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记忆

今天中午做饭的时候,由于炖菜需要等很吵时间,那时我室友正好起床,我就去了他的房间和他聊天。

从最开始说吃的到之后各自谈了小时候到中学时的记忆,我们谈了很多国内的事情。从我们两人回忆儿时经历的结果当中我发现了关于记忆的一点经验。

温尼伯妖孽的雪天

温尼伯下雪了,我是第一次见到 5 月份还下雪的城市。温尼伯属北半球,纬度有点偏北,因此冬天的温度特别低。但总体上来说温尼伯与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12 月到 3 月冷,7 月到 10 月热。4、5 月份的时候正属于春夏之交,风和日丽这种情况。所以 5 月份的时候给我们来一场小雪,让我们都有种大呼“天生异象”的感觉。

10 分钟写一个 blog 系统

和很多人一样,我第一次听说 Ruby on Rails 的时候知道了“10 分钟内写一个 blog 系统”的视频。Rails 的创始人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边讲边做,七搞八搞,伴随着一声声 “whoops”,一个简单的 blog 就完成了。

用 Emacs LISP 写程序

Mac OS X 下我常用的终端程序中,Terminal.app 和 iTerm 都有一个 command+k 的快捷键,作用是清除终端里的字符,回到只显示一个 shell 提示符的状态。这个操作是终端软件自己的,而不是执行 clear 命令,因此效率上会高一些,在远程终端里尤其明显。而且按两个键远比输入五个字符再按回车要舒服,因此我很快就习惯了这个快捷键了。

web2py 非 web.py

我彻底的晕菜了。

我们这学期的《软件工程2》课的学期项目是一个笔记发布与分享系统,我们组有 11 个人,分为 logic、db 和 UI 小组(其实就是 MVC 了)。我们在开始的讨论时主要确定了两个 web 框架,Rails 和 web2py,以便在第二次的小组会议上选择。

Magit 找不到 git 的问题

虽然 Mac OS X 的底层是 BSD,但它的一些问题还是用的特殊方法解决,而不是标准的 UNIX 解决方案,有时让人非常困惑。其中一项就是默认搜索路径的设定。UNIX 下的标准方法是在 .profile 文件中设定 PATH 变量,但 Mac OS X 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写在 ~/.MacOSX/environment.plist 里。

广告是不是应该有个限度呢?

昨天我看到了 Firefox 有了 Home Dash 插件,于是就装了一个 Firefox 4 Beta 来试试。给我的感觉是挺不错的,非常简洁,但又不晦涩,让我有种把默认浏览器从 Chrome 设成 Firefox 的感觉。

在试用过程时,我用 Firefox 试着打开各种网页,结果开到了一个如下的 YouTube 页面:

如何培养小孩兴趣

今天我运行 NewsRack 把长久以来在 Google Reader 里积攒的未读 blog 清扫了一遍,看到了这么一篇非常不错的文章。作者老赵讲述了他现在重新拾起小时候被家长逼迫学习的钢琴的经历。我看了之后想到了自己的类似的经历,于是想记录下来。

我从小学的某一个年级开始学习手风琴。具体哪个年级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的我那时对于音乐课上的五线谱感觉非常迷惑,后来慢慢的开始了解了一些规律,然后就开始学琴了。学琴的因由是一次母亲在送我去课外英语辅导班的时候,从另一个教室里看到了有为老爷爷在教手风琴,于是就在课间和对方谈了一下,然后我就去跟那老爷爷学琴了。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换了几个老师,参加考级,然后到上了初中之后就停止了。

软件工程深夜吐槽

今天中午我有一门《软件工程2》课程要考试。老师没有给任何之前的卷子可以参考,只告诉我们有 4 种题型,考试范围是从第一堂课到考前最后一堂课。老师给的笔记有 8 个 PDF 文件,很多内容让我觉得挺为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