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智能不智能

jess-in-action本文是我看了一小节老师给我们的《Jess in Action》书后得出的对“专家系统”的不成熟的感觉。

在计算机系里上了这么长时间的课,我发觉我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不小。但自从我去年上过对于人工智能的介绍后,我就知道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还很浮浅。比如我们学校里搞的也不过是弄机器人踢足球之类的,从录像上来看也不过是刚刚起步。话说日本从90年代就开始搞人工智能,搞到现在他们产的机器人也不过如此,远远达不到电影中的只能程度。

Twitter备份的代码

我前天写过文章,说写了一个保存Twitter记录的工具。今天把代码整理了一下,上传到了网上

目前我只完成了数据获取的部分,至于报表生成的部分我还没有写。写个cgi来输出HTML表格,我上学期学过,应该不难。

程序中用到了sqlite3-ruby和twitter4r这两个库,它们都可以通过RubyGems来安装。

让Jess在Emacs中运行

我们这学期有门课《专家系统》,课上用到Jess。因此,让Jess在我们自己的环境上运行起来就是我们前几节课的任务。

Jess是用Java写成的,运行在Java虚拟机下,因此在Mac上运行不成问题。今天尝试了一下,除了把路径中的空格给删除之外,似乎直接就能运行。Jess里的bin目录下有jess这个shell文件,我把整个Jess目录放到了/opt下,并在 /opt/local/bin 里面做了一个软链接,就一切正常了。

Twitter备份

自从上次开始,我就想写一个工具,可以像Google搜索历史那样,把Twitter的历史记录下来。思考了几天后,今天开始动手写。

我简单的找了一下,没看到有很合适的工具,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就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写个定时运行的程序,保存tweets到sqlite数据库中,然后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得到列表。

在ConTeXt中使用花体字母

今天上密码学课记笔记的时候,用到了花体英文字母。我之前没在TeX中用过,于是上网搜索,结果不论搜“花体字母”还是“script letters”都找不到。大概是ConTeXt的名字起得太大众,文档又不多,结果搜索的时候只找到一些包含英文单词context的文章。LaTeX就没有这个问题:)

MT5发布了Beta版

今天上MovableType.org的时候,看到了MT5的beta测试版发布的消息,就下载下来试验了一下。我一直觉得MT相对WP的一点优势就是对多种格式数据库的支持,特别是sqlite,可以方便的随便安装一个独立的MT网站;不像WordPress,只支持MySQL,弄起来那么麻烦。这是题外话了。

MT5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安装界面有了一定的美化。特别是按钮,在Mac OS X下的Firefox 3.5版本中,显示为圆角,这在之前似乎是没有的。登录时我注意到了另一点不同,就是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框变大了,和WordPress的登录框差不多了,而不是像MT4那样的扁扁一条。

停止使用NetNewsWire

我大概是一个多月前开始尝试使用NetNewsWire的。当时是看了apple4us上的一篇文章,于是尝试了一下,发现这个免费的工具非常好用,改变了我对离线RSS阅读器的不良印象。而且它支持与Google Reader的同步,这样Google Reader里的内容也会即时更新,方便了移动阅读。

不过今天经过考虑,我决定还是停止使用NetNewsWire,用回Google Reader。有一小一大两个原因。

I Wanna My Tweet Archive

twitter-screenshot回来这边已经几天了。比两年前的第一次出国的激动紧张相比,有点更加怀念在国内的日子。说来也怪,在国内的时候没有感觉到什么,反而觉得不如在国外舒服。现在倒是经常能回味在国内生活的点滴,如果有机会可以选择是要国外的生活还是国内的,我可能会选择国内的吧。

卡尔加里机场无线网络

今天凌晨一点之后,我就没怎么睡觉。虽然眼睛的疲劳还是比较明显,但总是无法入睡。到了5:15,我起床洗了个澡,感觉精神了不少。5:45旅馆的起床呼叫服务响了,我就收拾了一下,5:50下了楼办理退房。昨天晚上在旅馆的饭店吃饭,花了23块多。加航给负责10元,我就付了13元。结果退房的时候前台竟然要我支付昨晚的饭费,说是饭费没有到他这边的帐上。我昨天晚上刷完信用卡后,觉得收据没用了,就揉成一团扔到了房间的垃圾桶里。这时听到饭费出了问题,就又要回了房卡,去房间的垃圾桶把收据找了出来,交给了前台,才解决了问题。现在想起来,如果我一念之差,把收据扔在了走道的垃圾桶里,今天就麻烦了。看来刷卡消费后一段时间内保留收据还是很重要的啊。

Eric Giler演示无线电力

对我这个日常用无线网络已经习以为常的人来说,一直坚信电力需要用电线来传递让现在的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我接触无线网络的时间并不长。在三年前,隔壁寝室的同学让我帮他们设定一个宿舍用的无线路由器,我才第一次见到无线网络。那时我家里还在通过调制解调器,用电话线拨号上网,下行速度大约5KB/s,因此当时并未对无线网络有什么遐想,毕竟有有线的宽带网络可以用,就已经是天大的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