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不太喜欢新浪微博
前段时间我说我想尝试一下现今国人常用的网络的交互方式,于是开通了新浪微博。由于我发现我的国内的新闻摄入渠道有点小,看个流量比较大的微博应该能够解决一些问题。经过几天下来,我发现我目前还是比较难以融入新浪微博这个系统当中。
它带给我最大的困扰就是转载问题。在博客流行时就是一个让我烦恼的,不过当时仅仅时处于一种对于文章原作者保持尊重的这么一个道义上的问题,而在应用的层面则不是很困扰我,因为看到转载的文章,去找原出处就是了。
前段时间我说我想尝试一下现今国人常用的网络的交互方式,于是开通了新浪微博。由于我发现我的国内的新闻摄入渠道有点小,看个流量比较大的微博应该能够解决一些问题。经过几天下来,我发现我目前还是比较难以融入新浪微博这个系统当中。
它带给我最大的困扰就是转载问题。在博客流行时就是一个让我烦恼的,不过当时仅仅时处于一种对于文章原作者保持尊重的这么一个道义上的问题,而在应用的层面则不是很困扰我,因为看到转载的文章,去找原出处就是了。
作为自己花钱卖主机的 blogger,博客的话题自然能引起我的兴趣。昨天晚上我看到了陈一斌写的这篇《博客已死,博客长存》,深受触动。文章中深刻的分析了与时兴的微博系列的产品相比,博客的核心价值,非常有感觉。
我算是一个比较怀旧的人,因此当很多比我早的独立 blogger 们都关闭了自己的站点时,我还坚持着这个 blog。有时候有兴致有时间就写几篇,没时间时就几个月也不动。我大概时还没有产生过放弃这个 blog 的想法,除了因为我的守旧之外,我一是舍不得这几年存下的文字,二是我并不是一个微博的重度使用者,微博还没法完全代替我的博客生活。
最近我空余时间尝试了一些“比较”新颖的互联网交流模式,主题是试着摒弃我一贯的旧思想,尝试一下拥抱潮流。
比如新浪微博,我在 1999 年刚开始上网不久就注册了新浪帐号,那是我生平第一个电子邮箱,我人生中第一个访问的网页就是新浪网,所以我算是新浪的老用户了。但过去一直拒绝开通微博帐号,因为不开通微博就没法全面访问别人的微博,这种封闭性让我非常的讨厌。昨天我试着开通了一个微博帐号,虽然还没有入门,而且我依旧不喜欢新浪微博,但这个经历也让我考虑了一下比较现代的互联网交互手段。
我用 Rails 实现了我的 tweets-page 程序后,解决了部署问题,加上了分页后,在我的服务器上运行的很正常了。由于从 Twitter 中导出了我所有的 tweets,所以我有了从一开始重新回顾我发布的 tweets 的机会。
在我使用 Twitter 大约一年之后,我发现在 Twitter 中没法通过不断点击“前一页”来一直显示所有的 tweet。那时我特别失望,因为我用 Twitter 不是为了制造一些对别人没用的垃圾来污染对方的 timeline 的。换句话说,这些 tweets 并不是仅仅在当时有用,在将来再回顾这些内容会有更深刻的意义,但 Twitter 不许我们找回过去的 tweets,这让它的意义一下子小了很多。从那之后,我有了及时定期把 tweets 自己保留下来的想法,最终演变成 tweets-page 项目。
我在上周末看到了这篇《图解 WordPress 3.6 六大重要更新》后有了这个感想,不过这一周突发了一个事件,我一下子变得很忙,于是到今天才有空把它写下来。
WordPress 挺早就有了版本控制这个功能,在后台写文章的时候,WordPress 会定时的把当前的草稿保存下来,以防突发事件导致已经写好的文章丢失。开始时很多人讨厌这个功能,我也是,因为它会无端的保留一个文章的很多不完整的副本,让数据库大了很多,也多了很多无用的内容。因此我在一段事件之后就找方法把这个功能给关闭了,而且还安装了一个名为 better delete revision 的插件,可以在后台找出文章副本并一键删除。
今天打开了好久没有关注的 Google Webmaster Tools 页面,看了一下我的网站的情况,发现有好几百个 404 链接。看一下描述,结果又是 .html 文件找不到错误。
这是一个很老的问题了。还是年轻时犯下的错误。小时候对于互联网更多是一种娱乐、玩耍的态度,所以对一些事情就比较随意。最开始时我用的 WordPress 搭建 blog,因为刚开始时什么也不懂,在买共享空间之前从网上注册了一个免费的临时空间,在里面上传了 WordPress 的程序(我记得当时好像版本时 1.5),很快的就运行起来了。我当时觉得安装 WordPress 原来这么容易,于是等有了共享空间后就用 WordPress 来写 blog。
昨天晚上我写了一篇 blog,需要放两张图像。
我现在一般使用我的 Nexus 4 手机拍照,而不是用我出国时带的佳能 IXUS 800 IS 数码相机。主要原因是用手机可以很方便的传到电脑上,而用相机不能。我的相机用的是 SD 存储卡,我的 MacBook 上没有读卡器。唯一可以用来读卡的设备是从国内带来的一台数码伴侣,它是一个移动硬盘,加上可以读许多类型的存储卡的读卡器。所谓数码伴侣是上面有一个按键,可以把存储卡里的数据(主要是照片)复制到硬盘里,而不用连接到电脑上手工操作。可惜这个功能做的比较阳春,只有在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是 FAT32 格式的情况下才有效,现在早就是 NTFS 格式了,所以我一次也没有用过这个功能。
现在讨论“Blog 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有点搞笑。理论上来说,这个话题应该早在 2006 年就讨论完了。今天再说这个都不是遭人鄙视这么简单的了,现在谁还不知道个博客啊。更何况从实际的技术上来说,blog 早已开始走下坡路了。微博这种东西的发展已经把博客的市场逼得越来越小了,道理很简单,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写一篇文章。而写一句话的成本要小多了。或许从一开始人们需要的就不是博客,而是一种表达的方式。相比起传统的网页,博客可以让人们更容易的发布信息。而微博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人们要说话,而不是做作文。
我最早用 MediaWiki 在自己的共享空间里搭建了一个 wiki 之后,曾经有过不知所措的感觉。在用之前觉得自己有一个 wiki 来说应该会很方便,但有了 wiki 之后又不晓得改往上放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