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

麻烦的淘宝帐号

最近想从网上买样东西,在国内自然要考虑淘宝。我在出国前就注册了淘宝帐号,并且用身份证做过实名验证。出国的六年多自然没有再用,这次算是我回国后第一次登录。

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今年三月末,我从 Google Drive 换回了 Dropbox。除了是因为两者之间的功能差异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因为 Google 要关闭 Reader,我对 Google 的信心下降。

说起我对 Google 的信心,最早是从它好用的搜索功能开始建立起来的。在用 Google 搜索前我用的什么搜索,我现在都有些记不起来了。我刚接触互联网的时候用的搜索引擎是新浪,到好来好像用的是 Yahoo 或 MSN 吧。当搜索引擎还是门户网站的一部分的时候,Google 的专注于搜索的简单界面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那时候我整天在学校的机房里搞计算机奥赛,觉得 Google 这个单词很诡异难记(确实它比 Yahoo、雅虎难记多了),还专门收藏了它。

或许应该开启 WordPress 版本控制了

我在上周末看到了这篇《图解 WordPress 3.6 六大重要更新》后有了这个感想,不过这一周突发了一个事件,我一下子变得很忙,于是到今天才有空把它写下来。

WordPress 挺早就有了版本控制这个功能,在后台写文章的时候,WordPress 会定时的把当前的草稿保存下来,以防突发事件导致已经写好的文章丢失。开始时很多人讨厌这个功能,我也是,因为它会无端的保留一个文章的很多不完整的副本,让数据库大了很多,也多了很多无用的内容。因此我在一段事件之后就找方法把这个功能给关闭了,而且还安装了一个名为 better delete revision 的插件,可以在后台找出文章副本并一键删除。

About.me 真“大方”

昨天收到了一封来自 About.me 的邮件,推荐它们的高级帐号。高级帐号有什么好处呢?

about-me-premium

从截图中可以看到,花钱购买了高级帐号可以做到:

  1. 使用自己的域名

  2. 移除导航条

Flickr 新版本的感想

今天看到了前几天的新闻,说 Flickr 在 20 日推出了新的版本。除了界面有所变化外,免费用户的空间容量也扩充到了 1G。过去的免费用户在相册上有访问限制,不知道这个版本的是否解除了。不过能获得更大的空间总是更好的。过去我为了上传更多的照片,因此购买过 pro 帐号。后来我用 Flickr 渐渐的少了,于是就没有继续购买。后来 Flickr 还免费送了我一个季度的 pro 帐号,结果我因为没注意直到快过期了才直到这件事。

再见,CNLIUFENG.COM

今年的 3 月 24 日,注册了五年的旧域名 CNLIUFENG.COM 过期了,我也不准备续费了。

五年时间,感觉不长,但回想起当初注册域名的时候,却觉得那时的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了。

我接触专属域名、共享空间之类的东西算晚的。那时中文互联网用户圈子里已经有了很多专属的博客了。时常能在网上看到关于自己建立博客的介绍的文章,告诉你怎么注册域名,怎么买空间,然后怎么弄数据库、搭建博客。我一直对此没有太多的关注,一方面是那时我对于这方面的消费没有什么经验,而来我也不觉得我会长久的写博客,毕竟我不常写作,也没有自己的电脑,为了写博客掏钱,我看来挺不合算。

Digg 重生

刚刚从我的邮箱看到一封 Digg 的来信,说是去年夏天他们上线了一个新版的 Digg,欢迎来访云云。

这让我有点惊讶,自从 Digg 被收购,我一直没有再上 Digg,也不知道 Digg 如今是什么情况。自从 Digg 被低价收购,我就觉得它的生命力大不如前了。莫非是收购它的 betaworks 公司觉得 50 万美元有点亏,于是把它改头换面拿来能赚一笔是一笔?如果不是这次收到了邮件,我会以为 Digg 会关闭吧。

BusySync 无用了

3 月 7 日收到一封来自 BusyMac 的邮件,是一封要我继续购买它们的软件的广告。因为我过去买了 BusySync,因此我在买最新的版本时会有折扣云云。虽然我对这个一点兴趣都没有,但它却让我回忆起了五年前的日子。

Domain Registry of Canada 生财有道

今天回家时从信箱里收到了一封来自 Domain Registry of Canada 的信。信封是棕色的,跟我平时收到的各种机构寄来的信封挺像。我想起前几天看到一篇关于注册域名的网站提到,注册 .ca 后缀的加拿大域名时会有一个加拿大的机构来联系你认证身份,我猜可能是跟我的域名有关的问题,虽然我没有 .ca 域名,但域名信息上写的地址是加拿大的。

浏览器还有什么不能干的吗?

过去我对 JavaScript 非常不感冒。原因估计是刚开始学的时候的心理阴影。

最开始在我的印象中,JavaScript 是一种给网页提供动态效果的工具,这跟我一向的“内容最大”的观点相冲突。由于我开始上网后有好几年都只能用慢速的电话线拨号上网,为了节约流量,提升速度,我特别讨厌网页上的花里胡哨的效果,重点关注的只有内容。早期的一些国内的网页,尤其是新浪、搜狐提供的 blog,很多人非常烂俗的在里面添加各种效果,比如动态背景、背景音乐等等,这些在像我这样用慢速网络上网的人来说,绝对是一种灾难,从那时我就对这些东西深恶痛绝。连带着对 JavaScript 的观感也不好了。后来出国后有了高速的互联网连接,但我这种“抠门”的习惯是改不了了。现在我的浏览器也一直用着 NoScript 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