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自信与全民思考

前天晚上看到zhanghao在Twitter上:“现在是个年轻人就谈独立思考,就像前几年谈自信一样,都他妈一阵风儿”。当我看到这条时,我愣了一下。可能是因为我不在庞大的中文环境里的原因,我还没有发现有这么多年轻人在标榜“独立思考”。另一点是我想不到“独立思考”相比于“自信”而言有什么坏处,即使是一阵风气,也总比“自信”带来的大吵大闹要好很多。不过“一阵风儿”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对于zhanghao说的情况,我也确实想不到究竟是好还是坏。

1 “自信”、“个性”与“思考”的迷思

一直到了今天,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放着。今天到了学校,看了“不许联想”上对黄舒骏的采访,有了一点较为深层的认知。这篇采访里有很多对我触动颇深的观点,虽然有点长,但不失是一篇有“自我提升”效果的好文。其中对这个话题,给我很深触动的是这么一段:

记者:我们在谈论罗大佑、崔健这样两岸比较有标志性的人物的时候,都会说这是一个在集体主义年代里出现的个性主义,在今天一个完全都是个性主义的年代里,反而出不来个性主义。

我为什么讨厌《于丹 “论语/庄子” 心得》

于丹在“百家讲坛”里的节目是我最不爱看的百家讲坛节目之一。我过去想不出来原因,但就是对她的节目感到莫名的厌烦。昨天晚上和母亲的一番电话里,我突然有了一点明确的感觉,刚才洗澡的时候总结了一下。

全民blog時代不靠譜

最近幾天思考了一些關於blog現狀的話題。今天上午在Google Reader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目為《博客已死;博客长存》,文章結尾說“以往的静态博客确实将要逝去,但又将通过WordPress以实时的社会化媒体个人门户的姿态重生。博客已死;博客长存。”

我倒是覺得blog一直好好的,沒有死也沒有活。只是在前幾天很多人都認為的誇大了blog,使之成為了泡沫。而一旦泡沫破裂,人們變感覺過去別人吹出來的東西(也就是blog)死了。事實上,blog一直在那裡,不為堯存,不為紂亡。

三周里总结的Movable Type的问题

上次换网站的虚拟空间后,发现不知道中间少弄了哪一步,当时blog的1024px模板的侧栏不见了,去了页面下方,就像没有了css的效果。那个模板虽然不是我自己写的,但我当年也做了不少格式上的微调。我没写过PHP,因此对模板的改动也是现学现用,用了就忘,两年后早就忘了当时改了什么了。于是我那时就把blog程序换成了MT,主要想再学习理解一下另一个相当著名的blog程序。转眼三周已过,我在中间也写了不少文章,也发现了MT的一些缺点,总结如下。

1 上传程序会“创立页面”

pages 这是目前发现的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左边的截图就是我目前页面侧栏下方的截图,里面的关于我下面的uploads、2007、2008、06就是MT的上传程序给弄出来的。MT的上传图片窗口里,在Upload destination那一行的最右边有Choose folder链接,点击后就会出现下面的窗口:

昨天偶尔遇到的事情

已经想不起昨天我是怎么看到这篇文章了。作者孔令春对我在2007年对他做出的评价发出了疑问。我曾在2007年7月20日左右在Twitter上说了一句“孔令春学习网,纯粹一个抄袭网站。虽然聚合了一些好文章,但确相当可鄙。”,当时我的blog上装了twitter-post这个插件,自动把当天的twitter条目整理成一篇文章,发布在blog上。然后2007年11月份,孔令春在他的百度空间上的文章如下:

维护这个博客也有一段时间了,每次的评论朋友们都说不错,很有帮助!所以才得以支持到现在.

可是今天在百度搜索时无意中看见一位朋友的评价,感触很多!不错,评心而论,这的确称得上是一个纯粹的抄袭网站,因为本站的80%的文章都是转载,我也曾经一再声明过,本站文章不全是自创,有的因原创作者没有要求,有的是因为根本不知道作者是谁,所以大多数并没有标明。

要认真写blog就要付出一点

这是今天在看“老白说真话”上的文章《丧失了表达欲》时突然想到的。而标题里所谓的“付出一点”,说白了指的不是别的,其实就是“孔方兄”。这个想法虽然不一定能让别人认同,但我现在感觉很有道理。

老白的那篇文章里面的一句话我特别赞同:

某个人之所以写独立的blog,最真实的目的是想贡献出一些别处没有的思想、观点、看法。而且,这些是发自内心的。

Blog在我的身边没落了

今天清晰的感到我周围的人不爱写blog了。

意识到这一点已经很长时间了,但今天真正让我感到详细的感慨。起因是我看到了“憂鬱馬戲團”的一篇Movable Type教学文章《Blogrolling 使用教學》。Blogroll我一直以为就是blog页面上的友情链接,给blogger们建立关系用的。而Movable Type貌似没有默认提供这个功能,所以要花一点功夫自己来修改模板。看到了文章后,我就在想我要不要也弄一个,然后才意识到我不用Blogroll好久了。

互联网上,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左边的这副“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漫画(详细描述请见维基百科上的页面),在过去非常有名。我第一次见到这幅漫画是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当时在报纸上见到之后,觉得非常新奇,也确实把互联网的感受给描述了出来。尽管我当时并没有接触过互联网,对互联网也不怎么着迷,但总觉得当时隐隐约约的就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好处。后来初中后才尝试了互联网,当时并没有很快速的连接,网络上新型的互动服务也不是很兴盛,而IRC之类的传统工具还不是那时候的我有机会体验到的。那时对网络最大的兴趣就是能下载很多软件,那时我读的《电脑商情报》上有推荐软件的专栏,我那时开始收集软件的下载链接,一有机会就弄下来试试。

后来似乎是一瞬间的事情,Web2.0就开始兴盛了。互联网用户一下子从网络的读者变成了网络的作者。用户提供信息在近几年讨论的很激烈,blog、Twitter之类的工具也给用户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渠道。一下子用户的信息都跑到了网上。过去想了解一个人要靠人脉打听,现在只要把他的信息输入到搜索引擎里,总能弄到点东西。

对脚本语言的感觉

今天上午考完了《面向对象》这门课,往后一段时间就不用再接触继承(这还好)、Shadowing、Refinement、Overloading之类的概念了。相对来说我还是更喜欢可以快速开发的脚本语言的。

从Twitter更新校内状态成功!

继续上篇文章,紧天吃午饭的时候觉得那里说的两种方向都不太容易解决。Python的那个最诡异,实在不知道是哪里的问题,而且Python那个脚本,用了几个库,好像我目前手上能用的虚拟主机上(Dreamhost和SDF)都没有;Bash的那个,我实在是不想把目前的宝贵时间花在学习一门新语言上。然后就想到了我过去最喜欢的Perl,既然它被称为是一门“粘合语言”,应该在里面可以直接调用yegle写的wget语句,而且前两天用Perl写过海词客户端简化版,里面就用了正则表达式来处理了HTML。相对与海词的那个排版混乱的HTML输出,Twitter给的XML可简单清晰多了。

我不知道Perl里怎么解析XML,不过Twitter的XML很简单,我几下就弄出了需要的最新的tweet文本和那一条tweet的时间。然后用yegle的wget语句提交,一下子就成功了。然后就发现了一个困扰了我长时间的问题:如果tweet里面是中文,就无法提交(实际上是提交了一个空信息)。然后让程序打印初那条tweet的文字,发现都成了写这样的东西,然后就到处研究怎么把它转换成正常的文字。后来从这里知道了需要用HTML::Entities来处理(代码里第38行)。做了这一步后那些wget语句就又好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