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房间》

刚才写上一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蔡智浩在Twitter上follow了我。我当时正在写回忆的文章,写到了我在十年前刚上初中,晚上放学后被老师留下,骑车经过泉城广场时,但到大屏幕在放新闻联播的时候的感想,于是立刻就想到了蔡智浩的《房間》这篇文章。

我特别喜欢蔡智浩的《Taiwan 2.0》与《布洛卡區》这两个blog。自从发现了它们之后,我把历史记录找出来,读了大多数文章,感觉非常受启发。

《房間》这篇文章是蔡智浩回忆早年生活的文章。写到他在二十年前从国内求学时的日子。引起我共鸣的是他在中学时期成绩并不理想,正好符合我在1999年刚上初中时的心情。蔡智浩在屋内折纸飞机、听鬼故事、搞计算机编程、逃避白天拥抱黑夜,好像是通过做这些事情来发泄郁闷。这些方式,有的我也经历过,比如编程、听鬼故事、喜欢黑夜,有的则与我无关。但宣泄的心情是类似的。在自己的屋子里,没有别人,可以勇敢地忘记平日里平凡的自己,让想象的翅膀带我们进入自己的世界。

国庆:1999年10月1日

这两天有晚上上床小睡一会的习惯。如果白天精力消耗过度,就直接睡到第二天6点,如果白天精力消耗一般,就过一会就起床,继续搞一阵子。

刚才躺在床上,听到隔壁朋友在看阅兵式,脑中不禁思绪万千,觉得要下来写一点了。不过因为身在国外的缘故,现在我越来越对这类活动不感兴趣了。像奥运开幕、春晚之类的我都有意的不看。最多到后来下载了一次奥运开幕看了一下。所以我说的不是阅兵,而是10月1日这个日子。当然也和阅兵有一定关系,因为我们国家每10年进行一次大庆,我们也大概会有一次大型的活动,来表达我们莘莘学子对祖国的拳拳之情。而我这次自然想到的,则是10年前的10月1日发生的事情。

翻译维基百科的Xcon条目

今天下午上了一节《专家系统》的课。这节课是这个学期的第二节。上节课讲了学期的大纲,因此这节课才开始接触实际内容。

一节课听下来,感觉受打击不小。在往下一堂课的教师的途中,我边走边想:“上节课我都获得了什么知识?”结果却令我沮丧,我没有任何概念上的东西。感觉老师讲得、课堂笔记都很零散,一点重点都抓不住。唯一记得的大概就是教授在讲一个名为“Xcon”的东西。

新学期的课程

上周四是我们2009年秋季学期的第一天。虽然带着对于假期生活的种种不舍,我还是收拾心情,回归了日常的学习生活。

这学期我目前选了五门课,课程比较紧。我之前的经验是,一学期四门课是比较紧张的争创水平。现在的课程还没有完全定下来,我先观望一阵,如果觉得撑不住了就注销一门。

I Wanna My Tweet Archive

twitter-screenshot回来这边已经几天了。比两年前的第一次出国的激动紧张相比,有点更加怀念在国内的日子。说来也怪,在国内的时候没有感觉到什么,反而觉得不如在国外舒服。现在倒是经常能回味在国内生活的点滴,如果有机会可以选择是要国外的生活还是国内的,我可能会选择国内的吧。

改签

我从北京到温哥华的AC030航班因为故障原因推迟起飞了一个多小时。本来应该在温哥华时间中午12点整到达的飞机,这次落地是下午两点多了,这样就赶不上下午一点半起飞的从温哥华到温尼伯的航班了。加拿大航空公司为我们安排了改签,结果我要从卡尔加里转机,还要在卡尔加里住一夜,当然费用都是加航支付。

“回”加拿大

从7月23日到达北京,到现在的五个多星期的时间,就像是瞬间就过去了。明天早上,我就要乘坐去北京的火车,去坐飞机了。今天下午,在父母的帮助下,把东西放进了一个大箱子和一个手提包之中,书籍也打算带上几本,放在我的书包里带过去。不过还没有决心是不是要多带上两本。

马勒戈壁的

母亲的师弟的孩子想出国,今天请了我们去吃饭,一来向我们问问经验,二来他们同学也叙叙旧。中间吃到一半,我突然感觉腹中不适,于是又去了一次厕所。

正在爽的时候,忽然回想起在加拿大上厕所的情形,那边的厕所设备齐全,干净卫生,看来这里也不惶多让。突然,我想起了一点──加拿大的厕所都有卫生纸的,这里有没有?我赶紧环顾四周,于是有了一种如坠谷底的感觉。没有卫生纸,而我来这之前竟然一点顾虑都没有。这可怎么办?

Out of Blog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我是基本不能在家里写blog的。这次回国,7月24日抵达的北京,在这几天内,除了这篇文章外,只有两篇文章。我的另一个英文blog上的最后一篇文章写于7月27日。英文blog放的就是每日一篇的生活流水账,停止更新的原因大概也明显──家里的生活千篇一律呗。这个中文blog的作用是把生活中值得记录的想法提取出来,生活都千篇一律了,更别提提取了。

我最喜欢的广告之一

其实一直想说说这个的,只是一直没有时间,也没想到真的可以找到相关的资料。这份广告就是我往返加拿大乘坐的航空公司Air Canada的广告(YouTube视频在后面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