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ra

特别开心的一天

今天是我很想记录的一天,因为发生了一件让我特别开心的事。

晚上,我为了开窗通风方便,把书房的格局改变了一下,调整了两个桌子的位置,好让窗户打开的时候不至于碰到我的显示器,以防有天风吹窗户把显示器给拨下桌子发生悲剧。调整结束后,看着书房那落满灰尘的桌子和地板,以及杂乱无章的桌子,我不由的开始收拾。收拾的时候我又在考虑断舍离的话题,于是也打定决心扔一些用不上的东西。

收拾到最后,看到了一件充电器,虽然我买的时间不长,但我考虑要不要也扔掉它。说到它,还得从我的第一台相机说起。

搜索了一下我的博客,我之前提到过它,就是佳能的 IXUS 800IS。家里人买的,后来主要是我在使用,在我出国的时候带上了它,算是“自然而然”的成了我的所有物。在国外其实我用它拍的也不多,印象里最深的反而是国内拍的较多。我还记得大学时上生物实践课,老师带领我们在校园里随走随介绍各种植物,那时我就拿着这台相机,巴掌大小的捏在手里,老师讲到哪里,凭感觉对着来一张,绝不会出错,拍出来的效果也很好。甚至在实验室的课上,按照老师的指导,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可以用相机对着目镜拍出清晰的细胞照片,也是用的这台相机。我特别喜欢这台相机的便利性,还偶然从家中找到了一个父亲的电动剃须刀的布包,同来装相机大小非常合适。

跟着这台相机也有伤心的时刻。我在 2007 年初去上海参加培训,结束之后因为车票的原因,延后一天返程,于是又可以在上海参观。那次是我首次去上海,去到之后已经参观了一些景点,就是用这台相机拍了很多照片,然后在最后的这一天,想继续拍照的时候,打开发现之前拍的照片全部读不出来。当时的郁闷劲简直别提了。等回济南后咨询了一些人,得到的结论是这张卡是假的。那时候其实刚拿到这台相机不久,卡是随相机带的(我也想起来相机应该是父亲的公司集中采购的)。当时这一事实简直震惊我幼小的心灵,我一直感觉公司发的东西都是最最可靠的,谁成想这次给我上了一课。后来我从正规渠道给它买了一张 1G 的 SD 卡,且从那之后,就像思想钢印一样,我特别在意相机存储卡的品质,坚决不买不正规渠道的 SD 卡,就是担心再发生这种事情,导致我的宝贵照片全部丢失。

出国留学两年后第一次回国,算时间是 2009 年夏天,我约了初中时有朦胧暗恋感觉的女同学见面,在东图书店附近的肯得基。当时也带着这台相机去的,一度想和她来一张合影,后来没好意思提,相反她拿着这台相机自拍了一张,也算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记忆。毕业七年,她留起了长发,不再像中学时假小子的造型,冷漠如我也弄不明白自己对她是什么程度的感情,或者说我清楚的知道这达不到爱情的程度,自然只是见面聊天,告别离开,并从此再也没见过面。这事后来跟我媳妇说起过,也让媳妇一直以肯得基来指代那位同学。

从国外回来,这台相机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一般,我没有了拍照的需求,甚至在国外的时候,当我第一次有了智能手机,我用相机拍照的次数就更少了。偶尔它会从我记忆中浮现一霎,也基本上是转瞬即忘了。这段时间我对摄影没有任何兴趣,可能也是因为穷:),在国外的时候室友买了台数码单反装逼(是他的原话)又退掉,我看到了也没有任何拥有的冲动。还有一次旅游,同行的另一位朋友给我科普了数码单反和卡片机的区别,我也没有任何想要深入了解的念头。一直到了结婚后渡蜜月那次,以为手上的 iPhone 可以满足拍照留念的需求,结果很多场景拍不出来让我直呼可惜,那之后才对数码相机认真的了解研究,谁能想到这些年我渐渐的也成为了器材党的一员呢?

