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ptop

我最近的 Windows 经验

公司因为一些事情,给我额外配了一台电脑。这台电脑原来的主人是公司一位离职的领导,因此屏幕比我们用的电脑稍微大一点。机器运行的是 Windows XP 系统,因此感觉非常流畅。

我不喜欢的地方是电脑被一些无良软件污染了,比如打开 IE,标题栏竟然有百度字样,还去不掉,我萌生了趁还没有太多文件,重装系统的想法。之后心想,要不干脆就装 Windows 10,从网上看 4G 的内存说是够用,而且机箱上的授权标志上写着 Windows 8 的授权,也说明生产商认为这台电脑的性能足够跑 Windows 8,网上说 Windows 10 的硬件需求比 Winodws 8 还要低,所以我想装 Windows 10 没问题。

安装的过程比较顺利,从 MSDN Itellyou 下载了镜像,用 rufus 写到优盘里完成安装。之后我买了一个 TP-Link 的无线 USB 网卡,插在这台机器上,连上可以上外网的 WIFI,调整了一下路由表,就可以内网外网两不误了。

之后我安装了一些过去一直想尝试的软件,比如 Wox、Everything,当然还有 Total Commander。输入法我安装的是小狼毫,不过安装的时候没有选项,装完自己出现了两个版本,一个是 TSF 的,我上网查了说是 Windows 的两种不同的输入系统,问题是给我的麻烦不少。Windows 10 切换输入法不是切换最近的一个,而是所有的不断循环。装完小狼毫后,我有三个输入法,一个英文、两个小狼毫。我按 Win+空格切换到中文输入,当我想切换回去的时候,会切换到小狼毫(TSF),需要再切换一次才能到中文。这两个输入法不能删除一个,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我干脆卸载了小狼毫,安装小鹤输入法的官方版本,强制使用鹤形,降低重码率。我经过习惯,感觉还好,遇到不会打的字,就用 Ctrl+Alt+i 来查,这几天用下来感觉还可以。

Total Commander 值得一提,我早听说过这个软件,不过没有觉得自己需要它。这次安装上了它,主要是觉得好玩。不过几天下来之后,我觉得我开始喜欢上了它,并计划在合适的时机购买它。另外一个让我惊喜的软件是 Listary,我一开始安装的 Wox,我感觉不大适应,作为启动器,它无法调整顺序,我要开 CMD 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讲述人,非常容易错误的打开。Listary 可以和资源管理器、Total Commander 合作,这一点非常好。

到了周末,我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在 iMac 上打开 Parallels Desktop,在里面的 Windows 10 虚拟系统里玩。

我在购买 Office 365 的时候,里面带有 1TB 的 OneDrive 的空间,我的办公电脑上,我每一年的工作内容都放进一个文件夹里。我把这几年的文件夹都移动到了 OneDrive 的目录里,全部都保存在了云端,在家里和在单位办公就可以无缝连接了。这样搞下来,我感觉我完全可以切换到 Windows 啊。

硬件还是苹果的过硬

今天,在 Twitter 上有人告诉我说我的博客的数据库服务器出问题了,无法访问。我于是需要 SSH 进去,重新启动一下 mysql 服务就行,于是我拿出了带着的 ThinkPad X250,结果发现居然没电了,连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两天我完全没有用这台电脑,只是随身带着以防万一。上一次充电应该是周二,平时用完了我是不关机的,把屏幕扣上让它待机。如果是我的 MacBook Pro,绝对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盖上了盖,就好像关机了一样,不会消耗电量。

不过,我想也说不定是我的 Linux 休眠没有配置好的原因。因为耗电这样厉害,也有点夸张了,我近些年主要用的 MacBook,不了解其他笔记本电脑什么情况。我安装好了 Arch Linux 后,没有做电源管理相关的配置,也许我之前合上屏幕盖,只是让屏幕关闭了,而非休眠?

这次充好电救活电脑后,我想也许我要养成用完电脑关机的习惯。毕竟目前从开机到进入登录界面,只要耗时 4 秒,完全可以接受。麻烦的只是合上电脑盖时的状态如何保留到下一次的开机。

情怀

今天,经过了许久的调查与犹豫,我下单购买了 ThinkPad X250。我不缺计算机使用,手头上用的是 2013 年中期发售的 MacBook Pro,具有 2.4GHz 的 core i5 CPU、8GB 的内存、SSD 硬盘、Retina 屏幕,跑起来非常流畅,完全足够日常使用。我之所以买 X250,是因为我想有个专门的计算机来跑 FreeBSD。

在上中学时,我想象了一个场景,在一个春夏之交的午后,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在当时的家中(一楼,有个自己的 100 平米的小院),我坐在自己的房间窗前的书桌前,对着我可以正常运行 FreeBSD 的笔记本电脑(DELL Inspiron 8000)做各种工作(WM 是 FVWM)。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首先是因为当时我用的电脑就是那个型号。它对 UNIX/Linux 非常不友好,特别是显卡驱动,完全找不到可用的。FreeBSD 安装好后只有命令行终端,Linux 安装时有正常图形画面,安装完毕重启后也歇菜。初中高中之间的那个暑假的一段时间,我直接工作在 console 下,连着慢速的电话线拨号上网,边下载软件包边编译 ports。至于是 FreeBSD,因为我对它有特殊的感情。我在知道了 Linux 后,一直没有安装成功过,而 FreeBSD 是我第一个成功安装的 UNIX 系统。我在初三快开学时,在新华书店买了当时的三本中文 FreeBSD 书,其中一本名叫《FreeBSD Handbook 中文版(第二版)》,附带了 4.7-RELEASE 的 CD1,我就用这张光盘安装上了,开启了我的 UNIX 学习之路,同时,给我留下了 Linux 难用的感觉。之后,我钻研的也是这些 FreeBSD 书,对 FreeBSD 有了进一步的喜爱。

