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可证惊魂

昨天早上我买的 ME865 到货了,我开始把一些东西从旧的 MacBook 上转移过来。多数情况下都没问题,自从 Mac App Store 推出后,我都金肯能的用它来安装应用。购买 MarsEdit 的时候我是忘了,结果还要输入一遍许可证号。好在它的许可证号可以方便的从软件中查看,因此十分顺利。

手机空间又不够了

前几天我看优酷的时候,发觉缓存下来的竟然是标清的清晰度。我的手机跑超清没问题的,看优酷网络也 OK,于是我就去设置里调整优先缓存选项。在选择缓存路径选项中,我惊奇的发现我的 SD 卡存储竟然只剩下 300 多 MB 了。这真是让我大吃一惊。

家风

最近中央电视台在做关于家风的节目。内容是记者到处询问,无论是大街上随便找个人,还是某位名人:“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然后记录答案。前几天还是这么个形式,我想也许过两天会有一期整合节目来总结吧。

用印象笔记写博客草稿更好

从我在青州时用手机写过两篇博客文章时,我开始养成了在印象笔记中写博客草稿的习惯。

最早我写博客是即兴的,脑中有了想法后组织成大体文章,就找时间写出来。后来有时会有脑中有不止一个话题的情况,还有有时有想法但没时间写作的时候,我会把想法记到草稿纸上。我那时写作业、记笔记什么的有很多背面可以写字的纸,在上面记下几个话题非常方便。有时我会在一张纸上记录好几个话题,有时间慢慢的写,能写上几天。后来还有一种情况,我写一篇没有时效性的文章时,可能在没写完又暂时不想写的情况下,就发布成草稿。不过这种方法不大好,我又好几次存了草稿后就一直没有继续写完的情况,最后导致失去了写下去的兴致,也忘了当初想好的写法了。

我为什么不喜欢于丹

前几天上床睡觉前,听到电视里传来于丹在《说文解字》节目上讲课的声音,不由得一阵腻歪。我从于丹刚刚开始火起来就不喜欢她,不过没做出过什么让人厌恶的事情,但我就是对她的感觉不好,我也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持类似观点的也不是只有我一个,石国鹏说过“我们都叫她‘四中之耻’”。当然他没有指名道姓,不过我们推测应该说的就是于丹。

于是我坐在床上思考了一下,我不喜欢这个人的大概原因。回忆了一下,我觉得是因为她的课程没有打动我吧。我最早看到她是她在百家讲坛讲《论语》,这个第一印象就没有建设好。或许我也有责任,因为人们在对一个领域有些了解后,再听到别人再讲述这个领域的知识,难免会有些轻视的情绪。

看到了 OmniOutliner 的介绍视频

前几天我偶尔看到了 OmniOutliner 的演示视频,感觉很有意思。

OmniOutliner 是一个用作收集整理想法的工具。它可以让你把你的想法条理的记录下来,再通过整理输出成成品的文章。我很喜欢这样的生成文章的模式。思路繁杂,我很难在大脑中直接整理妥当。看我的博客或许能觉得我写作比较混乱,就是这个原因。博客是一种记述生活的地方,所以不用太严肃。我写比较严肃的文章时,喜欢来回调整。有 OmniOutliner 这样一个专业的程序,来做这种事情比在编辑器里复制粘贴要好多了。

订购了 ME865

今天从苹果团下单购买了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编号为 ME865 的那款,也就是 13.3 英寸中级配置,详情如图。港行,价格为 9271 元,其中 9000 元是深圳华强北的批发价,加 180 元后是我要付的零售价,然后淘宝用信用卡支付要 1% 的手续费,最终为 9271 元。

更深刻的认识了 Evernote 和印象笔记的不同

昨天夜里,跟远在美国的 @izh 同学聊了几小时的天。因为我最近写了一些关于印象笔记的博客,所以他问了我一些关于印象笔记的东西。

当时我正好有个笔记,想跟他分享一下,于是就找到了分享功能,用电子邮件给他发了一个链接。结果他收到后点进去,说是要注册印象笔记的帐户。我说在登陆里应该有个可以切换的地方,然后就可以用 Evernote 的帐户登陆了。结果他登陆成功后,却不能看到我分享的笔记。

太可怕了

昨天我开车送我表妹去驾校练车。我们到了后教练车上的人已经在马路上开车联系呢,我们就在那里等着。等了一会觉得时间差不多了,表妹就下了车,让我先回去。我刚开起车来看到了有一辆教练车的车牌似乎就是表妹告诉我的,我就想给她打个电话。掏出手机来,进入通讯录,却找不到她的号码,很是奇怪。然后我仔细一看,通讯录里竟然只有六、七个联系人!

文言文与繁体字的复杂度

这是我前几天过春节吃水饺时脑子里偶然蹦出来的一个想法了,现在我都忘了当时是怎么就想到这里了。

我们在中学时语文课上会有几篇文言文,我们时常会觉得头疼。不光是文字上理解起来困难,课文通常也要求我们大段背诵。我们会问,为什么古人要这么别扭的写文章?答案出乎我们意料,_根本原因_不是因为古人觉得这样的文字文雅,而是因为古代人们在竹简上刻字非常麻烦,于是就尽量的简化语言,所以古代的文字就成了这样子了。当然,在白话文刚兴起的时候,多数所谓文人认为白话文“俗不可耐”,但那时是人们已经习惯了书面文字是文言文这个事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