去年 5 月份,岳父在整理我家地下储藏室的时候,发现了它,并把它拿了上来给我,我才得知它这些年来的位置。自然,它的电池早已枯竭,我也没有给它充电的方法,抱着试试的想法,我在淘宝上找到了绿巨能产的第三方充电器,就把它买了回来,也就是我开头时说的那个。当我满心欢喜的充满电开机的时候,发现相机的屏幕居然不亮了,这实在是让我超级郁闷。本来还想拍几张再回顾一下往年的激情,结果一腔热血打了水漂,失落是必然的。好在里面的 SD 卡还依旧坚挺,可以读出之前拍的照片,可惜只剩下了 10 来张,之前的照片应该是被我转存了。这样,相机和新买的充电器就完全成了鸡肋,真真切切的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然而,就在昨天晚上,我在考虑要不要连相机带充电器一并断舍离的时候,无意之间开机关机,竟然让屏幕点亮了。然后尝试了一下各种功能,并用它拍了几张照片,功能竟然一切正常,这可真是太令我高兴了。现在我玩的相机也有一些了,之前的这个系列还没有完成。这台佳能的卡片机的性能放在今天早就属于被淘汰的货了(写到这里,心想或许它是 CCD 的传感器?),但从上面的记忆可以看出来,它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一段段的宝贵回忆。拿起它,曾经的青葱岁月与懵懂情感都一一浮现;把玩它,看里面的种种参数,当时不大理解的 ISO 这些,现在对我来说都属于常识了。这是我一直舍不得扔掉它的原因。今天,它起死回生,实在是特别让我开心的事情,虽然我心里也没底,也许哪一天它又将陷入沉睡。但总归是让我今天回忆了一下自己的曾经,也算不虚了。

给它留几张照片吧:

相机本体正面

相机本体背面
镜头伸出的样子
平时放在小包里的样子,可以看到包上有菲利浦剃须刀的标志

购买 A7M4(脑子不清醒,一些胡言乱语)

今天凌晨时分,可能因为昨天晚上喝了酒的原因,我在拼多多上下单了 A7M4,并决定不再犹豫与纠结相机的事情。索尼不是完美的选择,当中也存在一些意难平,在此记录一下。

M43 的不足

自从去年十一前后入坑了M43画幅之后,我对M43镜头群的重量与体积深深着迷。从网上的评论上来说,M43也是一个可玩性比较高的系统。平时拿来拍拍也感觉不错,但问题出在几次出行大范围拍照数量很多的几次上。我这几次的体验是,M43 拍出来的照片不经看。当在 Lightroom 里面把照片放大后,问题马上就特别明显:一是暗光环境拍摄噪点很突出,我第一次感受到小底相机的高感问题,过去没用过,体会还真是不明显;二是像素不足,特别是在博物馆拍的展品,往往无法在充足的光线下拍摄,因为人群关系也无法靠近拍摄,所以时常想放大拉近了看。这时候发现拍出来的东西一团模糊,就会非常有挫败感。

OM-1 的底小,加上 2000 万像素的分辨率,我这次在海昏候墓拍一些细节比较多的展品时,已经打开了 5000 万像素摇摇乐,算是稍稍解决问题。但是,摇摇乐需要耗费时间合成,还有无法合成的几率。甚至在我用长焦镜头的时候,合成失败的几率高达100%,无论我是手持还是用三角架,这一点用起来就尤为难受了。另外,用了2000万像素的底拍照,后期二次构图的空间也基本没有。

重量

M43 的重量优势实在太突出了。如果让我说 M43 有什么地方让我最舍不得,那一定就是重量了。过去我对自身的承重能力不甚明确,看网上说的重装器材党心来还挺羡慕,直到我带着 D850+2470 去香港被教育了,肩膀的被摩出的伤口让我认真考虑起重量的事情。从香港回来一段时间,我都懒得带相机出门了,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我买的 OM-1+1420 F2.8 套机一开始还没有让我感觉到重量的优势,后来我买了松徕的 35-100 F2.8,那重量比 1420 还轻,连相机用 Peak Design 腕带吊在手腕上,一点都不缀手,就像过去拿了一个卡片机一样,简直太舒服了。目前手中的全幅 Z6II 相机就比较重。虽说比上一台 5D4 要轻,但在微单领域里面依旧算重的。

心动

这次让我心动的是 G9M2。我在买 OM-1 的时候,也看过松下的相机,当时可能 G9M2 还没有出,但我当时对松下还不算有很好的认识,没有选择松下的相机。松下对焦是弱项,这一点理解起来很直观,但网上的 KOL 们说的色彩、Vlog、操控则比较抽象,让我比较难以体会。而且,当时买奥巴的想法也是因为OM-5引起来的,所以就没有考虑松下。现在则有些后悔,因为前两周想用G9M2的感觉特别的强烈,我想多少有松徕镜头给我的好感,其次就是我心中死灰复燃的摄影梦想吧。

