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Pro 办公体验

之前的一篇文章写到,我最近再尝试使用 iPad Pro 连接外置设备来办公。几天测试下来,有少许心得,简单记录。

连接之接口方向

我一开始不确定我的 iPad Pro 是否可以接外设,因为我曾经用它来连过。当时印象里这一台是支持的,可当我把它连到我的绿联 dongle 上时,发现没什么反应。直到我看到这个视频,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我又做了尝试。发现我之前通过 Magic Keyboard 的 USB-C 接口连接时,可以充电,但是没有任何反应。只有插到 iPad Pro 自己的 USB-C 口上面,才起到作用。这一点虽然无奈,但我不大喜欢,因为 Magic Keyboard 的 USB-C 口和 iPad Pro 的正好相反,可以做到左右各一个。这样桌面走线会很自由。只能 iPad Pro 来插,差了点意思。而且如果可以做到的话,完全可以把 Magic Keyboard 当作 dongle 的一部分,移动设备改成 iPad Pro 本身,这样从便携的角度上也有了发展进步。

也谈 Final Cut Pro for iPad Pro

今天从 YouTube 上面看到了苹果的广告,说是苹果推出了 Final Cut Pro 和 Logic Pro 的 iPad Pro 版本。我一开始没有意识到是今天的新闻,结果稍后从 RSS 阅读列表里看到了很多介绍的文章,才明白这是今天的消息。

MWeb 似乎不错呢

之前的文章刚说了,我对目前没有 Ulysses 可以用感觉比较可惜。然后今天在上网的时候看到别人的 iPad 使用介绍,提到了文本编辑工具 MWeb、iA Writer 等。我想起之前曾经下载使用过,后来因为功能跟 Ulysses 重复就没有一直用。现在还没有订阅 Ulysses,不妨试一试 MWeb。

MarsEdit 5

刚才升级了 MarsEdit 5。最直观的感觉是和上一篇文章有关系,一些过去用过的软件,我希望可以再次用起来。尽管我电脑上安装了 MarsEdit 4,但 MarsEdit 升级有优惠,我因为上一篇文章的关系,直接就下单了。

我近期用 MacBook Pro 少了,因此都有点记不清楚上面安装的应用。MarsEdit 我安装的 5,竟然是从 MAS 安装的。而我的 1Password 上记录的版本 4 的序列号,明明是在 Red Sweater 官方网站购买的。我尝试恢复购买,结果失效,后来才想起来正确的升级方法,删除了 MAS 的版本,从官方网站下载了最新的应用,通过输入序列号的方式完成了升级。

昔日辉煌岁月

这两天做试验用 iPad Pro 连接单位的显示器完成一些工作,因为想写一篇博客,又一次回忆起过去的用法(难看)。

这次引发我怀念的是 Ulysses 这款应用。曾经的我有一段应用/服务自由的日子,看到评测里或者实际上用起来比较不错的软件或服务,我一般倾向于把它收入囊肿,前提是价格不会太离谱。这也导致我曾经屯了一批现在看来也用不上的软件,比如 BBEdit。或许是看到 John Gruber 的网站上说他使用这款软件,因此尽管我不缺一个编辑器,还是找机会购入了它,但我一共使用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Ulysses 曾经是苹果平台上最优秀的写作软件,特别是在早年,苹果软件还没有现在这样烈火烹油一样的繁荣,Ulysses 已经鹤立鸡群。到目前为止,Ulysses 也可以算做最优秀的一批。我当时正好缺一个可以随身写博客的工具,于是 Ulysses 就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查了一下我过去的博客,我在 2016 年就已经开始买了,那个时候还是买断制。然后到了订阅制,因为老用户优惠,我一直用到了 2021 年底,然后就没继续订阅了。

Firefox 还是最安心的

今天读 RSS 的时候看到,看到了 Opera One 的消息。之前了解过 Opera 这款浏览器,现在看到有了新的设计,于是再次调查一番,而且特别想知道跟 Brave、Vivaldi 等浏览器之间的差别。这个过程中从网上找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 Vivaldi 是最好用的桌面浏览器》。这样一个标题让我产生了兴趣,于是就研读了一下子,并对 Vivaldi 浏览器产生了一些兴趣。

用 iPad mini 来代替手机和笔记本

晚上在 YouTube 看到这样一个视频,标题是 I Replaced my Phone and Laptop with an iPad Mini. Here’s How it Went。对这一类的设备使用我一向很感兴趣,于是马上点进去看了。

视频探索了使用 iPad mini 来用作电话和电脑的场景,对使用的便利性进行了作者角度的探讨。我觉得有些启发,特别是作者把 iPad mini 连接到显示器到使用方式,给了我一点灵光一闪的感觉。作者说 iPad mini 有一个弱项,就是连接显示器只能镜像显示,导致显示器上的画面两侧有很粗的黑边,而 iPad Pro 等一些高版本的 iPad 则可以扩展显示,解决了这一问题。看到这个场景,我切实考虑了用我的 iPad Pro 办公的可能性。

考虑切换维基程序

曾经我把个人维基的应用程序从 MoinMoin 切换到了 MediaWiki,现在我几次考虑要更换回来。

最大的问题还是出于保密需要。我之前感觉我需要保密的东西,就是在一些不大适宜让大家知道我知道的记录,比如一些成人的内容,但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事情正在起变化。现在我由一个大学生变成了一个中年男,有了媳妇当了父亲,一些事情,在当今社会对男人来说,已经不再是负担,反而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了。但是,当我近期开始维护起维基的时候,我想起了里面还是记录了一些个人隐私方面的内容。是真正的隐私,涉及感情的文字(比如曾经的情书之类的)。

恢复维护个人在线维基

今天我尝试重新开始维护我的在线维基

我写个人的在线维基的历史也挺长了。自从我在维基百科上体验了 wiki 之后,一直对维基这个应用很有好感。全人类共同编写的百科全书,一听上去就令人心潮澎湃。看了一下我在维基百科上的编辑记录,我在 2003 年 8 月 8 日开始了第一次编辑,从 2006 年开始比较频繁的编辑。在个人使用方面,我当时没有想到场景。后来跟小伙伴考虑搭建一个网站,整理一些比较有深刻含义的歌词,我想到了维基这个工具,于是使用 MediaWiki 搭建了“歌词诗意”这个网站(现在已经没了)。后来我尝试使用 UseMod Wiki 来维护我的网站首页,再之后到了 2010 年 2 月 7 日我终于使用 MediaWiki 搭建了自己的维基

体验 GNOME 3.38

昨天我的 openSUSE Tumbleweed 又一次在休眠唤醒时锁死了,而我对于这种事情一向没大有耐心,所以干脆考虑换一个更加保守的发型版。最近我在用的只有 openSUSE 和 Debian 两种,其他的常用发型版,我稍微能习惯的又太激进,常常会不稳定,毕竟影响工作。新内核、新底层的一些特性,我目前的理解是适配新硬件,如果我目前在用的硬件跑 Linux 4 能很好的运行,那么升级到 Linux 6 的好处也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