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头说的太对了!
今天(2023 年 6 月 28 日)晚上看到这篇和菜头的文章《重开博客》,实话说还是挺吃惊的。确切的说是看到和菜头的博客竟然还在,让我很吃惊。我原本以为像他那一批人,已经过了写博客的阶段了,比如李笑来、罗永浩、洪波他们。
今天(2023 年 6 月 28 日)晚上看到这篇和菜头的文章《重开博客》,实话说还是挺吃惊的。确切的说是看到和菜头的博客竟然还在,让我很吃惊。我原本以为像他那一批人,已经过了写博客的阶段了,比如李笑来、罗永浩、洪波他们。
这篇文章想写一下红米 K60 Pro 的使用体验。
当我要卖掉华为 Mate 50 Pro 的时候,我意识到除了要回到 iPhone 外,我还需要一台备机,因为我有两个微信号,都是必须要保持在线的,iPhone 不支持应用双开,我只能重新回到过去两个手机的状态。
去年 10 月份我换了一部华为 Mate 50 Pro 手机,把当时在用的 iPhone 13 Pro Max 和 Apple Watch S7 都给出掉了。换华为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多年使用 iPhone 再次发生了审美疲劳,特别是 iPhone 14 没有让我兴奋的点,我本来打算放弃今年的年年焕新的机会了;二是俄乌冲突导致西方科技企业对俄罗斯发起制裁,让我心有戚戚;三是我很长时间没有答案的问题——为什么身边的同事在安卓环境下那么自在呢?身边同事朋友华为 Mate 手机居多,20 的、30 的都有,不过没有 Mate 40 系列的。今年我看到 Mate 50 发布,于是等了一段时间有货,买了一台 Mate 50 Pro。
今天,我感觉我的手机瘾是彻底的渡过了。
事情发生的也算比较突然,大概是在一个月之前吧。那个时候我已经在用三星的 Galaxy S8+ 手机了,感觉一直不错,但心中莫名的生出一股不甘心的感觉,总想尝试一下其他手机。这个手机我不打算很折腾,特别是知道了三星的 KNOX 有熔断机制之后,我担心造成手机不能保修,因此解锁、越狱什么的都没有尝试过。现在用的是国行的手机,系统自带 Google 的服务,我只要能访问到网络,就可以自由的安装 Play 商店的各种应用了,总体来说我十分满意。
今天我下楼遛狗,正好想去地下室去看看,之前想找的一样东西是不是在那里。地下室的钥匙在车里,我拿起来也方便,就带着我的狗——曹操,去了地下室。找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要找的东西,然后就顺便看看其他东西,结果让我莫名的发现了这个:
到了 5 月 1 日的凌晨了,我的中国移动 4G 流量终于恢复了。(哭)
最近手机的流量不大够用,这在过去是不大可能发生的。我的手机每月的流量有 3G,过去觉得一个月怎么样都够了,可这个就像是一个逐渐堕落的过程,慢慢的用起流量来就开始大手大脚了。我发现最耗流量的还是视频,上个月我发现了 Psyscho Dad 系列,于是迷上了它。中午我喜欢开车到外面睡,在车上就翻墙上 YouTube 看看这个系列的视频,不知不觉流量就用光了。里月末还有几天的时候,流量用光,我收到移动的短信,说可以回复字符串办理 10 元包 100M 的流量,我衡量了一下,就办了,结果一个中午收到邮件说流量用了一半,我于是再也不敢看视频了,改用 iBooks 看电子书了。
今天在爱范儿上读到了这篇报道,将一家公司开发了改良了的电话。可惜的是这篇文章也是二手信息,只是介绍了产品用起来是什么样子的,而没有真实的截图,让我可以看看是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将我们的传统给改良。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喜欢电话的人。现在经过职场上的磨练好些了,过去我打电话前都要先在脑中计划一番,想好了与对方的交流是什么样子的,想好了才会拨号。至于听拨号音的那段时间就更别提了。我在去了加拿大留学时,为了省钱,把来电显示业务都给取消了,这样接电话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负担。
今天整理已经两天没正式看的Google Reader订阅列表,看到李笑来写了一篇《如何拨打工作电话?》,看了之后感觉挺无奈的。不是说李笑来的建议不好,而是我觉得电话这种东西应该早就过时了才对。
电话确实给我们带来过方便。我现在对于电话最早的印象是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放学后和母亲坐公交车回家。到站后离我们家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母亲会在出发前给那时候公寓的传达室老大爷打电话,请他告诉父亲大概在几点骑摩托车去什么地方接我们。因为那时候只有公寓的传达室才有一部电话,小小的我对于每家每户都有一部电话没有什么意识,现在想到没有几年我们家就装了电话感觉是相当吃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