从功能上说,G9M2 真的比较炫。一方面,松下相机的传统艺能,如色彩、操控、Vlog、防抖、固件升级等特性都被人们津津乐道,视频上的高质量也是很多视频称道的点。机内套 LUT、可以外接 SSD 这些也让我神往。目前,唯一的购买障碍似乎就是缺货、加价。

顾虑

但网上并不全是对 G9M2 的正面评价,有人说松下现在重心倾向全画幅,G9M2 用跟 S5M2 一样的模具就是证明。这个结论导致的后果就是 M43 会越来越式微。这个结论我无法验证,但目前网上也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我这两周也在不断观看G9M2的评价视频,越看越是想买,但有三个点一直让我无法下定决心:

  • 一是高感。我目前的 OM-1 的高感画质就非常一般,上面也说过了。G9M2的像素多了400,对画质可以提升多好,我感觉也不好说。
  • 二是重量。OM-1 的重量算是比较低的了,G9M2 的重量是 658g,高于 A7M3,与 A7M4 持平。
  • 三是 OM-1 已经是奥巴的旗舰了,换成 G9M2 可以有多少的提升,我现在也是说不好。网上说的也是莫衷一是。现在来说,奥巴和松下也是各有千秋,奥巴差的可能就是前景吧。这段时间里面,我反复在马上就要买了和不买了,就好好用 OM-1 之间徘徊。

在过程中,我在网上(似乎是色影无忌论坛)上看了一个说法,说这个时代,用 M43 拍和用手机拍有什么差别,我听了之后感觉说的也有道理。还在 B 站一个松影俱乐部的视频中介绍两者之间的区别,说到普通人就买 S5M2,G9M2 是给知道自己要什么的高级用户准备的,我感觉说的也有那么点意思。有了这么个念头后,我也隐隐把 S5M2 纳入了我的考察范围。网上对它的评价,有80%都是正面的,剩下的 20% 说它的对焦还差点事,但它的长板,也就是色彩科学、操控这部分都是大家承认的。但有几个点一直阻碍我对它下手:

一个白日梦

这两天晚上一直睡不好,导致我白天,特别是上午,都十分疲惫,只好伏在桌子上小憩一会儿。昨天一次小憩时,做了个关于照相机的梦。

我梦见我买了一个很小巧的镜头,装在了一台单反相机上,没有看效果,只是拧了一下对焦环,手感非常好。对焦环的材质大概是尼克尔 50mm 1.8D 那样的。然后看到一旁有一台小的旁轴,看外形应该是富士 X-Pro 的某一代,我心里纳闷我怎么会有闲钱买一台这样的相机,然后拿起来想放在眼前拍一张,然后手机响了,我醒了。

这两天一直在看单反,因此做梦也是相机。4 月 6 日我从日本回来,7 日开始参加行业内的培训考试,时长两周。在那期间我开始看起了 DSLR。之前我有一台索尼 A7R2 无反相机,用着也还不错,但一直有几个问题困扰我。

一来电池差一些,外出旅游要每天充电。二来镜头比起单反还是太贵,我手头经手过三个 FE 卡口镜头,最早是索尼的 55mm/f1.8,后来买了蔡司的 35mm/f2,然后出掉了蔡司手动头,买了索尼 35mm/f1.4。比起单反的同焦距、光圈等级的镜头,贵了不少,尤其是 50mm 焦段的,差距让我乍舌。三来无反的速度还是慢,我平时为了省电,拍完了都会关掉相机,遇到想拍的景色时,打开电源要等不少才能拍,不像单反,要么几天不关机几乎不掉电,要么打开不到一秒就能拍。还有就是 EVF,耗电大户不说,在弱光环境下,噪点也太多了些,带孩子去海洋公园之类的暗光环境,就会有很大的感触。人们都说无反是未来,目前除了视频拍摄外,我还没有体会到这一点。至于说体积重量,加上镜头实在和单反差不多。

这几天一直看尼康的相机,主要是看到了 D850,一下子吸引我。我不大常拍棚内的那种人像,对佳能没有强烈需求,而来操控上,感觉对佳能的也不大习惯。后来看了一些视频,感觉 D850 太高端,像素太高反而也是一个缺点,实际上 D750 可能更加适合我。但讨厌的是 D850 的价格,要是像 D5 那样我也不肖想了,可目前的价格感觉不会让我伤筋动骨,但又让我很犹豫。严格来说我不是摄影的重度爱好者,半个器材党也许是更好的描述,因此没有买下能买下的最好的,心里有点遗憾。但理性来说,D750 是绝对能够满足我了。

