刚刚在 Instagram 看到这样一张照片,里面有一台最新的 MacBook Pro,旁边放着一个木制杯托,上面放着一个瓷杯。背景用了一些虚化效果,让主要内容突出,而被虚化的背景又给整张照片增添了时间的气息。
昨天,我算是正式开始用记账软件了,至少是一次新的尝试。
我从 2014 年初在国内拿到自己的第一笔工资前后,使用了几天随手记,还付费买了它的高级版,后来弃了,原因是我觉得我不能做到每次消费、收入都有心思去记一笔,然后突然有一天想到前天买了点东西忘了记,之后就算了。然后我从网上看很多人批评随手记的界面,虽然我还没有深入到对它的界面有什么不满的。去年下半年有一次我又有了记账的想法,还上知乎搜索了一下大家推荐的记账软件,抄了一个单子,然后自己区试用。最终也没有挑出一个适合自己的,最后应该也失败了。
今天我空闲时间做了一件事,把我的 VPS 换了个服务器。
我的是 Linode 东京机房,自从上次我从 Fremont 搬到东京去就一直用着,那大概是 2012 我回国那年。我对这个服务非常满意,它的速度在大陆很快,我挂了 Shadowsocks 看 YouTube 的 1080p 视频基本不受任何影响。它唯一让我不满意的是,其它机房都升级了,东京这边还是迟迟未动。2014 年 4 月就有其它机房完成升级的消息了,相同的价格,内存翻了一倍,达到了 2G,让我着实眼馋。东京这边一直很沉得住气,我好几次去 Linode 的博客看,一直没有消息。
iOS 下的中文输入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苹果也许特别在意安全,总是对第三方输入法大加限制,而输入法这一块又确实是十分敏感的环节,开发商有一点坏心思,你输入的敏感信息就全都泄漏了。
今天中午听 Checked 第 22 期 《#22: 给原生一个机会: 邮件 & 备忘录 & 播客》的时候,里面主持人说受不了 Overcast 的收费订阅去除广告的这种收费策略,我因此有些感受,写在这篇文章里面。
随着新版 MacBook Pro 的上市,我听的很多博客都在讲对 TouchBar 的感受。发布会刚结束后,人们出于本能对 TouchBar 表示反感,当然最后会加上一句也许等摸到实物后会改变想法。现在,很多人也许改变了想法,就算没有改变,也表示不在担忧,然后转为担心键盘键程。
拿回我送修的 ThinkPad X250 后,我发现我在送去的时候,才刚安装完 ArchLinux,很多东西都没有来得及配置,一些东西都比较诡异。我当时觉得换个键盘而已,几天就可以完成,结果没想到从 10 月 9 日一直到 11 月 8 日左右,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让再次打开 X250 的我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