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再论专家系统

这两天的专家系统课,让我越听越郁闷。

我在上这门课之前,对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这一块是非常向往的。人工智能是早就有印象,而我现在说起专家系统,最早的印象是凌志军写过一本书《中国人在微软》,里面讲的李开复早年在CMU读研究生的经历。说当时李开复的导师和其他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一直深信让计算机听懂人话是要用专家系统,像教小孩说话一样来让计算机慢慢学习。结果李开复独排众议,改用了统计的方法,结果把识别率提升到高达98%。这件事我之前也写过,我一直对这个故事有着深刻的印象,因为隐隐觉得如果真能做到这个底部,或许成就还无法达到CMU那帮人的水平,但这种研究已经很有趣了。所以这学期我发现专家系统课和另一门同样是必修的autometa课有冲突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个学期先修专家系统。

大人物

这学期的《密码学》课上老师喜欢用彩笔在白板上写很多笔记,我不喜欢用手写快速的抄英文,因为不光很慢,而且手会很累,因此就一直用ConTeXt来记录。又一次,在写公式的时候,突然想起了TeX发明人Knuth在主页上贴出的一张他的fvwm配置的屏幕截图来,里面是他在用Emacs编辑Plain TeX文件,内容大概是某本书的5.1.3节(不确定是不是TAOCP)。

谢谢饭否

fanfou昨天在查看blog的流量统计时,翻到了之前写的一篇文章。那时饭否刚刚开始自己停止了服务,官方上的说法还是几天后会重开。那个时候我也觉得饭否想避过那时的风头,等着过几天会重新开放,但没想到饭否会一直死到今天。

我在那篇文章里说,同样是无法访问,饭否是主动封锁,用户用什么方法都无法登录,而Twitter是被动封锁,只要能翻墙,还是可以使用的。当时我没有想到饭否会一直无法恢复,因此心里也没有现在这么肯定,也一直在担心。担心的点是Twitter在长期被封锁下,会导致中国用户的离开。我在Twitter上follow用户的原则是只follow我认识的,其它的一些名人什么的一概不管。确实名人们的Twitter会有丰富的信息,但也会让我的信息负载加重,反而影响了我对需要信息的获取。这个原则让我的follow列表长度保持在20之内,也就是说我经常交流的Twitter用户只限于不到20人。而里面经常发言的又更少了。如果这些人之中有人离开了Twitter,我的交流渠道就会大大减少。

编程语言喜好

一个人对于编程语言也有自己的倾向,我最近和同学一起完成学期项目时,有了深刻的体会。

我们的学期项目是网络课上要求的,让我们写一个socket程序,让几个客户端可以通过服务器来玩NIM游戏。我们第一次小组讨论的时候决定用C来做。我同时修一门计算机组成的课,作业是用C语言写虚拟机。我看了老师给的答案后,感觉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一扫以前对C语言的恐惧心理,所以也信心满满的做了起来。

Jess新体会

jess-in-action-cover我们这学期的一门课是专家系统,在课上我们用Jess作为编程语言。我们的老师也算大方,把Jess的作者写的一本书《Jess in Action》全书影印下来给我们看,又把另外一本《Building Expert Systems: Principles, Procedures, and Applications》借给我们看。前几个星期,我因为第二本书是借的,就在一个周末把全书浏览了一遍,写了一篇文章。这个周末,我把第一本书带到学校,看了几章。

MT5 Release Candidate 1

今天中午的时候看MT官网上在11月6日发布了一篇新文章,说是MT5发布了RC1版本。本来我是没什么兴趣的,但看到介绍说有了新的Theme──Pico,从截图上看也挺好看,于是就从另外一个域名上安装一下试试。

MT从3版本开始的安装程序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因此安装起来没有任何困难。但仍然是数据库的问题在困扰我:如果选择使用sqlite来做数据库,默认的数据库路径是Site Root/MT/db/mt.db,但默认情况下,MT目录下面并没有db目录。可如果没有db目录,安装程序在检测数据库的时候就会报错,因此必须手工创建db目录。我觉得程序应该可以做的更智能一点(或者说“不那么愚蠢”),解决这个不算是问题的问题应该不难。我印象里MT3没有这个问题,MT4就有了,现在MT5到了RC1版本还是有这个瑕疵。

新首页

use-mod-wiki今天在看fred的一篇文章的时候,被他的整个页面所吸引。当时正好又引起了整治一下我的首页想法。不过与上次不同,这次我不是想用Movable Type来管理,而是用wiki。

当然Movable Type是第一选择,但要整治到我的首页上要做的实在太大,我之前没有这方面改动的经验。我也实在没有时间与精力来研究这些东西,而且我也不敢保证做了改动之后这个blog还能不能正常运转。而wiki则不同,它相对MT来说比较轻量。我之前也用过MediaWiki来建立过站点,对一些设定都比较了解。

中文域名

昨天看了蔡智浩的新文《中文網址的未來(在 ICANN 開放網域名稱使用非拉丁字母之後)》,提到了ICANN新通过的在域名中使用Unicode的草案。过去的非拉丁域名的标准,是把字符转换成拉丁字母,比如「中文」被转换成「xn—fiq228c」。而这次的新标准,算是一个进步──我们不需要那个没有任何信息的拉丁符号了。

停用iChat

ichat-icon今天我把用了大约半年的iChat给关闭了,改用Adium。

自从我买了MacBook,我就在用Adium作为聊天客户端。Macintosh自带的聊天工具是iChat,而且在Leopard发布时一起作了更新,有了一些新功能。我过去定说过iChat,但对其外观、功能与特色不甚了然。在看了Apple官方的介绍Leopard的视频后,我才感叹到iChat实在是太棒了。但真正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协作功能,双方甚至可以完全操作对方的电脑。但当我为了尽可能与更多的朋友在网上联系,我同时有Google Talk、MSN和QQ帐号。iChat只支持其中的Google Talk,而Adium三个都支持,因此我尽管很想用iChat,结果还是用了Adium。

第一次遇到Internal Server Error

刚才在写上一篇文章的时候,中间需要插入一张图片。为了保证访问,我现在比较少把图片上传到flickr上再链接到文章中,而是直接上传到了服务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