近期卓美在打折,我一直在犹豫不决当中,可能是这个梦的缘由吧。

蜜月游记 6.5 及欧洲游总结

昨天晚上我们到了二姨家,明明傍晚很困,结果到了夜里就睡不着了。于是我们玩手机渡过。到了5号,他们都上班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老婆还有妈妈。妈妈做了什么我不知道,我跟老婆吃了早饭后就只有睡觉,因为实在是坚持不住啊。在睡觉前我透过窗户看到了大海,因此拍了一张照片:

从二姨家窗外看到的海

从二姨家窗外看到的海

因为5号实在是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我趁这个机会做一下整个欧洲游的总结。

团队成员

既然是跟团出游,旅行团的成员就要介绍一下。

1

首先是导游,一个长得有些像演员高虎的年轻人,不过没有高虎的英气,而是多了一些圆滑,天津人,说话有北京口音,口才很好。把整个团队带的一团和气本身是一个导游的基本功,不过真让我吃惊的是在游完了罗马的第一天,前往佛罗伦萨的路上,他随口给我们介绍了欧洲的历史,从希腊神话开始说起,一直说到荷马史诗、特洛伊战争,说了整整一路,把我们都说睡了。到了休息的时候,他说他是故意这样说,目的是让我们可以迅速睡着,真是有意思。

这位导游自然也挺喜欢吹牛,在侃的时候,常常吹牛逼。或许是天津人的特质,他吹的牛逼会让你觉得会心一笑,从来不会让你觉得讨厌。我跟妻子有时候也以模仿他吹牛为乐。这位导游的大学是在希腊上的,学的社会哲学,让我很羡慕——既能学习哲学,又能研究社会,应该会很有趣吧。

2

我们这个旅游团的年龄呈两极现象,一半是出来游玩的老人,一半是出来度蜜月的年轻人,除了一个三口之家。这个家庭很有意思,一位扎着小辫长得像王祖蓝的父亲、一位长得像三毛的母亲,还有一个不大说话,全程背着背包听着耳机的儿子。我们在佛罗伦萨那晚吃牛排的时候,跟这一家三口坐在一个桌子上,于是交谈了一下,发现不得了——这位父亲蒋德明先生是一位画家,在北京开画廊,我刚刚上网搜索了一下他的名字,竟然找到了他的照片和作品,果然非常符合他的气质;这位母亲是珠宝行的老板;而这位儿子别看不声不响,竟然是一位在香港上大学读数学系的学霸,这一家三口简直让我高山仰止。而让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的是他们三人的相处模式,或许跟父母的艺术气息有关,他们间的交流有很多西方元素,互相平等尊重的相处模式让我觉得非常羡慕,估计中国在10年内不大能流行这样的家庭氛围。

3

团里的老年人是成对来的,除了一对是兄妹。活到了这把年纪,愿意掏钱出来旅游的老人,都是性格开朗,非常具有年轻风范的。有些叔叔阿姨还出过旅游过不止一次,给人一种很有活力的感觉。不过有位北京的阿姨实在是太活泼了,那嘴巴能说一路,还非常爱现,只要是自己知道的,总会让你知道她知道。我和妻子也会学她的北京腔,一边偷偷的笑话她一边觉得很有趣。又一次我们在因特拉肯,吃完饭导游带我们到餐厅后面的免税店里,里面主营箱子,据说是世界上最好的箱包品牌。我因为出来时带了两个箱子,因此不想买。妻子听到了全球第一、在这里比国内便宜几个词,因此很心动,被我使劲儿劝住了。出门的时候不远处这个阿姨给别人来了句“你买这个箱子真值”,那北京口音的“真值”俩字听得我心只打颤,你这个阿姨要上当托绝对是个人才。

