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 Journey 不容易
通过 Proxifier,总算在 Windows 下面成功登录了 Journey,可以把手机上的条目给同步过来 了。近几年,自从我有了安卓手机,我就在Joruney 和 Day One 之间反复横跳。
企业微信使用有感
副标题:我为什么暂时放弃使用企业微信。
公司里使用企业微信已经几年了,主流部门依旧处于使用的初级阶段。很早之前公司的信息部门就建立了企业微信账号,并且把我们全体职工,甚至我们服务的客户,按照组织架构统统拉进了企业微信当中。开始时还没有很习惯,后来我需要联系一个没有电话的同事,知道从企业微信里面可以方便的找到电话号码了,这一点挺不错。之后大概一、两年前,公司下通知,要求解散微信中和工作有关的群,统一在企业微信中建群,于是我们响应号召,把群移入企业微信。再后来,公司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把一些功能的入口也放在了企业微信的工作台上去。这就是我们公司目前使用微信的现状。
重启 Emacs 配置
昨天晚上,我想尝试一下在 Eamcs 里面运行 notmuch,结果不行的是发生了错误提示。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只好先把 mu4e 的配置给注释掉,doom sync 后重启 Emacs,然后错误依旧;然后我注释掉 notmuch,重新还原 mu4e,结果还是不行了。这事我一筹莫展了。正好,近期看到一个系列视频,名为 Using Emacs,看到里面讲的这位老师的 Emacs 是用的自己的配置,是属于 Emacs Starter Kit 的风格,使用了 Org Bable,不过简单很多。这个系列的视频不是从启动、退出、移动光标开始讲,假设观众有了基础的 Emacs 知识,然后讲解如何从头开始配置一套 Emacs 配置,而且涵盖了非常多方面的内容,但又不过分沉重,感觉很适合我的需求。我心想这大概是个不错的机会,来尝试一下自己配置一个现代的 Emacs。所以我把之前 Doom Emacs 的配置文件换了个位置,然后从零开始了一个新的配置。
电影《刺杀小说家》
本篇文章有剧透内容,请斟酌阅读。
这是我近期看的第三部电影,是在 2 月 19 日晚上看的。这次电影院里的人明显少于初一那天,因此观影体验还算不错。
初一看电影进场的时候,我听旁边两位小伙子讨论起这部电影,听他们的语气,对这部电影非常期待,具体怎么说的我现在记不清了,大概是效果非常棒之类的。从那时候对这部电影第一次有了印象。之前在影院看到过介绍短片,大体了解了一下剧情,猜测应该就是那种小说作者通过小说影响现实世界的故事,这一个创意 Z 大的《无限恐怖》已经实践过了,不新鲜。后来又从网上看到了新闻,拿好来坞特效大片来比,意思是团队长时间在特效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效果还不错,这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第二个印象。
电影《唐人街探案 3》
这是我近期看的第二部电影,是大年初一在电影院看的。说实话,这部电影我们期待了一年,因为去年大年初一的票我们就已经提前买好了,结果因为疫情,电影院不开门,联系的我们给退了票。当时买票的时候还买了万象影城的会员,因此今年虽然票价挺高(我忘记了去年的票价了),但我们没有实际掏钱。
电影《拆弹专家2》
本篇记叙文章含有电影内容的剧透,如果介意,请勿继续阅读!
今年 2 月 5 日,我和妻子看了《拆弹专家 2》。自从疫情爆发,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主要也不是为了这一部电影,而是恰好能抽出时间,从在映的电影里选了这一部感觉还能看的过眼的。我没有看过《拆弹专家 1》,所以只是针对这一部电影记录一下观感。另外,因为之前一直没有想写字,所以半个月没有把感受记录下来,到今天再记录,剧情、感情都有做淡化。
Hello, Org2Blog
今天下午在 #archlinux-cn 组里 CSSlayer 的帮助下,解决了 Emacs 无法使用 Fcitx 5 输入中文的问题。刚安装好后配置过一次,那次好了,但之后又莫名其妙的不行了,让我很苦恼。今天在 CSSlayer 的指导下,安装了 xorg-fonts-misc 包,就又恢复了。果然和之前网上看的一样,Emacs 无法输入中文和字体设置有关。
联想 Yoga 14s
用了这台联想Yoga 14s 电脑已经有几天了,简要做个记录。
购买
买这台电脑算是我的一个反复横跳的行为。我又觉得很希望用 Linux 系统。之前我买过 ThinkPad X250,就是为了玩 Linux。我使用 Linux 的经验在这个博客上也写过不少。在我自己的收入可以负担的起部分软件的费用后,我对计算机系统就不存在经济上的因素了,目前写代码的时候也不算太多,因此用Linux纯粹为了娱乐、好玩。对我的工作来说,最合适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macOS是源自于之前长期使用的经历,不过 macOS 系统一是时间长了感觉到死板,二是随着升级也感觉越来越不是那么回事。目前主要是有些上面的专属软件我挺想用,不过也在渐渐的适应替代品。常常回想起2008年初的那个冬天,如果不是那一台Dell XPS M1330笔记本不争气,显卡硬件坏了,我应该不会与macOS有太多交集吧,想想从那时一直用Linux(还是Gentoo呢)用下来,该是多么特别的一段经历啊。
笔的韵味
很久没有写博客文章了。现在我也想开了,有些想法和值得记的事就放在 Day One 上面。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我开始广泛尝试各种笔记记录的地方,包括 Obsidian、OneNote、Notion……结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不成体系,越发不得要领。手里别提今年重新开始用的 Filofax 手帐本,能写的地方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