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快照

修改不如重写

今天要交的操作系统作业中有一道编程题,让写一个简单的 shell。我之前写过一个类似的,不过和这次的要求有点不同,于是我昨天下午就想把我之前就有的那个程序给改一改交上去。

一个网志发布系统的倒掉

我在前几个月主动的生活在一个“信息相对闭塞”的环境中。过去我奉行的宗旨是“生活在互联网中”,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我多数携带笔记本电脑,Apple Mail 程序一直运行着,每隔几分钟就自动检查一下我的私人邮箱和学校的邮箱,有了新邮件我可以马上处理;Adium 一直运行,保持登录 Google Talk、MSN、QQ,有时甚至还有 Facebook,始终设定到 Available 状态,这样有人要联系我的时候我马上就可以回复;Twitterrific 或 Tweetie 一直运行,我的好友或者 list 上关注的人在有了新状态的时候我可以立刻了解;每天必做的几件事情之一就是阅读 Google Reader 上的几乎每篇文章,让它的 inbox 保持为空……

基础软件组合

我正在下载 iLife 11。

今天在 VeryCD 上看到了有 iLife 11 的下载,我才知道原来 iLife 发布了新版本,然后去了苹果官网上一看,才知道这是这两天的 Special Event 上发布的,同时发布的还有新型的 MacBook Air。最近阅读我的 RSS 列表的时间少了,因此对于业界的一些新闻就不那么关注了,有些落伍了。

更换到 Google Chrome 和 LaunchBar

最近我又从 Firefox 换到了 Chrome。

我选择浏览器的主要标准是:

  1. 速度流畅,占用资源小

  2. 除广告、脚本功能(也就是类似 Firefox 的 Adblock、NoScripts 插件的功能)

我之前在 Chrome 出了 for Mac 的版本之后,使用了一阵子 Chrome。但后来我发现对我来说,Chrome 有严重的效率问题。其实这可能不算是 Chrome 的错,因为我的浏览器使用习惯导致我用着用着,打开的标签数目就上了 60、70 了。估计标签页开多了,在硬件的限制下,哪个浏览器都不会有很好的性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因为 Firefox 里面 AdBlock Plus 插件表现不错,就在 Chrome 里也安装了这个插件,结果非常让我失望。还有禁止页面脚本的插件我没找到。这导致我打开一个页面(多数是国内的网页),突然出现了背景音乐,还有低俗的广告,让人的心情好不起来。

崩溃的 Windows 7 网络设定

帮别人倒腾电脑真是个累活,昨天下午同学请我帮忙设定一下 Windows 的网络。他在国内买了一台新的 DELL 笔记本,装的系统是 Windows 7。

我过去帮别的朋友在 Vista 下设定网络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有心无力的感觉了。可能是因为是自从 Windows XP 之后,我很长时间没有使用 Windows 了原因,很多参数的设定都没有什么印象了。所以那次我就搞了一下午,最后也不知道是怎么弄好的。弄完了之后的感觉是想吐,恶心的要命。这次感觉也是这样。

奇妙的生物钟

今天早上 9:55,我在床上觉得躺不下去了,于是起床。看了一下手机的时间,突然觉得生物钟真是神奇如斯啊。

由于这前几天的作息规律相当混乱,尤其是有几次为了完成第二天要交的作业,整个一晚上都没睡(在家里存了咖啡就是不一样啊),所以放假前的那几天我一直觉得没有完全休息好。我每次这种情况的症状是,眼睛感觉特别疲劳,揉眼睛也觉得疲劳没有丝毫改善;脸部肌肉僵硬(让我想到了“面瘫”一词);身体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但如果用手掌干搓一下身上的大片皮肤(就像是给猫狗顺毛一样)就会觉得特别爽,总之就是一种全身不得劲的感觉。这种情况下,由于我每天早上的提神咖啡的影响,通常是连锁反应,第一天没休息好,之后连续几天都会如此。因为如果我前一天晚上没睡觉的话,第二天下午的五点到六点的时候就特别困,但我那时候通常都会在机房上自习;而八点到十点回家后又觉得不怎么困了,经常能坚持到凌晨十二点到一点,自然无法好好休息。

我不喜欢 Google Buzz

google-buzz-icon9、10 号的时候从 Twitter 上看到有人说 Google Buzz,简单的了解了一下,说是 Google 的微博服务,与 Gmail 集成的。我那时候还没有见到过 Buzz 的页面,只是从 Twitter 上看别人在讨论。有人说他不会用 Buzz,有人说可以把 Twitter 同步到 Buzz 上云云。

软件使用观察

过去我上课的时候总喜欢坐在第一排,因为那时觉得自己英文可能还不够正常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坐在第一排可以帮助我集中精力听清楚。这个学期以来,由于心态的变化,我开始喜欢坐在后面。这样的好处是有更多的自由度,听起课来也更轻松一些。当然,需要记很多课堂笔记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课我依旧是坐在前排。

分居

我之前写过我找室友的经历,当时我之前的室友毕业回国,我要给客厅找个室友跟我合租。

我首先想到 A 同学,我在读语言的时候和他一个班,关系一直不错。之前听说他住在一套两室一厅的客厅里,合租的是两个陌生人,于是就想把他“勾引”过来──与其与陌生人合租,不如和熟人合租更好说话。不过问他的时候,他说其中的一个室友搬出了,他从客厅升级到卧室去了。而且他住在另一处公寓的女友(也是我语言班的同学)搬去和他一块了。不过他的女友之前是和我国内来的同学 B 合租的,我可以问问他们那间卧室还在不在,如果找室友困难的话,我就搬过去。不过我先问了 C 同学,同样是之前语言班的同学,不知道他有没有搬出来的意思。我问他的时候比较隐晦,没有直接问他要不要来,而是问他有没有朋友要找房子的,原因是他那时和别人合租一套两室一厅,虽然是和陌生人合租的,不过好好的干嘛要来我这里住客厅呢。他没有意思之后,我就问我国内的同学,他之前和女朋友与 A 的女友合租一套两室一厅,我问了后结果我那同学回国了,那间卧室也已经租出去了,于是最后一条找熟人合租的路也没了,我只好从论坛上发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