4

团里的年轻人有四对儿加上一对姑嫂,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哈尔滨、辽宁、山西、还有一对儿东北某个城市的。开始时大家不大熟,不过媳妇比较擅长跟人打交道,先是跟北京的一对儿年轻夫妻熟悉了,后来又跟山西的一对儿奇葩夫妻交好了,他们都蛮有趣的。山西这对儿土豪奇葩夫妇买一路落下一路东西让我们看了叹为观止。北京这对儿夫妇,丈夫在阿里,妻子在腾讯,都做广告业务,跟我们谈了他们家的生活习惯与交流方式,让我们也开了眼界。另外有一对儿辽宁的夫妇,妻子特别能说能现,听得我媳妇很反感,常常私下里鄙视她,让我看了也有些喜人。

旅游感受

谈一下这次旅游的总体感受。

1

这是我第一次跟妻子出门游玩,之前我们还没好上的时候,她问我放假要不要一起去深圳玩?那时我还没敢想那时她对我有兴趣,只当她随口一说,最后也没有成行。

印象里似乎是钱钟书在《围城》里说过,看一个人是否适合做伴侣,最好跟他一起出行、旅游,在路途中,他的本性都会被你看的清楚。这次旅游对我来说也是一样。也许时间段上正好处在妻子月经期间,也许近期我们有些大大小小的矛盾,所以在旅游过程中好多次都让我想崩溃。具体表现是:她有了不如意就像我哼唧,还特别不耐烦,似乎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我一开始自然要哄她,可无论怎么哄,似乎都挠不到她的痒痒肉,总是没办法,最后我忍不了了,也烦了,就赌气争吵。最厉害的一次是在佛罗伦萨,在参观老宫的时候,她老嫌我给她拍的照不好看,问她想要什么样的她也说不清楚,还说看人家怎么怎么样。她哼唧一次我忍一次,最后积攒起来,我实在是忍不了了,于是爆发了争执,一上午都没有说话,弄得我在佛罗伦萨都没情绪观赏,圣母百花大教堂那里没有近距离去看,皮具广场那里也没有去逛商店,让我颇为遗憾。

之后同样有小一些的争吵,模式都是相同的,起因多数是因为没有给她拍好看的照片。我那时就想到了钱钟书的这句话,心里在考虑“我们是不是确实不合适”?也许她需要一个能够折服她的男人,让她崇拜、听话,而我偏偏最不愿做的就是这种指挥一切的人物,我所追求的谦逊、谨慎的品质,也许会让她看不起,反而不利于我们相处。后来经过推心置腹的谈话,我们算是达成了共识,虽说我想之后肯定还会因为这种事情吵架吧。

2

要说物质上的遗憾,应该还有一样。我很久没有出门旅游了,因此也没有携带相机。明明我在出行之前迷上了摄影,整天上网看微单的信息。到了北京住下了我才想起,我没有一个比较好的相机,光用 iPhone 来照相,总会有各种的不足。我考虑过既然到了北京,找个实体店把我想要的相机买了算了,结果看看时间已经不早,而且我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所以就放弃了。

出国后,我有好几次感叹没有一个好的相机。iPhone 虽然方便,但成像质量毕竟不高,尤其是一些远景,把焦距调大了,图像就模糊了。视角对于一些景点也不够宽广,如果有个广角镜头,我能拍下更全面的景象。随团有对儿哈尔滨的夫妇,丈夫脖子上挂了一个索尼的 A7II,哪怕用的是 28-70mm 的套头,也让我艳羡不已。他用过一个功能,对准了一个比较大的景象,不断抓拍,挪动镜头位置,最后自动拼接出一张大图,看的我是口水直流啊。本来想着到了巴黎,哪怕是旅途的最后几天,在老佛爷能有相机可以买,结果从上到下只找到了一家买徕卡的专柜,只好遗憾的放弃了。

提升上传限制

昨天晚上我写了一篇 blog,需要放两张图像。

我现在一般使用我的 Nexus 4 手机拍照,而不是用我出国时带的佳能 IXUS 800 IS 数码相机。主要原因是用手机可以很方便的传到电脑上,而用相机不能。我的相机用的是 SD 存储卡,我的 MacBook 上没有读卡器。唯一可以用来读卡的设备是从国内带来的一台数码伴侣,它是一个移动硬盘,加上可以读许多类型的存储卡的读卡器。所谓数码伴侣是上面有一个按键,可以把存储卡里的数据(主要是照片)复制到硬盘里,而不用连接到电脑上手工操作。可惜这个功能做的比较阳春,只有在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是 FAT32 格式的情况下才有效,现在早就是 NTFS 格式了,所以我一次也没有用过这个功能。

