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安装了 GNOME 3.20.2

我自 2007 年 9 月安装了 Ubuntu 7.10 Beta 4时开始,到当年 12 月用 Gentoo 替换了 Ubuntu 期间,一直使用 GNOME 作为我的桌面环境。2007 年 8 月出国上学前夕,我有了人生第一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一台 DELL 的 XPS M1330。当时硬件还挺新,花了小一万块吧。收到货后几乎是第一时间,我就用手头上的 Canonical 免费分发的 Ubuntu Live CD 尝试引导,据我的那篇博客文章中说,是 7.04 版本。结果大概因为硬件驱动的原因,记得似乎连 shell 都进不去,换了几个不同的版本,除了 Gentoo 外,都无法让我进入命令行。而 Gentoo 里之行 startx 也无法启动 X,于是我只好作罢,先用预装的 Windows Vista 一段时间。

开始尝试使用 Google Photos

同是因为对于将来换安卓手机的考虑,这两天我在手机上安装了 Google Photos,把我的照片、视频都上传到了 Google。

之前看 YouTube 的时候就看到有人推荐,说是云端服务很不错,1600 像素一下的照片可以无限存储。我这次装上了它,把手机里的图库都传到 Google 上去。我之前在用的 iCloud 照片图库其实也很方便,但它仅限于苹果的设备。我的 iPhone 是 256G 的,所以一直开着把原尺寸的照片下载到手机上的选项,因而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但 Google Photos 有个问题,上传一部分照片或视频后,就会变成正在查找待上传照片,然后卡在这里一直不动。我不知道后台在做什么,也许过一会儿就会继续传?但 iPhone 如果息屏,上传就会中断。我发现这时候把程序退出再进一遍能解决,再次进去后,又开始上传了。反复这么几次,我到了昨天才全部上传完毕。

订阅了 Pinboard 服务

今天下午下着雨,我在美莲广场的星巴克里订阅了一年的 Pinboard 服务。最早知道这个服务是在 Checked 的一期节目里,文刀汉三说道稍后读应用时提到的。当时没有多少感觉,到了后来渐渐的看了一些其它文章,最后下定决心要注册它。

对记录的痴迷

今天晚上,我终于能静下心来,整理一下我的个人维基了。我已经有很久没有编辑我的维基了,上次编辑还是去年十月份。

这次主要是折腾了几次系统,有写知识点想记录下来,但到最后总是懒得弄,所以拖到了今天。另外,和妻子在楼下的餐馆吃饭的时候,也说道要把所有点过的菜都记录下来,最终把菜单上的菜都尝一遍,这个事情我在加拿大的时候就做过,至今维基上还有记录。这些心里都想着要做,最后总是因为懒惰,没有及时之行。

折腾了一番邮件

这些天因为对于将来换到 Android 平台的担忧,折腾了一些事情。主要是因为国内的网络环境,再加上 Google 本身的策略也不让我觉得亲近,所以我在过去的几年里,渐渐的远离了 Google 平台,其中就包括 email。我先是换到了 QQ 邮箱,然后又转移到了收费的 Fastmail 里。过去没有工作,我觉得花钱注册个邮箱简直有病,可现在能让我绑定自己的域名,功能还能达到要求的邮箱服务真不多了。Fastmail 的价格我还能接受。

这几天的折腾

这几天临近放假前夕,不算很忙,再加上种种其他原因,我又折腾了一波 X250。

上周一我安装了 QTerm。本来这东西依赖 QT,我心里怵怵的,后来因为想用 SMPlayer,就装上了 QT,之后就百无禁忌了。QTerm 是一个专门用来泡老式 BBS 的终端,用其他通用终端 telnet 上去也不是不行,但这些 BBS 往往很老,编码还是 GBK 之类的,进去会乱码,一种方法是用 luit 转码,但有一些其它的问题,不是很方便。QTerm 就很好了,不但是个图形化的界面,还可以用鼠标来操作,十分方便。QTerm 内置了水木的 BBS 设置,我之前也注册过账号,但时间长了都忘了,直接用 guest 进去读读。这些年传统 BBS 已经式微,但学术方面的讨论还是有很多有价值的旧帖的。

纠结的 Android

这些天我又开始看安卓手机的测评,心里又有了一份痒痒。

说不好这种感觉从什么时候又蹦了出来。我曾经以为我这辈子会安安心心的用 iPhone,结果应该是我错误的估计了我的秉性。2015 年之前,我手里唯一的苹果设备是一台 MacBook,到了 2015 年 10 月份前后,我同事去香港,托他稍回一台 iPad mini 第二代,32G 版本,这是我第一台移动苹果设备。之前在加拿大读书,曾经很羡慕那些用 iPhone 的朋友,好几次在购物车里下单,最终没有舍得买。到了最后我带着一台 Nexus 4 回的国。

重新折腾了一遍 Funtoo

这个周末抽时间重新折腾了一遍 Funtoo,得到了一些收益。

起因是周五晚上尝试安装 ck 内核,经过研究了文档,得知了 /proc/config.gz 的内容就是其实就是当前的内核配置文件,只要把这个文件导出来就确定了能保证运行的内核配置。我当前用的是 debian-sources,版本是 4.5。我通过文档,也知道了 make oldconfig 命令可以让你逐项审视新版本内核的配置,我觉得这样有了一定的把握:先获取当前的配置文件,然后在当前的基础上,配置新内核,再用 make menuconfig 来最后检查一下,进行最终调整,之后就是编译了。

升级到 Awesome 4.0

在我这次安装 Funtoo 后,emerge 的 Awesome 自然已经是 4.0 的版本了。一开始我没有注意,只是知道了这个事实,或者说 layout 的图标变得更立体了,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吧。我也去了 Awesome 的主页上,扫了一眼升级的内容,也没有发现与我日常使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但这些天的使用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地方,一直没有往升级这方面来想,只是以为是我的 Funtoo 系统还没有配置好,因此也一直没有解决。今天中午有时间,顺便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Return to Funtoo and XF86Audio Key Problem

上周日,我把 X250 笔记本的系统换成了 Funtoo。

我是在折腾,因为生活上的一些原因,总觉得一些沉闷。上周末我看知乎的时候,看到一个长期用滚动更新的 UNIX 系统是什么感觉,一位 FreeBSD 的用户做了回答,让我一下子又想念起了 FreeBSD。但 FreeBSD 对新硬件的支持实在是让人迥异,Intel 的显卡一直没有驱动,启动不起来 X。不仅如此,配置无线网卡驱动也要费一番功夫。听说 OpenBSD 在这方面做的不错,让我不禁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