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快照

Malden 重装出发

今天刚刚工作松快了一点,于是把年前就买的 2016 年 Filofax A6 活页给我的 Filofax Malden 本子换上。于是已经被我些满了的活页半,又回复了青春。

我从去年因为听《IT 公论》知道了一部名为《我的绅士时尚》的日剧,从这部剧里听说了 Filofax 手帐,后来研究了一番,从淘宝上买了个代购的 Malden Personal。通过去年的记录,是 2 月 11 日收到的。那时我立即“抛弃”了去年 12 月 31 日收到的 Midori Traveler’s Notebook,还亲自把之前的记录给誊过来。TN 也是很有名气的本子,当时我媳妇看到公司有人在用,就给我买了。我用了一个月,感觉用松紧带绑住的本子不是很正式,不大适用于上班。看了 Filofax,立马感觉一副商务范儿,就是我要的。

电影《一切都好》

2016 年元旦放假期间,我跟妻子去电影院看了三部电影。在2015 年的最后一天看了《寻龙诀》,在 1 月 2 日看了《一切都好》,在 1 月 3 日看了《唐人街·探案》。过去我不大去电影院看电影,因为没有多少动力。现在成了家,就有了陪妻子逛街的义务,去电影院是一种非常实惠的选择。过去不去电影院还有一个原因是不了解里面的构造,对我来说要去购票口买票、从取票机拿票、选座位等等,还有要进入一间漆黑的房间,之前我都没有独立操作过,有种不安的感觉。后来我回国后第一次看电影,是上个情人节,心想请妻子看个电影,才自己从手机上买了票。结果发现意外的容易,因此之后就不抗拒去电影院了。

Linux 下办公软件体验

前几天,因为有上级来检查,导致我下班晚不说,还要开车送领导回家,在路上又被布置了新的任务。由于时间比较晚了,我把必要的数据从公司导出来后,准备回家再去完成。这项工作到不难,就是有点繁琐的机械操作。总共有 17 个 Excel 表格,需要对每个表筛选后,从里面剔除一些数据,获得剩下的数据数量,统计成表。在公司我已经用 Excel 处理了两、三个表,回家后,我想这样的活,用 LibreOffice Calc 应该可以完成。

QC 所想

今天下午,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精益管理专题讲座。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关于 QC 项目评选的一些事项及标准,另一部分内容是关于精益工具的讲解。我主要关注的是第一部分,讲师讲解了上次行业全国一等奖第一名的幻灯片,分析了其中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通过讲师的分析,我有了一些感想。

重拾 Perl

最近,我开始重新学习 Perl,尝试用 Perl 来完成日常的开发程序。

原因是前几天听第 27 期内核恐慌时,主持人提到了 Perl 6。然后吴涛说起 Perl 时,感情很复杂。我当时心想,我对 Perl 的感情也很复杂咯。首先是对今天的程序员来说,Perl 太原始了,与 Python 和 Ruby 等语言相比,更显古老。回想起来,自从我学习了这两种语言后,我就再没有正儿八经用 Perl 写过程序。而我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脑,是在 2007 年,那个时候我正好开始学习 Python,之后就没有碰过 Perl。

考虑了一下更换 Wiki 引擎

刚刚想在自己的 wiki 上做些笔记,发现网页的速度实在是让我有些伤心。平时访问还好,但要编辑一个页面就要等很长时间,让脑子里想写的东西都快要溜走了。而且本来我也没想写什么长篇大论,想要的就是马上编辑、马上保存,结果今天晚上的速度让我很难接受。

探索新的世界

过去我在描述我的梦想时,提到过我想用 FVWM 来做我的窗口管理器。尽管考虑过几次 Gnome 和 KDE,但我最终还是决定不使用桌面环境。这两种桌面环境我都用过,Gnome 是我刚开始使用 Linux 的时候,我在 Ubuntu 上用的桌面环境。KDE 是我后来在 Gentoo 上尝试使用的桌面环境。相对比起来,KDE 比 Gnome 要漂亮,但我觉得 Gnome 比 KDE 要更加简洁,能让我更加的专注于工作。所以,既然我是个喜爱简洁的人,为什么不更简洁一步,使用窗口管理器呢?

转战 Arch Linux

上一篇文章中我说我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准备跑 UNIX 桌面。上周三电脑寄到,还没等拆箱,下午家中就出了急事,因此一直到了上周五晚上才开箱。

打开之后我首先看看默认的系统,是 Windows 7。我计算了一下系统性能得分,结果是 5.3,最差的一项是 Windows Aero 的桌面性能,其他的都在 6 以上。总体来说,性能差在了图形方面,还挺不错。按照一开始的计划,我打算在上面运行 FreeBSD 做桌面系统。我稍稍考虑了一下,没有选择备份之前的系统,这样虽然再次安装回 Windows 的时候回变成盗版,不过我现在有了比较充足的计算设备,也不打算在这台电脑上跑 Windows 了。之前我制作了 11.0-CURRENT 启动优盘,引导进去,开始的时候比较顺利。虽然没有无线网络,不过有线网络是没问题的,家里正好有网线插在台式机上,拔下来插到 X250 上就 OK 了。我过去用过两台没有网线接口的笔记本电脑,因此第一次觉得有线网络连接还是挺有用的。然后通过查资料,我能够用 iwm 来连接到无线网络了,这个开始不错。然后就是通过 ports 来安装了。问题出在了安装 xorg 上,安装完了运行 startx 启动后,第一次比较正常,切换到控制台似乎也不错,可之后再没有一次成功的。我安装了 FVWM,在退出了之后,屏幕直接就变黑了。我这时候才算是明白为什么论坛上人们不建议用 Intel 的显卡,因为有 VT 问题的含义。后来各种奇葩的问题都有,比如说周五晚上开机的时候出来内核错误,然后进入了调试命令行,根本不知道是系统的哪根筋不对了。那天晚上我觉得现在还不到在 X250 上运行 FreeBSD 的时候,就关了电脑,打算放弃 FreeBSD,明天装 Linux。

歧路?

昨天要写一个简单的 Ruby 小程序,来快速的对一些数据做出统计。之前用的 Atom 来写的 Java 程序,缩紧方面的设置还需要重新调整。我觉得有些烦了,就干脆关了,用 Emacs 来写。

圈子不同

今天从 Daring Fireball 看到了这个链接,其中一句话让我觉得比较有趣。作者评价了新发行的 BBEdit 11 收费升级的行为,说自己觉得开心,理由是因为收费,开发者需要提供更优秀的新功能来升级,而不是进行一些小型的变动来应付用户。作者举例:开发者为了加入新特性,更换了 BBEdit 从 1989 年就工作到现在的代码,因为这些代码不支持这次新加入的特性。App Store 里的所有软件都不需要再次付费,与 BBEdit 的收费理念冲突,因此 BBEdit 准备从 App Store 下架,要求大家从 Bare Bones 的商店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