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整理照片,暂停 iCloud Photo Library

今天下午到了单位加班,意外的发现原先一直卡在那里的 Synology DS Photo 的手机照片备份竟然跑得很欢。群晖为了配合 NAS,推出了一系列手机 APP,可以方便的操纵 NAS 上的内容。比如这个 DS Photo,除了可以访问 NAS 上的照片之外,还有一个功能我很喜欢,就是可以把手机上的照片自动备份到 NAS 中。虽然百度网盘、Dropbox 都有类似的功能,可放在因特网上总不如在自己家中的 NAS 中安心不是。可惜的是,可能是我手机中的照片太多了的原因,这个备份的进度总是特别缓慢,每次启动 app 就只能上传一张照片,之后的一张照片就一直是准备中。今天它的表现上我很惊异。

第一次制作视频

最近事情还真是多。刚刚结束了精益课程讲课,以为没事儿了,还没过一个星期,就收到了另一个部门的短信,说是精品课程提交的期限到了。精品课程时公司组织的另外一项活动,针对几个业务方面,让各部门或子单位制作课程,分为45分钟的标准课程和15分钟的微课程两种。我们领导要求必须要报名,我于是领取了微课程。本来想和精益课程讲一样的题目,把重点由精益工具转为我们日常的工作,但初审后组织部门说这个题目太敏感,建议放弃。以我们领导的脾性当然不行,所以只好重报,于是报了一个规范条文的题目,具体怎么讲等以后再说。

收到短信后,我回复说我们会加快进度,准时提报,实际上还连点谱都没有呢。之前由于精益课程要上台讲课,而且讲课的时间不断的推迟,所以我一门心思的搞那个。这回要突击这个题目,我花了一个周末,初步建立了思路。

中文!中文!

成功的用上了 Awesome 之后,我想,既然已经把 LC_CTYPE 变量给设置称了中文,我干脆把 LANG 也给设成中文好了,这样 Firefox、GVim 等程序的界面也就成了中文。

自从我在 2007 年 10 月左右开始使用 Ubuntu 以来,我的电脑界面一直都是英文的。刚开始在安装 Ubuntu 的时候,我发现如果我选择的语言是中文,那么系统会在我的家目录下自动创建“文档”、“下载”等文件夹。如果我只是普通用户,这样也许方便,但我要经常在终端下进行操作,那么当切换目录时,要切换到中文输入法,手动输入这些中文目录的名称,不要太麻烦。所以,当我发现如果在安装时我选择的语言是英文,那么这些目录的名称就都成了英文,用起来就很自然。当时我在加拿大上学,日常的计算机环境都是英文,所一我就一直用英文界面,没有觉得什么。后来我换了 MacBook,自然而然的选择了英文。我的同学中有用中文 Mac OS X 环境的,我看了一下他们的家目录,也是自动创建了这些中文目录名称,简直变态。

尝试 Awesome 成功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昨天晚上我又一次 emerge 了 Awesome,准备再次尝试一次。至于原因,我也想不起来了,似乎时最近关于 Linux 的知识见长,对于使用 Awesome 有了点信心?再加上我一直以来的执念,所以我又一次开始了尝试。

近期的失败

最近,在使用 Linux 的时候,经历了两个失败。目前依旧没有解决问题,记录在这里。

第一个是 Shell 编程相关的。我有一台家用 NAS,连在我家的无线路由器上。平时可以用 NFS 正常挂在,不过,如果可以自动挂在岂不是更好。我一开始把信息写进了 /etc/fstab 里,看似正常,不过一次我在单位开机,因为找不到我描述的地址,所以直接卡在了那里,至少有五分钟。之后我立刻删除了里面的内容。

又一次试了试 Awesome

今天,我又一次安装上了 Awesome,打算重新试一试。然而,又一次失败了。

我自从放弃了 FVWM 之后,一直在用 i3。过去执着于 FVWM 是因为看了王垠的文章,那个时候看王垠说什么话都觉得对,因此就扎根了 FVWM 最好的想法。后来一段时间,我在父亲办公用的 IBM ThinkPad T43 上安装了 VMWare 虚拟机软件,并在里面运行 FreeBSD 6,当时我家里没有宽带网络,一切都只能通过拨号上网来获取。我的 FreeBSD 是在学校里下载了镜像然后找人刻盘的,因为不知道怎么通过 sysinstall 安装光盘上的 Gnome 或 KDE,所以我从网上下载了 FVWM 源代码,通过 ports 安装上了 FVWM。之后我熬了个夜,比对着王垠的介绍,配置好了大半功能,当时觉得很兴奋。从那时候,我对 FVWM 好感更甚——因为我自己的联网环境不允许我下载大体积的 Gnome 和 KDE 软件,小巧玲珑却又功能强大的 FVWM 自然赢得了我的好感。

启用 pass

昨天晚上,着手解决一下 Linux 下密码管理的问题。

过去,几乎我在所有网站上的密码,都是同一个。这个密码也是我的第一个密码,是我在注册我的第一个电子邮箱的时候取的。由于是第一个电子邮箱,所以显得很神圣,除了我取了一个非常不靠谱的名字外,连密码也要思考许久,最终定下了这个,所以印象极为深刻。后来,我也思考过其他密码,还用一个破本子把我所有的账户和密码都记下来。后来账户渐渐多了,查阅本子很不便,所以干脆就用同一个密码。这样很方便,特别是后来流行用电子邮件做用户名,所有的网站,都是同一个帐号,同一个密码,绝不会搞错,我为此得意了很长时间。

最终还是要解决字体问题

写完上一篇文章后,我本来觉得这个系统的字体配置已经很完善了。主要是我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主要是终端,urxvt 可以正常使用文泉驿 Unibit 字体,我已经很满意了。浏览器里面的字体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完美,不过我也不觉得无法使用,于是就这么用着吧。

IRC 也不那么活跃了

重新回到 Linux 的怀抱,我再次安装了 weechat 和 irssi,希望回到 IRC 这个在线聊天室中。尽管我在里面从来都不发言,但默默的观看别人讨论也是一种乐趣,也让我学到了一些知识。

在 Gentoo 中添加字体

在 Funtoo 系统中安装上了 LibreOffice 后,我便想试着用它来打开我们公司的文档。单位的公文有固定的格式,比如标题使用方正小标宋简体,正文用仿宋 GB2312 字体,三号字。我在国外时不需要用到这些中文字体,只要能正常显示中文,可以让我浏览网页就行了,所以那时候也没有考虑其他中文字体的情况。现在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