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流新模式
最近我空余时间尝试了一些“比较”新颖的互联网交流模式,主题是试着摒弃我一贯的旧思想,尝试一下拥抱潮流。
比如新浪微博,我在 1999 年刚开始上网不久就注册了新浪帐号,那是我生平第一个电子邮箱,我人生中第一个访问的网页就是新浪网,所以我算是新浪的老用户了。但过去一直拒绝开通微博帐号,因为不开通微博就没法全面访问别人的微博,这种封闭性让我非常的讨厌。昨天我试着开通了一个微博帐号,虽然还没有入门,而且我依旧不喜欢新浪微博,但这个经历也让我考虑了一下比较现代的互联网交互手段。
最近我空余时间尝试了一些“比较”新颖的互联网交流模式,主题是试着摒弃我一贯的旧思想,尝试一下拥抱潮流。
比如新浪微博,我在 1999 年刚开始上网不久就注册了新浪帐号,那是我生平第一个电子邮箱,我人生中第一个访问的网页就是新浪网,所以我算是新浪的老用户了。但过去一直拒绝开通微博帐号,因为不开通微博就没法全面访问别人的微博,这种封闭性让我非常的讨厌。昨天我试着开通了一个微博帐号,虽然还没有入门,而且我依旧不喜欢新浪微博,但这个经历也让我考虑了一下比较现代的互联网交互手段。
昨天下午我从网上买了件东西,用的手机支付宝付费。上次我用支付宝是在出国前夕,大约在 2007 年年初,几年时间没有用,支付宝的变化让我吃了一惊。
在我上次使用支付宝的时候,它才刚开始不久,印象里还有些复杂,特别是网银那部分,不是特别方便,以至于我在之后都有意无意的尽量不使用支付宝来支付。当然支付宝的一些特性也让人觉得会更放心它的安全性。另外,是否支持非 Windows 操作系统也是一个让我比较排斥的原因。所以在这些年来,我的支付基本上都是用的 PayPal,有时也用过 Google Checkout。
最近想从网上买样东西,在国内自然要考虑淘宝。我在出国前就注册了淘宝帐号,并且用身份证做过实名验证。出国的六年多自然没有再用,这次算是我回国后第一次登录。
今天我整理了一下家中保留的旧的文档,它们是我过去打印下来保存的,基本上打印于 2005 年,在搬家的时候父母把它们也留了下来,堆到了书橱里。我今天把它们拿了出来,重新的浏览并分类了一下。
上一篇文章中我说了我把 Nexus 4 手机恢复了出厂设置后再还原时有些麻烦,当时有一项我常用的功能也没有恢复,当时我没有想起来,就是 Google Now。
这两天总是觉得手机不对,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我经常喜欢用手把 HOME 键网上拖,来启动 Google Now,这几天这个功能不出现了。尽管有的时候我只是想搜索什么东西,并不是要看 Google Now 的卡片的内容,但这个东西没有出现怎么看都别扭。当然,我日常的温度还是关注的,没了卡片,我用语音问也会出来,但总不比卡片方便,更不用说偶尔需要用到其它的小功能。
自从回国后,我的 Nexus 4 手机感觉越来越慢。似乎是它不适应国内的环境,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一些问题也都浮现了出来。有的软件会在途中退出,好在它是一款游戏,我可以放弃。但 Chrome 浏览器的速度页变得尤其的慢,切换标签页,包括上下拖动网页,给人比较明显的迟滞感,好像拖不动一样。今天我受不了了,评估了一下复杂度,决定把手机恢复一下出场设置。
今天我终于在我的 Linode VPS 上架设好了 L2TP/IPSec VPN,历时一个多星期。
我 8 月 21 日回到了济南的家,回来后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架 VPN。这里的互联网和加拿大的不同感觉太明显了,在北京下了飞机就有感觉了。不是说我一定要访问什么敏感信息,实在是 Twitter、Google+ 等各种交流信息的网络都没法登陆,这感觉太让人难过了。
刚刚看到了这个消息,说是 Google 要关闭 Latitude 并转入 Google+。
一如既往的关闭服务,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一个如 Google 这种规模的大公司,随随便便的就关停服务,让用户十分不爽。如果是一家小企业觉得玩不转了,或关门或转型,也就罢了。但 Google 坏在之前经营的形象太好,现在突然间搞的这么急切的改变,我一时间难以接受。虽说有时候我们会有改进一件作品还不如推倒重来更省力,但我真的很难理解 Google 为什么一定要做的这么的激进,又不是财政上有什么困难。
前几天看到 Firefox 有比较大的更新的消息,尤其是在速度上,我就想试一下 Firefox。我现在用的是 Chrome,但我发现现在要更换浏览器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