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峰

《读库》20 年与阅读焦虑

晚上,我读完了《读库 2500》。

今年 1 月下旬,我在 flomo 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篇文章:《flomo × 读库:2025年全年阅读计划》,因为我同时是这两样的用户(或者用过),因此第一时间点进去。里面推广的是 flomo 和《读库》的联名套餐。我是《读库》的早期读者,已经 10 多年没有碰它了,这次被唤醒了之前的情怀,于是就订阅了 2025 年的《读库》M 计划,准备重新恢复《读库》读者的身份。没有买这个联名,是因为我用 flomo 也不多,而且还有近一年的 Pro 订阅,在《读库》的天猫旗舰店里用了优惠价格更便宜。

过多的留言降低blog的质量

正常写blog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更多的人阅读。blog留言则是一个非常能说明问题的指标。一般情况下,留言数量越多,blog的质量越高。但后来人们发现,有些异常火爆的blog,留言数量不但没有让blog的质量提升,反而令blog的质量有所下降。

全民自信与全民思考

前天晚上看到zhanghao在Twitter上:“现在是个年轻人就谈独立思考,就像前几年谈自信一样,都他妈一阵风儿”。当我看到这条时,我愣了一下。可能是因为我不在庞大的中文环境里的原因,我还没有发现有这么多年轻人在标榜“独立思考”。另一点是我想不到“独立思考”相比于“自信”而言有什么坏处,即使是一阵风气,也总比“自信”带来的大吵大闹要好很多。不过“一阵风儿”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对于zhanghao说的情况,我也确实想不到究竟是好还是坏。

1 “自信”、“个性”与“思考”的迷思

一直到了今天,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放着。今天到了学校,看了“不许联想”上对黄舒骏的采访,有了一点较为深层的认知。这篇采访里有很多对我触动颇深的观点,虽然有点长,但不失是一篇有“自我提升”效果的好文。其中对这个话题,给我很深触动的是这么一段:

记者:我们在谈论罗大佑、崔健这样两岸比较有标志性的人物的时候,都会说这是一个在集体主义年代里出现的个性主义,在今天一个完全都是个性主义的年代里,反而出不来个性主义。

推荐《疯狂的博客》

今天在Google Reader里看到了王小峰的文章《关于DV》,大概是长期远离国内人民的生活,视频网站只看YouTube的原因,一时间没有想起里面说的“鸡巴6”到底是说的谁。于是上页面上看留言找提示。找到答案后,顺便往后面拖了一下,发现有长篇留言,仔细一看马上就被吸引住了:

话说王三表答应好好考虑一下新浪博一客的建议,其实他真的很认真地考虑了,因为这不单是钱的问题,而且是很多钱的问题。…… 期间王三表还出了《文化@私生活》,但那些平时在网上叫得老响的粉丝抠得厉害,只喜欢到他博客来看免费的,不愿意到书店把它买回家,即使有到了书店,也是左脚站着看”给你自由过了火”,右脚站着看”人人都爱塞林格”,然后蹲着看”十面埋妇”,最后揉揉大腿回家去。…… 王三表给老六发了一条短信—-老六,如果我不去牛博而跟老罗翻脸,你还当我是朋友吗?少倾,老六传回两个字—-嗯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