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优秀的计算机桌面环境
昨天看Google Reader的时候,看到了LinuxToy发的一篇文章:《GNOME Shell 模型设计图》,里面贴了Topaz Brainstorm在Gnome-look.org上发表的两张Gnome Shell的设计图。根据原作者使用的GFDL协议,我把那两张设计图传在这里(点击可放大):
昨天看Google Reader的时候,看到了LinuxToy发的一篇文章:《GNOME Shell 模型设计图》,里面贴了Topaz Brainstorm在Gnome-look.org上发表的两张Gnome Shell的设计图。根据原作者使用的GFDL协议,我把那两张设计图传在这里(点击可放大):
今天收到了一封来自Unix-Center.Net的邮件,邮件内容为号召大家为Unix-Center捐款。Unix-Center的创始人蒋清野也在官方blog发表了一篇内容相似的文章:《Unix-Center.Net需要您的帮助》。
前几天听说饭否又关闭了,一直没当回事,大概是因为在今年六月四日饭否已经关闭过一次了。说起来,国内的网站自己局部删除文章、弃车保帅的做法已经很常见了,但像饭否这样的一下子把整个站点都关闭了,这还是为数不多的“壮举”。
昨天在写文章的时候,提到了Google Wave和谷歌翻译助手以及维基百科的结合,顺便让我想到了一件事情。
先说Emacs。在一些人严重,Emacs可以算是个完善的工作环境了。除了日常的文字编辑之外,Emacs可以上网、操作ftp、运行shell、远程编辑、上irc、上usenet、玩游戏……这一切都已经超出了一个编辑器的范畴。而Emacs以编辑器为基础,竟然也可以很好的完成这些工作,虽然有些不可思议的感觉,但又让人觉得很自然。
今天一早看Google Reader,最先看到了Linux桌面中文网的文章,介绍了Google新推出的操作系统。今天上分布计算课的时候,老师又提到了这个新玩意。然后就是晚上看Google Reader的时候,看到了keso的一篇新文《东拉西扯:Chrome OS不是一款软件》。其它的评断我觉得无所谓,但keso的这篇评论又让我感觉到了一点奇妙的东西。
我在上个月写过文章提到了Google那时新发布的Translate Toolkit。当时我试着用它翻译了几段文字,发觉它相当好用。而且它还支持直接从网页、Wikipedia和Knol上把页面抓下来作为翻译项目。不过今天我用它的时候,发现了两个过去没有发现的问题。
今年四月份,我写过一篇《我喜欢剧透》,提到我希望有个“剧透网”,让人们像维基百科一样贡献自己对于一个电影的情节的记录,以便查询。
今年六月,这篇文章有人留言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剧透网”,是一个多人的blog。我当时去了那个网页看了一下,果然是一个blog,目前只有一个作者,写的剧情介绍基本上符合我的想法。不过我当时留言婉拒,原因有二。一是我没什么精力写一些严格表述电影剧情的文章。本来我想的剧透网的形式是wiki,这样我没有时间,也可以不管是否精确,只把目前知道的写成一个条目,以后有时间再改,或者由别人来完善。如果是blog的形式,我习惯把一篇文章写成形之后再发布,而且别人只能以留言的形式给出建议,不能直接完善条目。这样时间上我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维护我写的文章,是挺不负责的。
另外一个原因更为重要,就是我担心这个剧透网只不过是创始人一时的兴趣。除了创始人以外,没有其他作者。这样的网站能坚持多久,我心理还存有疑问。经过之前种种失败的经历,我不想随便就把自己的热情燃烧起来,等到发现一场空的时候再难受。于是我就暂时决定观望一阵。
已经忘了这是第几次了,系统提醒我的硬盘空间低了。
这种情况在我过去在国内用Windows 98的那阵子时遇到过。那是家里的第一台电脑,97年买的,奔腾166MHz,16M内存,硬盘早已忘了具体大小了。买电脑之后的两年中,我对计算机的了解突飞猛进,因此我经常捣鼓一些东西,最后印象里在初一的暑假终于让电脑成功的显示了这种提醒。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受不了时不时弹出的这种提示,用Windows 98里提供的磁盘压缩工具,把C盘压缩了,当时一下子出来了很多空间,可惜计算机的速度已经慢多了。
今天早上在Google Reader上看到一点挺让人郁闷的事情:周曙光写了一篇文章《GFW在草泥马和绿坝的推广下已经很有名了》,里面放了一位14岁的名叫jiehan的初二学生制作的介绍GFW的非常不错的幻灯片。然后我点进了jiehan网页的链接,发现页面上目前显式这样的内容:
看了上面的话,我有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原因是我之前就从Twitter上看到过他的一篇tweet:“妈妈叫我删掉这篇文章, http://jiehan.org/archives/229 我不想删,大家说呢… 有没有违法内容?”。而那篇tweet里面的链接我印象里好像是一份要求学生必须国庆活动的的文件。
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前几天找关于Movable Type的文章的时候,又看了一些王建硕的blog文章。他的blog的一个特点就是自从王健硕在2002年9月11日开始写的第一篇文章后,一直到今天基本上是每天一篇,几乎从未间断过。累计到了今天,王健硕的英文blog一共积攒了2418篇blog文章,在我看来是相当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