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移动平台稍微适合做一些专注性工作

我在 MacBook Pro 上用 Day One 写日记,总是感觉效率很低,或许是有太多干扰,随便一下 cmd+tab 就切换到别打应用看一看。我很多日记,都是用 iPad 来写的。在 iPadOS 的平台下,至少应用是全屏的。屏幕不会太大,给人浪费空间的感觉。这样更容易产生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MarsEdit 4

我曾经是 MarsEdit 3 的用户,在国外读大学期间用它写过一段时间的博客。当时遇到过使用上的问题,根据这篇文章的记录,当时我用的版本还不支持手动设定 slug,对于中文用户来说,中文标题会被忽略,生成很奇怪的文章网址。后来我开发者通过信,最终升级后解决了。

Reeder 是克制

当我前几天得知了 Fiery Feeds 的时候,我在手机上安装了它。经过试用,我感觉比较满意,就买了高级版。之前我在手机上是用 Unread 的,再之前我用的是传统的 Reeder。

Fiery Feeds 给我的感觉不同。不大好说它和 Reeder 的区别在哪里。基础功能方面两者都差不多,给我感觉差别较大的在于界面。字体、字号、排版这些东西,看上去不甚重要,但对阅读的感觉来说影响其实挺大的。我感觉 Fiery Feeds 的界面读上去最舒服,因此用了一段时间的 Fiery Feeds。

兜兜转转还是要用 Inoreader

这两天又把我的 RSS 阅读器换回了 Inoreader。

原本因为 Inoreader 被屏蔽,我一气之下又换到了 Feed Wrangler。Feed Wrangler 实际上我之前用过,对它的感觉还不错。后来不用了,因为它的界面非常简陋,日常阅读必须要靠客户端,而且目前几乎都没有安卓平台上的客户端,所以当我换到安卓平台时,我就放弃它了。

想说再见的播客——《模糊地带》

今天我第一次想要退订一个播客,名字叫《模糊地带》。它的网址的副标题是“用新鲜的范式讨论性别与文化”。关于播客的描述为“用质疑一切的方式,谈论感受,回顾经历,关注身体,讨论语言。在重新理解性别中,消解约束人的框架。”

当时看到这个播客的网页时,我考虑一下就订阅了。特别是看到一些节目的标题,我感觉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不过重点是我还保留着过去纪念对播客的珍爱。早些年想找一些好的中文播客真的很困难,有些播客做了几年,但我完全没有兴趣听,比如《糖蒜电台》、《段子来了》。他们坚持了很久,内容应该很丰富,但我就是无法入门。有些我比较喜欢听的播客,后来渐渐停播了,然后渐渐的,我也在探索新鲜播客的过程中,放宽了选择的标准,有些内容还可以但是语音质量太差劲的播客我也坚持听了下来。因此,出于广泛收集播客的目的,我把它订阅了。

好失望的 Reeder 4

Reeder 是我在苹果的生态中最早知道的 RSS 阅读器,过去一直是我在 iPhone、iPad 和 Mac 上阅读 RSS 的唯一选择。后来听了 Checked.fm 播客后才尝试着用了一下 Unread。

这两款阅读器我都有付费。我的感觉是,排除支持的平台或许有所差异外,我稍微更加喜欢用 Unread 一些。Unread 只有手机版,所以在 iPad 和 macOS 上我就一直在用 Reeder。这么用着倒也一直相安无事。

个人建站

『一天世界』博客,《给我一个老派网站》:

我们真的要问问「个人建站」出了什么问题,尤其是在中文世界。为什么在网上拥有一个自由而快速的老派网站——而非「社交网络账号」——是这么难,难到足以让对技术兴趣不大的人望而却步。 排除文化与政治原因,个人建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走出花钱时的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中文互联网中充斥大量的免费内容,『数字消费』在今天中文互联网内也还没有成为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兜兜转转

今天,把WordPress的Markdown插件换回了我最早使用的Markdown for WordPress and bbPress

当年我学会了Markdown语法后,就立刻想在写博客的时候使用。当时也是有缘,我第一个找到的就是这个插件,用着感觉很不错,一直用了好几年。后来之所以把它换掉,原因已经记不清了,似乎是和WordPress新加入的谷腾堡编辑器有关,或许和JetPack插件有关系,似乎官方已经支持Markdown语法,我就没有必要安装这个插件了。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也是谷腾堡的锅,我用Ulysses写完博客后,直接发布会发生语法问题。

爱范儿:『中国手机厂商正在组建另一个「Google Play」?』

今天看到这篇文章,第一个感觉是支持。我上一次使用安卓平台终止到2018年12月,当时的安卓平台依旧存在软件市场泛滥的情况。除了每个手机厂商都有一个软件商店外,还存在一些第三方的软件商店,而且还有一些应用自己就可以给你装新的应用。如果有一个统一的软件商店,应该会缓解这个难题。

但我有一个疑惑,这些应用的来源是哪里呢?直到今天,我还是不清楚国内的软件商店里的应用的来源。中国互联网圈有搬运的传统,我还没有明确见到过国产应用商店有提交自己开发的应用的渠道。实际上,与其说是软件商店,不如说是又一个华军软件园,软件商店组织一群人从各处手机资源,然后放在上面供人下载安装,实际上是一个聚合的功能。哪怕杀病毒等安全审核功能做的再出色,依旧是别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