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烦恼
年初,我的老途观置换了一台理想 L9,因为家里之前有一辆特斯拉,因此就计划不安装理想充电桩,与特斯拉交替使用之前的特斯拉充电桩来充电。我之前在公众号上看过,说现在的特斯拉充电桩可以给第三方车充电,这次研究一下方法。当年安装充电桩的时候,安装人员告诉了我 SSID 和密码,也说了充电桩与我们的特斯拉车绑定了,只能给这台特斯拉充电。
年初,我的老途观置换了一台理想 L9,因为家里之前有一辆特斯拉,因此就计划不安装理想充电桩,与特斯拉交替使用之前的特斯拉充电桩来充电。我之前在公众号上看过,说现在的特斯拉充电桩可以给第三方车充电,这次研究一下方法。当年安装充电桩的时候,安装人员告诉了我 SSID 和密码,也说了充电桩与我们的特斯拉车绑定了,只能给这台特斯拉充电。
应该是失望吧?
为了确保资源服务于人类,而不是爬虫等程序,人机验证的存在是必要的。大概在 2005 年前后,互联网上的人机验证机制就比较常见了。当然,最早我们在 Google 那种风格的登录窗口上可以看到,会给你显示两个英文单词,一个写的很清晰,一般是正式的印刷体,另一个比较潦草,也是印刷出来的,但有一定的扭曲。作为用户,正确的输入这两个单词,就代表你是一个正常的人类。这种验证方式背后还有一项很“浪漫”的目标——这两个单词是从扫描纸质的印刷物的过程中取出来的。有些部分扫描质量很好,机器可以辨认出来,有些部分扫描的质量较低,比如靠近装订的那一部分。把两种类别的单词放在一起,用户正确的输入可以清晰识别的那个单词,证明了他是人类,然后输入用户辨认的不清晰的那个单词,在大数据的作用下,辅助人们将不好辨认的英文单词人工来校对。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不清楚是谁最早说的这句话,它在网上流行了不断的时间。早期在 B 站的一些视频里看过,视频里集合了一些“世界漏洞”的案例。后来渐渐意思有些变化,意思是身边一些实体的运作看上去光鲜,结果深究发现,实际上也是凑合、应付……各种不靠谱,让你觉得它运作到今天还没有垮台实在是运气好到家了。
前几日读林海草原的一篇文章《广东大学生请假事件分析》,我就文章中提到“社会的戾气”这件事发了一条评论,进而与作者讨论到背后引导社会的“手”。作者发了我他之前写的一篇文章《警惕背后的那只手——读和菜头《重开博客》有感》(后面要提它,简称《警惕》吧),里面对“手”有所讨论,我这篇文章是我进一步的答复。
早上我打开《警惕》这篇文章看了一遍,发现这篇文章我之前读过。文中对互联网、app、博客等的观点我很赞同,不过作者对文章中“手”的讨论我一扫而过,没有深入思考,因为这类话题含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立场性,前者导致它很难被我想得明白,后者导致讨论到最后还是归因于立场,所以我没有敢深入去想这事。
前几天开封大学生夜骑,虽然主流媒体没有大肆报道,但在推特、乳齿象等线上讨论圈中被提到不少。我在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从推上看到有人问事情的详情,简单看了一下没看出什么来,也没有感觉到有我感兴趣的内容,就没有怎么关注。前天和昨天看了一下网上的消息,有些官媒反转什么的,不过网上这类假消息很多,我也持怀疑态度去看,没有百分百当真。总而言之,到今天为止我接收到的信息看,这件事请没有引起我讨论的意愿。我非当地的大学生,不了解真实的情况,推特上一些说是亲历着讲述的,我过去经验告诉我也不能百分百当真;也不是住在开封生活受影响的居民,仅凭网上不知真假的消息和自己的臆断来评价社会新闻,与我心中理想的价值观相悖。
今天从小红书首页看到了一篇,说影视飓风的 Tim 在之前接受采访的时候暗示过离婚的事。读了标题我以为是说他之前有过一段未公开的婚姻,点进去才得知他和小鱼离婚的消息,于是去了 B 站他们的账号看到了动态里的“官宣”。
就在今天上午的 9:30,我短暂的感受到了一阵饥饿。
乍一听有点奇怪,不过我已经超过两天没有进食了。7 月 29 日我出差,晚上放纵了一次,点了很多烧烤(有我的最爱——腰子)、甜食、奶茶,自己独自在房间享受,第二天起床后右脚的后跟再次疼痛。一开始我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是典型的跟腱炎又犯了。不过这次因为挺奇怪,之前没感觉有很剧烈的活动,我中间开始猜测是不是中风,越想情绪越低落,然后查资料,最后开始决定更加积极的断食。
昨天在写《记日记的习惯》这篇文章时,提到了 Day One 的博客上有很多其他人使用 Day One 的案例和一些日记主题的文章会让我很有收益。找博客网址的时候我打开了这个页面,并顺手浏览了一下近期的文章,看到了一篇文章的标题挺感兴趣,于是就打开了它并在今天完成了阅读。读下来是非常好的文章,值得分享。
前两天我重新买了一年的格志日记的会员,想尝试把记日记切换到格志。之前我在 Day One 上写,感觉 Day One 的每年订阅费用不低,心想是否可以“消费降级”一下。
其他日记软件我唯一了解且比较信任的就是格志了,几年前因为读了对他的作者的访问而了解了这个软件,之后看它不断演进,一直对它比较有好感。原因一是它的作者对日记这件事有思考,且一直专注于日记这个赛道多年;二是它近期开展了订阅制,软件的存续更有保障;三是它支持苹果和安卓两种设备。之前短暂使用华为 Mate 50 Pro 时尝试过一些其他的日记应用,多数不符合我的使用习惯,而且因为存续时长、名声问题,我不大敢用它们,非常担心某天突然停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