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使用的工具之Wget
第一次得知Wget是在王垠的网页上,随后我下载下来试用,结果越用越爱,现在已经欲罢不能了。
Wget是一款源自UNIX的下载工具。虽然它是字符界面下的工具,但它的功能却很强劲。我只用它最简单的功能,就可以完全代替了Flashget和Webzip了。
第一次得知Wget是在王垠的网页上,随后我下载下来试用,结果越用越爱,现在已经欲罢不能了。
Wget是一款源自UNIX的下载工具。虽然它是字符界面下的工具,但它的功能却很强劲。我只用它最简单的功能,就可以完全代替了Flashget和Webzip了。
在JavaEye社区注册成为用户后,我发现他提供了blog功能。其中有一项是告诉系统你的blog地址,系统会自动帮你把原来的blog导入到JavaEye的blog里。当时我刚建立了这个“Feng’s Style”,就把它在feedburner上烧录的地址给了系统,果然每次我在这个blog上发表了新文章,JavaEye那边就自动的有了新的文章出现了。
比尔盖茨在清华园里演讲并被授予名誉博士和名誉校董,算是近几天颇受大家关注的一件事。前天小董还在网上苦苦搜寻盖茨演讲的视频。我想盖茨的演讲还是值得听听的,盖茨带来的“美国化”的思考学习方式对中国的教育是十分有利的。然而盖茨被授予各种所谓的名誉头衔,不谈也罢。很明显清华大学拉来比尔盖茨做广告。人家的母校还没说什么呢,就让盖茨糊里糊涂的在中国获得了学位,想想就觉得丢人。相比起国外的一些大学的高风亮节,当年辍学创业的成功人事今天花多少钱都买不来一个学位,中国的大学巴巴的求人家来做名誉博士和校董的行为真是让中国的学者抬不起头来。
今天发现邮箱里有blog系统发来的邮件,通知我有新的关于《好的blog阅读习惯》这篇文章评论。我发现其中有一篇Trackback是来自Pure Pleasure的。我愣了一下,意识到这不是李笑来老师的blog吗?顿时我的心跳直奔90次/分。我赶紧打开blog看看具体内容。
感谢Solidot和Nicky,让我知道了Ubuntu光盘又可以通过“ShipIt”得到了。申请邮寄的地址没有变,依然是http://shipit.ubuntu.com。
昨天夜里和ZH在QQ上胡扯,它突然问我在哪里找到这些技术牛人的blog。我立即“文思泉涌”,便通过QQ一句话一句话的给他说“好的blog阅读习惯”。说完之后,我意识到这几乎是一篇文章了,便把聊天记录整理了一下,形成了这篇文章。许多人对blog这种交流方式理解不深刻,无法做到快捷有效的阅读blog,因此损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我想这篇文章对这些人来说是有一定意义的,便放到blog上,希望看到的人可以有收获。
首先要明白blog和一般网页的区别。我的blog中一篇文章写“蔡依林的部落格”事件,那是我引用了别人的文章,而原作者的意思是蔡依林的那个所谓的“部落格”,只不过是一个网页+留言板。除了留言功能,其他的blog的功能如RSS、Trackback之类的统统没有。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blog不是一般网页。我们不能用看网页的方式来读blog,因为这样效率很低。所以我们应当学会使用RSS与阅读器。当时我第一次使用Google Reader时,我感觉极度兴奋。因为所有的内容都被提取出来,整齐的放在那里等我们去读。而页面上那些flash、音乐之类的“垃圾”一点没有。这样不但提高了页面载入效率,也提升了自己的阅读效率。
给我们上写作课的外教Barton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我们写一封信。他要求我们用计算机打印出来,因为他无法忍受我们那难看的英文书法。
我在今天上午就把信写好了。信是用emacs写的,因为我最近重新读了一些关于自由软件的文章,希望在生活中杜绝使用非法软件。之所以说是非法软件,是因为我并不太赞同自由软件社区中人们关于“商业软件是反人类”的这一观点。我用开放源代码的自由软件,除了它们的功能强大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廉价。我甚至可以一分钱不花(除了上网的费用)就合法的使用它们。
QQ、迅雷等程序里,用户分级是一个很普遍的概念。QQ自然不必说了,大家都很熟悉,等级高的用户可以获得更多的功能,比如建立一个群之类的。而交费用户还有更多的增值服务。而迅雷,一个下载软件,设定用户分级,就让我有些不解了。官方网站说是更高级的用户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可我们平时用迅雷下载并没有感觉资源多了很多。再者说了,从迅雷下载的资源,难道非得从迅雷下载不可吗?用Google,我们一样可以搜索的到吧。当然,要是更高级的用户可以得到更高的带宽,那就是另外一说了。
Blog这种媒体在中国普及尚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愿意花时间阅读的人仍然很少。
随着电视这种媒体的普及,在中国出现这种情况算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多数人把看电视当成一种休闲方式,而把阅读当做一种事情来做。这种情况也与中国的教育方式有一定关系。在中国的学校里,绝大多数的学生要通过课本来获取知识。而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的学校里几乎无法见到。这样的话,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会把看电视作为放松的方式,对于报纸、书籍则被认为是最可恶的“课外作业”。
今天在QQ上与高中的一位同学聊天,本想告诉他“蔡依林的部落格”事件让他也乐乐,不料却得到了他对blog质疑的答复。他的观点是有什么事要写的话大可以往本子上写,把各种事情放在blog上成了公开个人隐私了。我当时没有什么好的理由来辩解,只是说他的观点与我过去时完全一样,认为blog毫无意义。
说实话,现在我依然没有好的理由来告诉那位同学blog是个好东西。当年我确实是这么看blog的,认为它毫无用处,无非是一些没有专业(此指计算机专业)的人想建网站而没有技术时搞出来的替代品。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当初我错了。事实上,有很多人跟我情况差不多,有的人到现在也依然认为blog无用。我之所以有所改变,大概是因为我在平日与网络接触比较多,得知了它的好处后态度便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