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小红书使用感想

小红书真是一件让我纠结的产品,之前就想写一篇文章谈谈我对它的感受,不过情绪也没到那么深,今天实在是无法忍受,逼出来了这一篇。

我对小红书的理解随着时间和使用的深入不断的加深。最早我高不清楚它是个啥,进去之后让我有种摸不着北的感觉,到底是像 Instagram 那样分享图片呢?还是抖音那类分享视频呢?还是一个微博类的商品?这一段的时间虽然长,但比较久远,因此我现在也回忆不清了。同时,我也很难回忆起之前是怎么接受了小红书,但可以说一下小红书让我喜爱的地方。

关于 Threads 的价值

这是上周日在万象城写博客的时候,偶然浮现在我脑中的想法,是关于 Threads 的。作为一个 Twitter 的复制品,我虽然承认它的产品属性,但对它带给我们的意义一直比较模糊。

论 What-aboutism

前几天在 Twitter 上看到了关于 what-aboutism 的说法,当时主要是讨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的事,有人指出网上有些人的论调是 what-aboutism。关于它的定义,可以参考维基百科上的页面

网络交流新模式

最近我空余时间尝试了一些“比较”新颖的互联网交流模式,主题是试着摒弃我一贯的旧思想,尝试一下拥抱潮流。

比如新浪微博,我在 1999 年刚开始上网不久就注册了新浪帐号,那是我生平第一个电子邮箱,我人生中第一个访问的网页就是新浪网,所以我算是新浪的老用户了。但过去一直拒绝开通微博帐号,因为不开通微博就没法全面访问别人的微博,这种封闭性让我非常的讨厌。昨天我试着开通了一个微博帐号,虽然还没有入门,而且我依旧不喜欢新浪微博,但这个经历也让我考虑了一下比较现代的互联网交互手段。

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今年三月末,我从 Google Drive 换回了 Dropbox。除了是因为两者之间的功能差异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因为 Google 要关闭 Reader,我对 Google 的信心下降。

说起我对 Google 的信心,最早是从它好用的搜索功能开始建立起来的。在用 Google 搜索前我用的什么搜索,我现在都有些记不起来了。我刚接触互联网的时候用的搜索引擎是新浪,到好来好像用的是 Yahoo 或 MSN 吧。当搜索引擎还是门户网站的一部分的时候,Google 的专注于搜索的简单界面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那时候我整天在学校的机房里搞计算机奥赛,觉得 Google 这个单词很诡异难记(确实它比 Yahoo、雅虎难记多了),还专门收藏了它。

升级了 tweets-page

前几天偶尔上 Twitter 的时候看到别人的一条推,说是 Twitter 可以导出自己过去发布的所有消息了。这是我一直想做的,原因之一是 Twitter 自己限制了它是一个快速更新的消息发布集中地,而已经发布了的消息就不是它所关注的了。所以过去你要是在 Twitter 页面上不断的点“上一页”,能看到的页面是有效的,印象里好像回退到 20 几页就不能再往前看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改进。因此我很早之前就有把我所有的 Twitter 条目都导出来的想法,可惜 Twitter 的 API 也有类似的限制,因此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实现。

生成 Twitter 静态网页

我从 2009 年就想写一个程序,把我的 Twitter 记录生成为静态的网页,放在我的服务器上,可以让墙内的人浏览。这样,在国内的父母也可以像 Twitter 被封锁前那样通过我的 Twitter 来了解我的生活情况。

乱世用重典?密码泄露中招

今天发现我的 Twitter 客户端显示有未读 tweets,我进去一看,是一堆不认识的人发送的英文推。开始时我以为是谁给我发了一堆广告,结果扫了一眼推的内容发现里面并没有提及我。一时间我有些傻眼,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仔细看了一下推的内容,才大吃一惊。

谢谢饭否

fanfou昨天在查看blog的流量统计时,翻到了之前写的一篇文章。那时饭否刚刚开始自己停止了服务,官方上的说法还是几天后会重开。那个时候我也觉得饭否想避过那时的风头,等着过几天会重新开放,但没想到饭否会一直死到今天。

我在那篇文章里说,同样是无法访问,饭否是主动封锁,用户用什么方法都无法登录,而Twitter是被动封锁,只要能翻墙,还是可以使用的。当时我没有想到饭否会一直无法恢复,因此心里也没有现在这么肯定,也一直在担心。担心的点是Twitter在长期被封锁下,会导致中国用户的离开。我在Twitter上follow用户的原则是只follow我认识的,其它的一些名人什么的一概不管。确实名人们的Twitter会有丰富的信息,但也会让我的信息负载加重,反而影响了我对需要信息的获取。这个原则让我的follow列表长度保持在20之内,也就是说我经常交流的Twitter用户只限于不到20人。而里面经常发言的又更少了。如果这些人之中有人离开了Twitter,我的交流渠道就会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