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完工
这篇文章本来是昨天要写的,不过昨天忙着写密码学作业,一直写到今天早上四点多,所以只能放在今天来完成。
这个星期一的23:59是我们项目的上交截止日期。在此之外,我们还要在一个预定时间把项目的运行情况给TA展示一下。昨天下午就是我们小组展示的时间段。老师的原话是做一个demo,我之前以为是要上台作报告演讲之类的,还稍微有些紧张。结果就是我们三个人私下给TA运行一下程序,让TA知道程序运行正常,实现了哪些功能就是了。展示的时间是15分钟,结果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这篇文章本来是昨天要写的,不过昨天忙着写密码学作业,一直写到今天早上四点多,所以只能放在今天来完成。
这个星期一的23:59是我们项目的上交截止日期。在此之外,我们还要在一个预定时间把项目的运行情况给TA展示一下。昨天下午就是我们小组展示的时间段。老师的原话是做一个demo,我之前以为是要上台作报告演讲之类的,还稍微有些紧张。结果就是我们三个人私下给TA运行一下程序,让TA知道程序运行正常,实现了哪些功能就是了。展示的时间是15分钟,结果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这两天的专家系统课,让我越听越郁闷。
我在上这门课之前,对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这一块是非常向往的。人工智能是早就有印象,而我现在说起专家系统,最早的印象是凌志军写过一本书《中国人在微软》,里面讲的李开复早年在CMU读研究生的经历。说当时李开复的导师和其他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一直深信让计算机听懂人话是要用专家系统,像教小孩说话一样来让计算机慢慢学习。结果李开复独排众议,改用了统计的方法,结果把识别率提升到高达98%。这件事我之前也写过,我一直对这个故事有着深刻的印象,因为隐隐觉得如果真能做到这个底部,或许成就还无法达到CMU那帮人的水平,但这种研究已经很有趣了。所以这学期我发现专家系统课和另一门同样是必修的autometa课有冲突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个学期先修专家系统。
这学期的《密码学》课上老师喜欢用彩笔在白板上写很多笔记,我不喜欢用手写快速的抄英文,因为不光很慢,而且手会很累,因此就一直用ConTeXt来记录。又一次,在写公式的时候,突然想起了TeX发明人Knuth在主页上贴出的一张他的fvwm配置的屏幕截图来,里面是他在用Emacs编辑Plain TeX文件,内容大概是某本书的5.1.3节(不确定是不是TAOCP)。
昨天在查看blog的流量统计时,翻到了之前写的一篇文章。那时饭否刚刚开始自己停止了服务,官方上的说法还是几天后会重开。那个时候我也觉得饭否想避过那时的风头,等着过几天会重新开放,但没想到饭否会一直死到今天。
我在那篇文章里说,同样是无法访问,饭否是主动封锁,用户用什么方法都无法登录,而Twitter是被动封锁,只要能翻墙,还是可以使用的。当时我没有想到饭否会一直无法恢复,因此心里也没有现在这么肯定,也一直在担心。担心的点是Twitter在长期被封锁下,会导致中国用户的离开。我在Twitter上follow用户的原则是只follow我认识的,其它的一些名人什么的一概不管。确实名人们的Twitter会有丰富的信息,但也会让我的信息负载加重,反而影响了我对需要信息的获取。这个原则让我的follow列表长度保持在20之内,也就是说我经常交流的Twitter用户只限于不到20人。而里面经常发言的又更少了。如果这些人之中有人离开了Twitter,我的交流渠道就会大大减少。
上一篇文章说我这学期有一门课要三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完成一个小型的socket项目。
我们班上除我之外还有几个中国人,一开始我觉得都是中国人应该交流起来方便一些,不过本着与当地人接触并认识新朋友的精神,又觉得应该找当地人组成的小组。在思想斗争了有一个星期之后,终于在上交小组成员名单的截止日期的前几天下课后,抱着破釜沉舟、但试无妨的心态和当时坐在我左边的一个陌生人答话,问他有没有和别人组队,能不能和他一起工作之类。结果对方也是一个人,于是我们就先订下了项目。正说着话,这时又过来了一位中国人,问能否加入我们,于是我们三个人就组成了小组。
一个人对于编程语言也有自己的倾向,我最近和同学一起完成学期项目时,有了深刻的体会。
我们的学期项目是网络课上要求的,让我们写一个socket程序,让几个客户端可以通过服务器来玩NIM游戏。我们第一次小组讨论的时候决定用C来做。我同时修一门计算机组成的课,作业是用C语言写虚拟机。我看了老师给的答案后,感觉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一扫以前对C语言的恐惧心理,所以也信心满满的做了起来。
其实也不是最近,挺早之前就已经觉得时间不够用了。
小时候几乎没有这种感觉。我在小学阶段是以能熬夜闻名的,初中也是。小学起不知道怎么着,我写作业的速度特别慢。现在想来作业未必算很多(当然有很多例外情况),只是经常对写作业有种逆反心理,写作业时感觉不到快乐,反而书橱里的种种书籍,或者小时候对着台灯进行天马行空的幻想,则对我更有吸引力一些。
我们这学期的一门课是专家系统,在课上我们用Jess作为编程语言。我们的老师也算大方,把Jess的作者写的一本书《Jess in Action》全书影印下来给我们看,又把另外一本《Building Expert Systems: Principles, Procedures, and Applications》借给我们看。前几个星期,我因为第二本书是借的,就在一个周末把全书浏览了一遍,写了一篇文章。这个周末,我把第一本书带到学校,看了几章。
今天中午的时候看MT官网上在11月6日发布了一篇新文章,说是MT5发布了RC1版本。本来我是没什么兴趣的,但看到介绍说有了新的Theme──Pico,从截图上看也挺好看,于是就从另外一个域名上安装一下试试。
MT从3版本开始的安装程序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因此安装起来没有任何困难。但仍然是数据库的问题在困扰我:如果选择使用sqlite来做数据库,默认的数据库路径是Site Root/MT/db/mt.db,但默认情况下,MT目录下面并没有db目录。可如果没有db目录,安装程序在检测数据库的时候就会报错,因此必须手工创建db目录。我觉得程序应该可以做的更智能一点(或者说“不那么愚蠢”),解决这个不算是问题的问题应该不难。我印象里MT3没有这个问题,MT4就有了,现在MT5到了RC1版本还是有这个瑕疵。
这个星期一直感冒发烧,到了昨天晚上才开始好了一点,因此一直没有去体育馆锻炼。今天下午上晚课,感觉身体已经恢复的不错了,就去锻炼了一下。
在换完衣服往场地里走的时候,看到了一家人带着几个小孩来锻炼,不由得想起了我前几个星期一直在想的问题──什么时候在中国,健身才能成为人们的日常活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