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全面拥抱 AI?
其实原本想的标题是“为什么不能放弃抵抗,全面拥抱 AI?”,然后想想还是把“放弃抵抗”去掉吧,加上它给人感觉就像身处《黑客帝国》的世界里,人类已经没戏了的那种末日悲观感觉。
其实原本想的标题是“为什么不能放弃抵抗,全面拥抱 AI?”,然后想想还是把“放弃抵抗”去掉吧,加上它给人感觉就像身处《黑客帝国》的世界里,人类已经没戏了的那种末日悲观感觉。
上周我在 B 站看了这部电影的讲解,相当于从系列第一部快速讲下来的,让我对这一部的大意也基本了解。《碟中谍》拍的第 8 部,实际上的电影剧情不用看也基本能猜到,就是主角一行人完整一个紧张刺激的任务,当中穿插了伪装、奔跑、爬飞机爬楼之类的内容,然后在最后一刻拯救了国家/地球。我在看的那个介绍里,也点明了第 8 部电影里前几部的一些线索,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就曝光了 80% 了。
前两天经历了一次短暂的邮件服务的切换,涉及到邮件与日历两项目前国内已经快属于“非主流”的业务,值得一记。
事情的起因是我换了华为 Mate 70 Pro+,其实去年换了荣耀 Magic V3 之后,邮件与日历就没有配置好。邮件的问题是官方的应用不支持修改发件人地址,日历是官方应用根本不支持 caldav。我下面分别说一说。
注意:本篇讨论的是刚今年上映不久的电影,以下内容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上一篇写了《哪吒 1》的观影感受,今天陪女儿看了《哪吒之魔童闹海》(后文简称《哪吒 2》),也是我自己看的第二遍,把观影感受记录下来。说实话随着《哪吒 2》电影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出色,我感觉这电影也逐渐变得不好说了。说好话似乎理所应当,说坏话似乎有破坏国产动画电影的嫌疑。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我在第一次看完后的一些比较强烈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似乎再拖下去就写不出什么来了。
年初,我的老途观置换了一台理想 L9,因为家里之前有一辆特斯拉,因此就计划不安装理想充电桩,与特斯拉交替使用之前的特斯拉充电桩来充电。我之前在公众号上看过,说现在的特斯拉充电桩可以给第三方车充电,这次研究一下方法。当年安装充电桩的时候,安装人员告诉了我 SSID 和密码,也说了充电桩与我们的特斯拉车绑定了,只能给这台特斯拉充电。
应该是失望吧?
为了确保资源服务于人类,而不是爬虫等程序,人机验证的存在是必要的。大概在 2005 年前后,互联网上的人机验证机制就比较常见了。当然,最早我们在 Google 那种风格的登录窗口上可以看到,会给你显示两个英文单词,一个写的很清晰,一般是正式的印刷体,另一个比较潦草,也是印刷出来的,但有一定的扭曲。作为用户,正确的输入这两个单词,就代表你是一个正常的人类。这种验证方式背后还有一项很“浪漫”的目标——这两个单词是从扫描纸质的印刷物的过程中取出来的。有些部分扫描质量很好,机器可以辨认出来,有些部分扫描的质量较低,比如靠近装订的那一部分。把两种类别的单词放在一起,用户正确的输入可以清晰识别的那个单词,证明了他是人类,然后输入用户辨认的不清晰的那个单词,在大数据的作用下,辅助人们将不好辨认的英文单词人工来校对。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不清楚是谁最早说的这句话,它在网上流行了不断的时间。早期在 B 站的一些视频里看过,视频里集合了一些“世界漏洞”的案例。后来渐渐意思有些变化,意思是身边一些实体的运作看上去光鲜,结果深究发现,实际上也是凑合、应付……各种不靠谱,让你觉得它运作到今天还没有垮台实在是运气好到家了。
前几日读林海草原的一篇文章《广东大学生请假事件分析》,我就文章中提到“社会的戾气”这件事发了一条评论,进而与作者讨论到背后引导社会的“手”。作者发了我他之前写的一篇文章《警惕背后的那只手——读和菜头《重开博客》有感》(后面要提它,简称《警惕》吧),里面对“手”有所讨论,我这篇文章是我进一步的答复。
早上我打开《警惕》这篇文章看了一遍,发现这篇文章我之前读过。文中对互联网、app、博客等的观点我很赞同,不过作者对文章中“手”的讨论我一扫而过,没有深入思考,因为这类话题含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立场性,前者导致它很难被我想得明白,后者导致讨论到最后还是归因于立场,所以我没有敢深入去想这事。
前几天开封大学生夜骑,虽然主流媒体没有大肆报道,但在推特、乳齿象等线上讨论圈中被提到不少。我在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从推上看到有人问事情的详情,简单看了一下没看出什么来,也没有感觉到有我感兴趣的内容,就没有怎么关注。前天和昨天看了一下网上的消息,有些官媒反转什么的,不过网上这类假消息很多,我也持怀疑态度去看,没有百分百当真。总而言之,到今天为止我接收到的信息看,这件事请没有引起我讨论的意愿。我非当地的大学生,不了解真实的情况,推特上一些说是亲历着讲述的,我过去经验告诉我也不能百分百当真;也不是住在开封生活受影响的居民,仅凭网上不知真假的消息和自己的臆断来评价社会新闻,与我心中理想的价值观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