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OS X

更新 Mac OS X 的 locate 数据库

什么样的操作系统造就什么样的操作习惯。

在过去用 Gentoo 的时候,很多动作都是在终端下面完成的。而在 Mac OS X 中,我虽然每次开机后一定要启动的程序就包括了终端,但很多动作都无法在这边完成了。久而久之,我对这些动作的命令也记不太清了。

这日子没法过了

最近上网感觉很不爽,因为突然觉得浏览器都不大好用了。

我目前机器上安装的浏览器有三个:Safari、Firefox 和 Chrome。其中时间用的最久的是 Firefox,在目前对我来说是排在第一位的。过去我一直用 Safari,因为这是系统自带的,过去用着也还不错。但自从升级到版本 4 之后,新东西倒是有一些,但效率就不敢让人恭维了。过去我的首页还是默认的 top sites,每次启动 Safari 的时候系统生成首页上的那些缩略图就足以让我的机器卡一阵子了,后来我忍无可忍把首页设定成空白了。之后发现效率越来越差,就改用了 Firefox。Chrome 是最后开始用的,自从出了 for Mac 的 beta 版我就开始试用了,因为在 Windows 下用着感觉不错,所以就希望也在 Mac 上用。但那时 Chrome for Mac 的实现还相当不完善(其实到今天我也觉得缺少一些功能),而且不能安装扩展,这让习惯了 Firefox 下的 AdBlock 之类的插件的我很不适应,所以就放弃了。

停用iChat

ichat-icon今天我把用了大约半年的iChat给关闭了,改用Adium。

自从我买了MacBook,我就在用Adium作为聊天客户端。Macintosh自带的聊天工具是iChat,而且在Leopard发布时一起作了更新,有了一些新功能。我过去定说过iChat,但对其外观、功能与特色不甚了然。在看了Apple官方的介绍Leopard的视频后,我才感叹到iChat实在是太棒了。但真正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协作功能,双方甚至可以完全操作对方的电脑。但当我为了尽可能与更多的朋友在网上联系,我同时有Google Talk、MSN和QQ帐号。iChat只支持其中的Google Talk,而Adium三个都支持,因此我尽管很想用iChat,结果还是用了Adium。

不熟悉的浏览器带来的灾难

opera-logo谁都不喜欢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文字突然就消失,找不回来了。而因为手不小心碰了浏览器的某个按钮而让自己的成果付诸东流则更是令人火大。在Web 2.0的年代,用户在浏览器里输入文字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这个问题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

Mac OS X下创建locate数据库的命令

Mac OS X虽然底层是正统的BSD UNIX,但有一些命令还是跟我过去用Linux的经验相左的。我没有经历过那种在大型机和工作站上运行UNIX的时代,不知道到底是哪种方式更“正统”一些。不过现在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很多软件直接在Linux下开发运行,自然也变得更正统了一些了吧。

不喜欢Picasa for Mac

picasa前几天听说Picasa在Mac平台出了3.5版本的,还从某个地方(印象里是Twitter)看到有人说在Mac下用Picasa替换了iPhoto。今天想起了这话,于是下载了下来看了一下。结果却是比较负面的。

这样的桌面也不错

升级了Snow Leopard之后,我原先结合了SIMBL(记不清模块的名字了)的Terminal.app就不能打开了。简单的搜索了一下,没找到解决方案,于是就直接用起了iTerm。几天下来,除了切换标签是command+option+左右键让我不习惯外(我喜欢标准的Mac OS X方式:command+shift+{}),其它的感觉还都不错。

Mac系统的界面问题

我有一张纸,在平日里想到了可以写在这里的话题,就把它记在纸上,顺便列上提纲,等有时间的时候就整理成文章发上来。一张纸上可以写好几个题目。这一个星期写完,还剩下两个。今天在学校复习软件工程,弄的有点心烦意乱,没心情写大文章,就拿其中的一个小题目凑数吧。

学校应当使用跨平台软件

今天下午收到课程项目小组的邮件,多数人支持使用Eclipse来作为我们项目的开发工具,当时我就松了一口气。我今年暑假选了一门《软件工程》课,课程要求5到6个同学组成小组来完成老师布置的项目。课程不限用什么语言和工具来开发,只要支持软件工程,如重构、XP等操作的开发环境都可以使用,只要小组成员都支持就可以。老师预先批准的开发工具有Visual C#.NET、Visual Basic.NET和Eclipse/Java。其它的开发环境也可以,但要老师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