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快照

我的Plurk的使用感受与想法

说起来,我得知Plurk还是因为它在中国被封锁的新闻。当时我上去看了一下别人的页面,觉得不过是又一个Twitter的复制品,因此也没有再关心。后来我在这几天看了不少台湾人的blog,发现Plurk这个东西在台湾挺火的,很多人的blog侧栏上都加了Plurk的gadget。特别是传奇的“Twitter女王”林凯洛blog侧栏上同时摆了Twitter和Plurk的gadget。林凯洛的Twitter数目比我多了大约20000条,我当时就觉得在Twitter上有了27000+条记录的人要同时用Twitter和Plurk两个,于是就点了她blog上的Plurk注册按钮,注册了一个帐号。

与其它的仿Twitter微博不同,Plurk给我的感受就是界面做得相当精美。整个页面分成两部分。上半部分是更新的条目。与传统微博不同的是条目按照时间先后横向排列,可以动态的显式出更新的顺序。用鼠标滚轮可以使线条左右滚动。另外交互线程也比Twitter有了改进,可以清楚的显示出来一个条目的回复过程。这部分也支持一些快捷键,比如V浏览、U更新之类的。页面下半部分是发送更新与用户信息区域。与传统微博一样,Plurk每条信息也是140个字符。信息前面可以在下拉菜单里选择动词,比如“想”、“说”、“觉得”什么的,这样发出的信息就成了“liufeng 说 XXX”这样的话。信息框右侧也有下拉菜单可以选择条目的表情。

“你”与“妳”

前几天写文章为了与“他”字并列而用一个“她”字没有必要,并提到了繁体中文里似乎已经不用“她”这个字了。这几天偏偏又再许多台湾网站与台湾电视上发现繁体中文里“妳”很常用。文字上不统一还不统一的那么对称,真是异数!

我们为什么不回到鲁迅的那个年代,连“伊”一并用回来算了。

我喜欢剧透

人们对于剧透这件事情的认知有好有坏,不过我在现实环境中总觉得是反感剧透的居多。我在国内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室友就特别讨厌剧透,每次我们围在一起看电影的时候,一旦有人要剧透,他总会厉声制止。网上这种情况更多,我记得有一次看了一集Heroes,可能是那一集剧情特别跌宕起伏,我不禁在Twitter上赞叹了一句情节,结果立即有人回我“不要剧透”。老六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表达了他对剧透这一行为的愤慨,里面他讲的被剧透的事迹悲惨的可以用催人泪下来形容了。在维基百科上,很多关于影视作品的条目,在介绍剧情的片段时,常用技术把剧透的部分给隐藏起来,并提示下面内容可能会降低观赏性质云云,手动点击后才能看到。在美剧论坛里,在有剧透内容的帖子的标题上标明“剧透慎入”已经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基本的道德了。

他包含女性

不知道是不是练习英文作文留下来的习惯,每次写文章提及第三人称的时候,一定要写“he or she”。中国人的思维习惯里是老外对女权很尊重,因此对这种人称代词比较敏感。中文中似乎也有一点类似的趋势,在某些不正式的场合里,“他”和“她”都被用“TA”来代替了。不过后来听老师说,在英文作文里面似乎对这种人称代词的要求并不是那么敏感。

过多的留言降低blog的质量

正常写blog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更多的人阅读。blog留言则是一个非常能说明问题的指标。一般情况下,留言数量越多,blog的质量越高。但后来人们发现,有些异常火爆的blog,留言数量不但没有让blog的质量提升,反而令blog的质量有所下降。

全民自信与全民思考

前天晚上看到zhanghao在Twitter上:“现在是个年轻人就谈独立思考,就像前几年谈自信一样,都他妈一阵风儿”。当我看到这条时,我愣了一下。可能是因为我不在庞大的中文环境里的原因,我还没有发现有这么多年轻人在标榜“独立思考”。另一点是我想不到“独立思考”相比于“自信”而言有什么坏处,即使是一阵风气,也总比“自信”带来的大吵大闹要好很多。不过“一阵风儿”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对于zhanghao说的情况,我也确实想不到究竟是好还是坏。

1 “自信”、“个性”与“思考”的迷思

一直到了今天,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放着。今天到了学校,看了“不许联想”上对黄舒骏的采访,有了一点较为深层的认知。这篇采访里有很多对我触动颇深的观点,虽然有点长,但不失是一篇有“自我提升”效果的好文。其中对这个话题,给我很深触动的是这么一段:

记者:我们在谈论罗大佑、崔健这样两岸比较有标志性的人物的时候,都会说这是一个在集体主义年代里出现的个性主义,在今天一个完全都是个性主义的年代里,反而出不来个性主义。

我为什么讨厌《于丹 “论语/庄子” 心得》

于丹在“百家讲坛”里的节目是我最不爱看的百家讲坛节目之一。我过去想不出来原因,但就是对她的节目感到莫名的厌烦。昨天晚上和母亲的一番电话里,我突然有了一点明确的感觉,刚才洗澡的时候总结了一下。

全民blog時代不靠譜

最近幾天思考了一些關於blog現狀的話題。今天上午在Google Reader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目為《博客已死;博客长存》,文章結尾說“以往的静态博客确实将要逝去,但又将通过WordPress以实时的社会化媒体个人门户的姿态重生。博客已死;博客长存。”

我倒是覺得blog一直好好的,沒有死也沒有活。只是在前幾天很多人都認為的誇大了blog,使之成為了泡沫。而一旦泡沫破裂,人們變感覺過去別人吹出來的東西(也就是blog)死了。事實上,blog一直在那裡,不為堯存,不為紂亡。

昨天偶尔遇到的事情

已经想不起昨天我是怎么看到这篇文章了。作者孔令春对我在2007年对他做出的评价发出了疑问。我曾在2007年7月20日左右在Twitter上说了一句“孔令春学习网,纯粹一个抄袭网站。虽然聚合了一些好文章,但确相当可鄙。”,当时我的blog上装了twitter-post这个插件,自动把当天的twitter条目整理成一篇文章,发布在blog上。然后2007年11月份,孔令春在他的百度空间上的文章如下:

维护这个博客也有一段时间了,每次的评论朋友们都说不错,很有帮助!所以才得以支持到现在.

可是今天在百度搜索时无意中看见一位朋友的评价,感触很多!不错,评心而论,这的确称得上是一个纯粹的抄袭网站,因为本站的80%的文章都是转载,我也曾经一再声明过,本站文章不全是自创,有的因原创作者没有要求,有的是因为根本不知道作者是谁,所以大多数并没有标明。

要认真写blog就要付出一点

这是今天在看“老白说真话”上的文章《丧失了表达欲》时突然想到的。而标题里所谓的“付出一点”,说白了指的不是别的,其实就是“孔方兄”。这个想法虽然不一定能让别人认同,但我现在感觉很有道理。

老白的那篇文章里面的一句话我特别赞同:

某个人之所以写独立的blog,最真实的目的是想贡献出一些别处没有的思想、观点、看法。而且,这些是发自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