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应该切换到子域名
前两天,看到竹林里有冰博客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的博客被完整地反向代理,并自动翻译成了繁体中文》,里面提到了 Umami 网站访问统计工具,我有段时间没有在自己的网站上用这些应用了,心想放一份也不错,于是就调查了一下 Umami。
前两天,看到竹林里有冰博客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的博客被完整地反向代理,并自动翻译成了繁体中文》,里面提到了 Umami 网站访问统计工具,我有段时间没有在自己的网站上用这些应用了,心想放一份也不错,于是就调查了一下 Umami。
上一篇文章中说,我要写一写近期在微信阅读里读的书,否则他们就会全部从我脑海中流失了。有一种说法,是人不会忘记东西,它们无法被回忆起,但终将有一天从你脑海中浮现。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固然好,但不受控制的浮现回忆也不是我想要的。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很多内容我吸收的很少,到现在也淡忘了许多。我目前为止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人生的苦难不可避免。不要幻想拥有完全幸福的人生,人生中遭受的苦难是正常的、客观的,与你自己无关。只有接受了这一点,才可以正视它,不会产生逃避的心态,会导致自己越来越糟糕。只有正视它,才会真正克服这一点,跨过这个坎。
这两天晚上和老婆一起看了《喜人奇妙夜》。我过去关注过《一言不合》播客,从而知道了单立人喜剧以及脱口秀这个表演形式。我前几天写过因为一些原因,我很久没有打开 Pocket Casts 了,于是想上去再看一眼刘旸的播客,看看他有没有在节目中提起《喜人奇妙夜》。
昨天晚上收拾了一下书房,把两张桌子换了个方位,让它们靠墙放,避免开窗的时候把桌上的显示器碰下来,也给房间增加了一点动作的空间。顺便呢,也整理了一下桌子,让它再次恢复了清爽的时刻。
另一个标题:我为什么要带电脑上班?
十天前左右,我苦于办公室电脑的缓慢速度,把办公电脑的操作系统换成了 Linux。从那之后,我发现几乎都没有带自己的电脑去上班。
在有些人看来有点天方夜谭,确实我身边同事很少有每天带自己的电脑去单位的,他们主要是需要有连外网的工作的情况,个人带笔记本去更方便。不过我现在所在的部门,与主业部门不同,平时办公电脑连的是外网,而非公司的办公网络,因此看上去也没有自己带电脑的必要。
2019 年来到了新的部门之后,我们有了一次更换办公电脑的机会,公司给我们配置了当时的配置还不错的台式机。配置说起来还马马虎虎——还够用的 CPU,8GB 内存,两块存储盘(小一点的 SSD+1TB 的HDD),默认安装的操作系统是 Windows 10。
周六中午,我们一家打算出去吃个饭。前一天 3.8 节,妻子抢了一张西提厚牛排的折扣券,于是我们就去了哪里。对那里我感觉还挺好的,一是里面配餐包的酱我很喜欢吃,还能无限续;二是之前里面服务员小姐姐们都穿的黑丝,岂不美哉?
有段时间没有集中听播客了,我平时听播客还是在上下班途中的车上听,原本感觉开车不听播客就不舒服,现在其实也渐渐的开始听一些喜欢听的音乐了,算是间接压缩听播客的时间。这次出门旅游期间,在路上偶尔也听一些播客,并且听到了很有收获的单集,也再次发现我积攒的待播列表已经有很多了,因此在今天夜里睡觉的时候,我戴上耳机继续往下听。
《山的那一头》是我在 2017 年 3 月 14 日写的一篇博客,文字很简单,那一次在公司里去厕所,在厕所完事后系腰带的时候被窗外的景色所震惊,于是写了那一篇文章。
那时我第一次发现那时的天空的纯净,之前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一直感觉家乡的天空就是灰蒙蒙的。其实原本我对天空的颜色就不是很敏感,过去总是说国外的空气清新,我在加拿大白天也专门看了几次,也没有觉得多么的漂亮,那是和我家乡差不多的颜色,都是蓝色中有些灰。那一次看到的蓝色天空,让我猜测,也许醉氧就是这种感觉吧。我不确定是当时个体年龄造成了我的认知变化,还是济南的天空真的有所改变,因为我从小就没有这样天空的印象,一次也没有。那一次天空的蓝色,恰到好处,蓝的很纯净,天空浮着几朵淡淡的云,就是我心中晴天的样子。
脸颊红红 潮水涌 共赴一场春日梦 孤独里开出了花朵 等一阵清风 清风徐来 黄昏后 走啊走不到尽头 你说春天来的时候 就在春天里相拥
上个周六,我在网易云音乐的每日推荐里听到了张良成的《春日妄想录》,当时被打动,点了红心加到了收藏里,一是音调符合我的口味,二是歌词里一句_孤独里开出了花朵_让我很喜欢。我是一个内向的人,这种性格的人或许注定孤独,而三十多年的孤独已经让我足以适应孤独,甚至享受孤独。这一句歌词在我看来有赞美孤独的意思,一下子让我感觉很美好,有点孤芳自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