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读完了《乔布斯传》

上周日,我读完了《乔布斯传》。

我想我不能算是乔布斯的粉丝,否则这么一本比较厚的传记,我想我会像其他人那样,在出版后几天内就读完吧。说实话,我对于这样的人物的传记兴趣一般,我关注的是技术,而不是人物自身。相对来说,安迪赫兹菲尔德的 Mac 诞生的一些故事集更让我有兴趣。传记,是一个人的全面记录,可以说是从出生到死亡。乔布斯童年的故事,我关心的并不多。

读《Just For Fun》有感

昨天晚上 11 点半上床时,我开始阅读前几天买的Linus Torvalds 的自传 Just For Fun。我本来以为不会读很多呢,毕竟时间比较晚了,没想到开始了就停不下了,一直读到今天凌晨。整本书一共 260 页左右,我读了 100 多页,讲到了 Linux 刚发布后的一段时间。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2015 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周五,下午,在老婆的娘家。中午刚去了老婆的姥爷家吃饭,喝了一点酒,不算晕,只是有点困,蹲完了厕所。老婆累了,在睡午觉,岳父母不在家,只有我自己活动在安静的家中,拿起了 Kindle。这一刻,我觉得万般琐事都是无聊的,只好进入书的世界。

读《深度学习的艺术》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 Kindle 上阅读知乎发布的《深度学习的艺术:知乎采铜自选集》,是一个用户名为采铜的人,总结自己在知乎上回答关于深度学习方面的问题,出版的一本书。

我对这本书的期望蛮高的,爱读书的人谁不喜欢“深度学习”呢?不过从开始读的时候,我就觉得别扭,总觉得不得劲。从我的经验看,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今天我继续读了一部分,从统计上看大概是67%,我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这部书的目标不适合我。

电子书的诱惑

当你有了一个电子书,无论是 Kindle 还是 iPad 上运行某些程序,你会抵挡住把书籍电子化保存到你的电子书上的诱惑吗?

我想我不大可能,这很难做到。今天早上,我想起了《围城》这本书,忽然想读一下,但我人在女朋友家里,书在我自己家里,这可没法读。上网也许有在线版本的,可总不如随身设备方便不是。所以我想在亚马逊 Kindle 商店再买一本,或者看看 iBooks Store 上有没有。

关于古文

今天下班后没有急着回家,而是留在了办公室读了一会书。我读的是郭初阳写的《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当初我买这本书,我觉得书的内容应该是讲述了现在语文教材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读起来应该很有趣。

听雨

我喜欢在家里听雨,今天晚上比中雨稍小一点的雨在淅淅沥沥的下着,我则在家里呆着,安全不被雨淋,听着外面啪啦啪啦的水声,心里总会愉快。

我最喜欢,也是最常听雨的年代是初中时期,那时候课业对我来说不很紧,我有很多的空余时间可以瞎听、瞎想,于是听雨就成了我的一项主要活动。那时候我们住在前一个房子中,两栋楼的第二栋,六层楼的第一层,在一个家属院里。我的房间里放了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三个放满了书的书橱,两个衣橱,再有一张双人的大床。放了这么多东西,我的床贴着窗户,一个起身就可以趴在窗前,往外看。平时外面没什么好看的,因为是一楼,打开窗往外看常常能被外面经过的人看到,所以我一般不看。而到了下雨天则不一样,看着外面哗哗哗的雨,想想自己在屋里那么的惬意,心情自然就好了起来。每当这个时候,我喜欢趴在窗前想事情,尤其是在漆黑的夜里,想一些一个人怎么也想不明白的哲学问题。没有任何目的,只是一种信马由缰的思维游戏。

含糊其辞

image

今天在女友的爷爷家里,看到一本1985年出版的《世界政党辞典》。我特意找了柬埔寨共产党这一段,一看,果不其然。

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同学,可以阅读红色高棉

牵强附会

昨天在准岳父家里找到了这本《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我的本意是想看看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论,结果却是让我大失所望。

整本书的每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找来毛泽东对于这段历史的点评;二,文章的翻译;三,文章原文。而最关键的那一部分毛泽东的点评,则完全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狗屁不通。例如,《元史》的部分,评价居然只引用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句话,一点意义也没有。

读《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从这本书中,我读到了,所谓的毛泽东的读书笔记,中心思想不过是,把所有读到的文章都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思想当中。老毛崇尚马克思主义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往马克思主义上面靠。所以在今天读起来都觉得非常不伦不类。我觉得这个样子读书,还是落入了下乘。完全是拿来主义,把人家的思想扭曲之后,用来论证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