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GSeeker新作者关于“信息过载”的观点
GSeeker有人接着更新了,是一个好消息。但我们发现GSeeker的RSS输出又恢复成刚开始时的部分输出,自然就从留言里请求全文输出。新的作者Hong Xiaowan(以下简称Hong)今天发表了一篇公告“全文输出和信息过载”,提到了RSS输出的问题。这是作者说的:
GSeeker有人接着更新了,是一个好消息。但我们发现GSeeker的RSS输出又恢复成刚开始时的部分输出,自然就从留言里请求全文输出。新的作者Hong Xiaowan(以下简称Hong)今天发表了一篇公告“全文输出和信息过载”,提到了RSS输出的问题。这是作者说的:
前天和Garson去了一趟学校的书店。他是一直想弄点回国的纪念品,而我是搬家后一直找不到一个钥匙扣(哪怕一个环也好~)决定去书店看看有没有类似工艺品。结果我们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找到了我的钥匙扣和一个飞盘。
这两天搞得轰轰烈烈的firefox3下载日,于温尼伯当地时间中午12点整开始。之前我报了名,主要是因为想在自己不忙的时候给Mozilla助一下威势。今天早上由于看到了下载的人会得到一个证书(估计是一个网页写上你是第几个下载的),于是想到如果能弄上个前几名也算挺有面子的事。再加上中午12点实在也不是什么忙的日子,于是我就在iCal里设置了一个闹钟提示自己。
最近一直感慨自己的记忆力下降许多,经常想着做一件事,到时候却忘记了。而且由于搬家时要做的事情十分琐碎,于是我不得不Keep一些Todo List,并通过iCal来安排一下日程。但毕竟不是在哪里都方便背着MacBook的,而且MacBook本身的蓝牙功能也比较完备,因此我一直想找一款可以和我的Nokia E50蓝牙同步日程的软件。
RSS带来了一个获取信息的新纪元应该算是不为过。想当初我第一次用RSS阅读器时(那时用得就是Google Reader)是2005年,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没法形容。当时以为RSS应该势如破竹的成为大家首选的阅读方式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两年后的今天,我身边的人们依然不知道RSS为何物,依然不知道阅读器有什么用。网上有很多人也赞同RSS阅读是一种小众阅读方式。但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就没有人来用,我今天想到了一点理由,那就是人们上网的目的不同:我身边的很多人把上网当作一种娱乐的方式,而不是信息交流的手段。
今天(以温尼伯本地时间算)是网上流传的RSS Day,目的为号召人们使用RSS来高效的从网上获取信息。为此,Daniel Scocco专门建立了一个网页(英文),给大家提供关于RSS的知识。相对于如何使用RSS来说,为什么应该使用RSS更是一个大问题。因此Daniel做了一个短片,形象的像大家介绍RSS的好处。大家可以去http://rssday.org/看,相当精彩、风趣。
一年前我有感于周围的人不会用RSS,写了一篇post《好的blog阅读习惯》。当时承李笑来老师瞧的起,在blog上予以推荐。后来服务器受攻击,我也一直没有恢复成功,虽然觉得可惜,但也只好忍痛舍弃。现在想想那篇文章种讲到了RSS订阅的重要性,于是把它做成静态网页,放在这里。这里要感谢网上那些遵守协议以及没有遵守协议的转载者,从某种意义上保留了我的文字……
一直以来想表达我对国内所谓“愤青”们的感觉,今天看到RFA对王千源的采访里王千源说的一句话,感觉十分恰当的表达了我的想法,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中国人现在这种很奇怪的“愤青”状态是心理不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变态的所谓爱国方式,但实际上绝对不是在爱国。他们标榜自己,攻击别人。
首先说明一下,这次的思考挺邪恶的。而且思想也挺琐碎的。
起因是我最近上了校内,上面有很多关于最近事件的讨论。有很多人写了或者分享了各种檄文日志,号召通过各种各样的行动(比如抵制)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与爱国心。其中不乏一些豪言壮语,足以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以为自己回到了“狼牙山五壮士”那个年代。因为校内的实名制好处,当我看到这些日志时,我就知道了是那位同学发表/分享了这篇日志。联系到我印象里这些人的日常行动,我便思考了这个问题:成绩不好的人,是否有资格谈爱国?不努力的人,是否有资格谈爱国?
今天穿过University Centre回家,刚进门看到们里面冲着我的另一个方向摆着一块牌子,旁边站着一个面容不善的大汉。
当时我正纳闷,结果一拐发现过道的另一端也摆着一样的牌子,旁边站着两位女士。当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牌子上写着“Free Tibet”。万一这帮人缠着我给我讲西藏问题怎么办?当时在往那边走的途中,我脑里想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方式,该怎么回答都想了不少,像“我想我比您更了解中国的情况”、“我对政治没有兴趣”和“我不了解具体情况,不想参与”之类的。可想而知的是,我越往那边走就越紧张,攥紧了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