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桌面也不错
升级了Snow Leopard之后,我原先结合了SIMBL(记不清模块的名字了)的Terminal.app就不能打开了。简单的搜索了一下,没找到解决方案,于是就直接用起了iTerm。几天下来,除了切换标签是command+option+左右键让我不习惯外(我喜欢标准的Mac OS X方式:command+shift+{}),其它的感觉还都不错。
升级了Snow Leopard之后,我原先结合了SIMBL(记不清模块的名字了)的Terminal.app就不能打开了。简单的搜索了一下,没找到解决方案,于是就直接用起了iTerm。几天下来,除了切换标签是command+option+左右键让我不习惯外(我喜欢标准的Mac OS X方式:command+shift+{}),其它的感觉还都不错。
我们这学期有门课《专家系统》,课上用到Jess。因此,让Jess在我们自己的环境上运行起来就是我们前几节课的任务。
Jess是用Java写成的,运行在Java虚拟机下,因此在Mac上运行不成问题。今天尝试了一下,除了把路径中的空格给删除之外,似乎直接就能运行。Jess里的bin目录下有jess这个shell文件,我把整个Jess目录放到了/opt下,并在 /opt/local/bin 里面做了一个软链接,就一切正常了。
我大概是一个多月前开始尝试使用NetNewsWire的。当时是看了apple4us上的一篇文章,于是尝试了一下,发现这个免费的工具非常好用,改变了我对离线RSS阅读器的不良印象。而且它支持与Google Reader的同步,这样Google Reader里的内容也会即时更新,方便了移动阅读。
不过今天经过考虑,我决定还是停止使用NetNewsWire,用回Google Reader。有一小一大两个原因。
我有一张纸,在平日里想到了可以写在这里的话题,就把它记在纸上,顺便列上提纲,等有时间的时候就整理成文章发上来。一张纸上可以写好几个题目。这一个星期写完,还剩下两个。今天在学校复习软件工程,弄的有点心烦意乱,没心情写大文章,就拿其中的一个小题目凑数吧。
自从正式使用Mac系统以来,已经过了一年多了。这中间我对Mac的感受有了很大的变化。
总体来说,Mac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很方便的,这是我在刚开始用的时候就感受到的。网络的设定、语言的选择等等,都可以很容易的完成。甚至Emacs,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包的话,安装使用比在Linux下还要方便,中文字体不需要怎么设定就可以使用,完全不用像过去一样面对满屏的方框抓耳挠腮。还有就是我过去没有在Linux下配置过摄像头,因此对摄像头的配置完全没有信心。而在Mac下不用设置就可以通过Skype视频,便利性是无法比的。
昨天写完上一篇文章后,想起了我在给老太太修电脑的时候的一个想法──为什么她不用Mac呢?不过电脑这种东西不是说换就换的,因此我没说出口。有了这个想法后,我仔细想了一下,如果对方用的是Mac,我是不是就不用整天给她修了?
已经忘了这是第几次了,系统提醒我的硬盘空间低了。
这种情况在我过去在国内用Windows 98的那阵子时遇到过。那是家里的第一台电脑,97年买的,奔腾166MHz,16M内存,硬盘早已忘了具体大小了。买电脑之后的两年中,我对计算机的了解突飞猛进,因此我经常捣鼓一些东西,最后印象里在初一的暑假终于让电脑成功的显示了这种提醒。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受不了时不时弹出的这种提示,用Windows 98里提供的磁盘压缩工具,把C盘压缩了,当时一下子出来了很多空间,可惜计算机的速度已经慢多了。
室友的同学昨天买了一台白色的MacBook,在学校无法上网,搞不定了让我帮忙看看。我过去一直觉得Mac系统对于这方面的设定应该很容易才对,结果今天竟然没弄好。
基本上自从我开始写blog一来,我就很少写短文(指字数在200~300字的小文章)。而常常在其它的blog上看到有人用100字就可以写一篇比较精彩的文章了,还是比较羡慕的。短文对于非职业blogger们是有好处的。在可以表达清楚的情况下,文章写的越短,写blog所花的时间越少。这样就相当于节省了很多时间、获得了更高的效率。
今天讲一件我前天发生的事情。
这学期我选了一门《软件工程》课,课程要求我们组成5人或6人的开发小组完成老师布置的项目。小组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软件开发进行XP编程:小组中的一人充当用户,由他在老师给下的软件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充实,我们关于软件要求的问题也问他;另外的人分成两个小队,分配任务后进行结对编程。前天正好是我们小组约定第三次开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