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Web 2.0 和熵

昨天从Google Reader上看到某人分享了一篇Solidot上的文章《大多数博客已放弃更新》,当时想想确实如此。我在2007年写过一篇文章,提到当时人们对blog并没有很大的热情。当时我希望在几年后这一情形会有所改善,结果没想到由于微博、Facebook之类的东西的逐渐强大,现在不光国内,国外的blogger也越来越少了。

当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一直想提炼出来写成一篇文章,一直到晚上躺到床上之后才和“熵”联系起来。我不是物理专业的,没有系统的学过“熵”有关的概念,不过也大体的了解作为热力学的单位之一的“熵”能度量“混乱程度”。因此“熵”在我的印象中就是来衡量“混乱程度的”。

内容与格式分离

“内容与格式分离”是新一代网页的基本要求之一。网页设计者坚持这一项要求,可以大大的减少网页维护的麻烦。目前多数自动化的网络出版工具都已经支持了这一要求,如Movable Type,在后台的发布页面编辑文章时,不需要作者来编辑HTML代码(尽管Movable Type支持这样做),在发布的时候自然会有程序来王文章里面加HTML标签。其实不止是网络出版,任何在发布前需要程序进行处理的出版方式都只这一要求的支持者。从SGML生成HTML,从.tex文件生成.pdf文件,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