可以我的这个 SD 卡和这个数码伴侣似乎不是很相配,它们接触不太好。每次我用的时候都需要用手指把卡往一个方向推着,它们才能保持良好接触。在复制的过程中手不能离开卡片,否则就会失败。而复制粘贴操作我只能用一只手来推着卡,一只手操纵电脑才能完成,非常麻烦。所以有了手机可以方便的传输照片后,我就基本上不用相机了。

另一个原因是现在手机的摄像头像素更高了。我的数码相机有一些年份了,镜头的像素是 600 万的,而我的 Nexus 4 的摄像头已经是 800 万像素的了。我对这个要求不高,600 万像素在我看来已经很好了,要知道我用了很长时间的第一部手机 Nokia E50 的摄像头才 30 万像素,照出来的图片真叫一个惨啊。现在的手机照出来的图片已经相当清晰了。

照片清晰度的提升的同时,图片文件的大小也提升了。过去我用数码相机照的照片,大小不用 2M,我已经可以接受了。但昨天的两张照片,一张信息量比较小,大小是 5M 多,另一张信息量略大,等我处理完了,大小已经超过了 10M 了。

过去我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压缩图片大小,但现在我已经用了 VPS,所以也不在乎这点空间,于是就直接上传,然后用 WordPress 程序来生成一个小一点的图片放在文章里,但源文件还在。结果上传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原因是文件大小超出限制了。

我过去设定的限制是 5M,觉得这些已经够用了,结果到现在发现其实还是不够了。于是就改吧。我一共改动了三个地方:

  • Apache fcgi 的设定

  • php.ini 里的上传文件大小的设定

  • php.ini 里的 POST 大小的限制

具体设置参见我的 wiki 页面

很长时间没有拍照了

今天收到了一封 Flickr 的通知,说 zhanghao 在 Flickr 上加我为好友了。我于是顺着链接去 Flickr 把对方也加为好友,顺便看了一下他的照片。

突然我发现我已经很久没有在 Flickr 上上传照片了。zhanghao 的最新一张照片上传于昨天,flypig 是今天,而我是 2010 年 9 月 6 日。

自从数码相机和网络普及以来,我更喜欢把相片放在在线相册里。我不擅长整理本地文件,把相片都存到本地我总是不放心,害怕哪次重装系统的时候就把照片给弄丢了(我和 zhanghao 高中的一天晚上回家时曾在一些公园玩具里照了几张相,可惜现在不知道弄哪里去了)。在想相册就好一些,不仅有了固定的存储地点,还可以随地浏览,分享也更方便。可寻找一个好的在线相册就成了一个问题。

我早先看别人用过网易的在线相册,当时帮同学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的时候就给我留下了心里阴影。那时我已经注册了 Flickr 相册,虽然没有自己可以随时使用的相机因此并没有上传多少照片。两者稍微一比较,很明显就看出谁优谁劣。再就是从网上看到其他人一些国内在线相册服务方面的不良经历,我对国内的在线相册一直有种不信任的感觉。关键是与 Flickr 等国外的在线相册比起来,没有一家能做到如此程度的。所以后来我就选择了 Flickr 作为常用的在线相册。从 2007 年开始,我每次都买了两年份的,下次的到期时间是今年 9 月。

Flickr 给我的总体使用体验不错,可惜会遇到在国内访问不畅的情况。我到后来已经自我忽视了这方面的影响了。我曾经和同学语音聊天时讨论过在线相册的情况,当说到 Flickr 等在线相册在国内访问不畅时,我说了一句“可架不住它好用啊”。也就是说,给我足够好的使用体验,我宁愿在国内开代理来用 Flickr。Picasaweb 是另一大国外的在线相册服务,在 Flickr 访问不畅期间,我用过 Picasaweb 一段时间,可我不喜欢它的风格。它的界面看上去更像一个本地程序,而不是一个 web 2.0 网站。可以说是“金属化”太严重了,让我感觉在浏览器里放了一个本地的窗口,而不是像一个网页那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点击超链接,这是 Picasaweb 与 Flickr 不同的地方。当然,现在据说 Picasaweb 在国内的不畅程度比 Flickr 还要严重,但与我无关了。