关于 FVWM,我在做那个梦的时候,受了退学前后时的王垠的影响不小。他的网站上有 FVWM 的页面,把它夸得很好。我把它打印下来慢慢看,结果有一天凌晨时分,我突然间就开窍了,之后就喜欢上了这个简洁有力的 WM,放弃了对 Desktop Environment 的追求。后来上大学后,我在父亲的 IBM ThinkPad T43 上安装了 VMWare 虚拟机,运行 FreeBSD 6.0,然后在上面跑 FVWM,从头开始配置了一个比较好玩的图形环境。T43 是父亲的,我不能把硬盘格式化来装 FreeBSD,而我的 Inspiron 8000 依然跑不起来 XWindow,所以后来渐渐的我就放弃了。

Inatalling Ubuntu 7.10 beta on DELL XPS M1330

General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of DELL XPS M1330:

<td width="33%">
  <div class="headings" align="center">
    Status under Linux
  </div>
</td>

<td width="33%">
  <div class="headings" align="center">
    Notes
  </div>
</td>
<td width="33%">
  Works
</td>

<td width="33%">
  No special procedure required during installation.
</td>
<td width="33%">
  Works
</td>

<td width="33%">
  Can be detective automatically during install.
</td>
<td width="33%">
  Works
</td>

<td width="33%">
  System will remind you to install restricted driver(automatically)
</td>
<td width="33%">
  Works
</td>

<td width="33%">
  No special procedure required during installation
</td>
<td width="33%">
  Works
</td>

<td width="33%">
  No special procedure required during installation
</td>
<td width="33%">
  N/A
</td>

<td width="33%">
  N/A
</td>
<td width="33%">
  Works
</td>

<td width="33%">
  No special procedure required during installation
</td>
<td width="33%">
  N/A
</td>

<td width="33%">
  N/A
</td>
<td width="33%">
  Works
</td>

<td width="33%">
  No special procedure required during installation
</td>
<td width="33%">
  Works
</td>

<td width="33%">
  Can search the available wireless signals automatically after installed
</td>
<td width="33%">
  Works
</td>

<td width="33%">
  No special procedure required during installation
</td>
<td width="33%">
  Works
</td>

<td width="33%">
  No special procedure required.
</td>
<td width="33%">
  Support but didn&#8217;t test
</td>

<td width="33%">
  I don&#8217;t know how to get connection with my cell phone.
</td>
<td width="33%">
  Works (Only tested SD cards)
</td>

<td width="33%">
  No special procedure required.
</td>
Hardware Components
Intel Core 2 Duo T7300 2.0 GHz 4MB L2 Cache 800MHz FSB
13.3 UltraSharp(TM) WXGA (1280×800) CCFL TrueLife(TM)
NVIDIA GeForceTM Go 8400M GS with 128MB dedicated DDR3 graphics memory
2GB (2×1024) 667MHz dual channel DDR2 SDRAM
160GB (5400 RPM) SATA Hard drive
No Floppy Drive
Integrated Network Card
No Modem
8X CD/DVD burner (DVD+/-RW Drive)
Intel Next-Gen Wireless-N Mini card
56Whr Lithium Ion Battery (6 cell)
High Definition Audio 2.0
Bluetooth
Internal Digital Card Reader

This laptop is operating under Kernel version 2.6.22

Installed Ubuntu 7.10 Beta

Yesterday was a fantastic day, because I could run Ubuntu on my laptop. I had heard about Linux when I was in primary school. I tried to get one and use it, but always couldn’t achieve it. Sometime my parents didn’t buy it for me(the Internet was not that strong in that days), or sometimes I didn’t have a computer for my own use(if I installed Linux, others couldn’t use the computer), or most of the time my laptop didn’t support Linux.

和Linux无缘

昨天我盼望已久的DELL XPS M1330终于寄到了,感觉很不错。重量不沉,2G内存使得运行默认的Windows Vista跑的相当流畅。机器的包装也非常讲究,除去背包不算,一个与本子合身的小包就显得很优雅了。早知道会有这么一个包,我就不订背包了。加上这个小包,本子可以比较安全的放在任何一个包里。没有背包上显眼的XPS三个大字,显得不那么张扬。

试过系统后,我便把Ubuntu7.04的Desktop光盘放入光驱内,试着引导一下计算机,结果失败了。系统无法进入多用户模式,让人很是头疼。想到Intel T7300比较新,或许应该使用64位的操作系统。于是我又放入了Ubuntu 7.04 64-bit,问题依旧。

我怀疑Ubuntu 7.04的兼容性不好,那就试试Ubuntu 6.04 LTS吧。这次倒是能进入多用户模式,问题出在了X的启动上。或许是xorg.conf的设置有问题,系统无法进入X Window。

捣鼓了半天,我终于放弃了在M1330上安装Linux的想法。我想问题应该出在我的本子太新的缘故,或许等7.10正式版出来后,我会再试一次,希望那个时候可以正常吧。

不知为何,我至今没有真正使用过一台机子可以正常运行Linux。看着Linux桌面中文网那帮人,只能长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