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历弄得花花绿绿
上周日,我从小红书上购买了罗小曼 All-in-one 时间管理体系教程。前一天就看到了她的帖子,当时其实我就挺心动的,因为我特别喜欢日历上记得满满的那种状态,看了一下详细方法需要购买教程,倒也不贵,不到 60 元。不过我当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实践下去,于是抻了一晚,到了第二天下单购买。
日历应用在国内基本算作小众应用,每台手机上都有,但大多数的功能都超级孱弱。就我目前观察的情况,手机厂商中,只有苹果一家把日历做到了比较能用的功能,安卓、鸿蒙的日历应用都只是一个摆设(我不确定自己这话是否公正,我只用过小米、OPPO、三星家的安卓系统,鸿蒙的日历近半年有所进步)。单纯的把要发生的事情添加进日历是没问题的,但想同步就不大行了,因为他们基本上在电脑上没有客户端。Caldav 更是镜中花水中月,过去是完全不支持,近期我发现鸿蒙的日历应用有了相关选项,但同步还是有问题,特别是当我建立了多个日历的情况下,基本上没法使用,甚至连创建事件都无法选择要添加的目标日历。不过这是一个好兆头,希望国内手机厂商可以跟进。
用日历来记录自己的每一天,则更是小众的行为。一个是很多人没有这种意识,而是手工添加也确实麻烦。我自己平时也不这么做,印象里 10 年前一次手术住院的时候,把大夫每天的操作记录到日历里;还有也是 10 年前左右,入职培训时我把每天的课程上课情况录进了手机日历,即是记录也是课程表。这些记录因为我长期使用在线日历,因此一直得以保留,现在偶尔看一看也很有感触,让之前已经淡忘的记忆又被唤醒。
这次购买这个课程,我是想把这种记录养成习惯,也想学习一下高手的方法。读完教程之后感觉确实很有收获,作者罗小曼给了很多可以马上拿来用的方法,都很管用,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还有一点特别的就是,从教程里知到了 #3x3 这个应用,大大开拓了我的眼界,让我纳闷为什么之前从来没听说过它。这个应用本身功能不算复杂,可以让你在做一件事情开始时打开时间记录,在做完之后点击结束,它可以把你这一段的时间节点记录下来,用标签分割,也支持在其中记录文字,好保存工作的细节。更棒的是,它能同步系统日历,就是能把你通过 #3x3 记录的每件事情,根据不同的标签同步到你不同的日历里去,这样你的记录就以一种公开的方式获得了保存。然后结合苹果手机的小组件功能,罗小曼设计了一个 SOP,大大简化了时间记录的复杂度。
通过一周多的实践,我也获得了一个相对比较茂密的、花花绿绿的日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时间都用来做哪些领域的事情了。我在上周日刚买这个课程的时候,心中还有点不确定,因为我有日常做记录的地方。首先是几乎天天在用的 Obsidian,再就是我前几天准备重新做纸质笔记,找出了之前放抽屉里的两个 Filofax,还有 Midori Traveler’s Notebook,一段时间已经感觉自己写不过来了,再添加一个新的记录方式是否是正确的选择呢?我当时心里也没有答案,只是想起了《道德经》中的这段话: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我 13 多年前也写过一篇文章,其中也提到了这段话,当时是看到李笑来推荐了一个 TED 演讲视频,告诉你如何洗手后只用一张纸巾把手擦干。这篇文章时间久的我都记不清楚我曾引用过《道德经》里的原文了,在 2012 年国内商场的卫生间还很少有擦手用的纸巾,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常见的设备了,我单位和日常去的商场卫生间都有,真可谓时光荏苒啊。当时我经历了从不以为然到自省的一个过程,甚至后来养成了习惯,从那之后一直到现在,我洗完手就只用一张纸巾擦手,而且从未感受过别人疑惑的目光,它已经成为了我肌肉记忆的一个习惯。
这一次,无论我是否会养成这个习惯,我都相信尝试一下是没有坏处的。现在看来,我是挺喜欢这样做的,只是目前偶尔也会忘记点开时间记录,这需要继续坚持直到完全内化。
此外,我还发现,#3x3 这个应用有安卓版的,甚至还有鸿蒙版,可惜的是与苹果版的账号不相通。鉴于安卓和鸿蒙日历功能的孱弱,我没有尝试把这套方法论移到苹果之外的平台,希望这一个情况在将来会有所改善。除了时间记录之外,罗小曼还讲了定期复盘的重要性,也给出了方法论。我按照她的方法,在笔记本上做了 9 月份的复盘。这一点我还没有看到明显的价值,不过我想我会尝试坚持一段时间再看看。#3x3 应用也支持设置月计划、年计划,我想应该也能用来记录复盘内容,等有精力时我会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