在我的 Mac OS X 系统上,我总是觉得没有一个方便的照片管理软件。苹果自己的 iPhoto 看上去不错,可实际上用起来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网上也有相关的文章吐槽。我在这次重装系统之前用的是 Picasa,感觉还好,CPU 占用较大,没有良好的 Flickr 接口(当然要优先照顾 Picasaweb 啦)。其它的一些专业程序虽然别人有推荐,但我没有使用。我不想要一个编辑照片的软件,我要的只是一个管理软件。那些软件多数要钱,不是我必定要用的软件我不想费功夫昧良心去找注册码。所以这个原因就限制了我整理照片以便往 Flickr 上上传,我这次重装系统之后一直没有启动 iPhoto,就是害怕陷入之前的泥潭。

对 Eye-Fi 比较心动

eye-fi.png我不是摄影爱好者,只是有时喜欢照相而已。手头上有一个佳能相机,遇到比较喜欢的景色也会照两张。不过有一个问题,却让我越来越不喜欢照相了。

原因是把相片从相机里传到电脑里有点麻烦。我的相机有 mini-USB 借口,我有一根数据线,但不是原厂配的,但相机那一端的设计有点不好,接口那里比较拥挤,用我那跟标准的数据线很难插上。使劲插怕插坏了,不使劲又插不上。我也有一个“数码伴侣”,也就是一块移动硬盘上多了几个读卡器的设备。不过大概是我的人品不好,我的 SD 卡与这个读卡器接触不大好,需要我用特殊手法,对插进去的 SD 卡保持施加向右的力才能保持接触。在使用过程中,我要空出一直手来专门做这事,几次下来谁都烦。换上一个读卡器或者 SD 卡就没这个问题了,真是让人恼火。

我过去就常想,为什么现在手机上蓝牙那么普及了,为什么不在相机上装个蓝牙,用蓝牙来传递图片呢?有些厂家的相机的功能,都让我感觉有些超过了,比如触控屏幕、手写笔什么的,但就是没有几个厂家给相机加上蓝牙功能。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似乎蓝牙还满足不了需求。因为现在的相片分辨率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大,蓝牙的速率有些低,所以不适合传相片。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在相机上加上 wifi,通过无线网络来传照片。

前几天跟 zhanghao 聊天的时候,跟他谈起了这个问题,他说用 eye-fi 就能解决问题。我之前似乎也听说过这个东西,不过一直没有关注过。听他这么一说,我马上想起了这么个东西,就上了它的官网上查了查,发现确实是我想要的东西。它在 SD 卡上加上了无线网络功能解决了这个问题。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些附加功能,比如上传到图片网站上之类的。不过除了它的 GPS 功能之外,我都觉得用处不是很明显。不过我看了它的说明,支持 GPS 功能的版本只在某些国家有效,而中国大陆则不包括。而且它的 GPS 的原理和 iPod Touch 是一样的,是通过当地的无线路由器来确定地点的,也不是很精确。

我看了一下它的价格,普通版的 4GB 价格为 49.99 美元,带 GPS 的版本为 69.99 美元。我觉得对摄影爱好者的诱惑应该比较大吧,我平时不经常拍照,对照片的分辨率要求不大,所以看到这个价格就犹豫了。现在它的 SD 卡最低大小是 4GB,对我来说太大了。我现在相机里用的卡才 1GB,我只用了一半,而且几乎不删除照片的。我平时一张照片也不过 500KB,1GB 的已经足够我用了,4GB则远远超过了。如果有 2GB 或者以下的版本,价格能再低一点的话,我也许会考虑的。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上传一张 eye-fi 的图片来做文章插图,突然想起了之前看阮一峰写过的《搭建了一个图片库》,文章里说的是在一个 WordPress 上面安装 NextGEN Gallery 插件,把这个 blog 做成一个图片库。我想了一下,我这个 blog 算是刚刚建好,还没有上传过一张图片(之前导入的那写没法进数据库了,不算),如果这个时候用这个插件应该正合适,因为我不想把东西分散来放。

我在另一个测试用的 blog 上试了一下,确实有意思。不过 gallery 和 album 的概念让我弄了好久,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否搞清楚了之间的区别。上传了几张图片试验了一下,操作起来也不算困难,而且在发布新文章里也能看到 NextGEN 管理的图片。虽然 MarsEdit 是没法支持它的,但也算有情可原。

我找到了一个使用 NextGEN 制作的非常不错的站点,效果很好,确实是我想要的。不过看了一下他的站点之后,我最终却放弃了使用这个插件。原因是我没有他那么多整理好的照片,我也不是摄影爱好者,也不想在 blog 里面管理我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