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手机居然成功录入了小区的门禁卡
我保留当前使用的红米手机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目前只有它可以复制我小区的门禁。现在谁都不想出门时多带一张卡,很容易就丢失。我很早前就想尝试用手机的 NFC 功能复制了,结果尝试过 OPPO、华为当时的旗舰手机,最终都失败了。从网上搜索,猜测是我小区的门禁卡属于加密的那种,除非使用特殊的仪器否则很难复制。我看了看,一起的价格倒是不贵,就是步骤太繁琐了,而且也不确定是不是真的可以解决我小区的这种情况,最终我没有尝试。
我保留当前使用的红米手机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目前只有它可以复制我小区的门禁。现在谁都不想出门时多带一张卡,很容易就丢失。我很早前就想尝试用手机的 NFC 功能复制了,结果尝试过 OPPO、华为当时的旗舰手机,最终都失败了。从网上搜索,猜测是我小区的门禁卡属于加密的那种,除非使用特殊的仪器否则很难复制。我看了看,一起的价格倒是不贵,就是步骤太繁琐了,而且也不确定是不是真的可以解决我小区的这种情况,最终我没有尝试。
前两天,看到竹林里有冰博客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的博客被完整地反向代理,并自动翻译成了繁体中文》,里面提到了 Umami 网站访问统计工具,我有段时间没有在自己的网站上用这些应用了,心想放一份也不错,于是就调查了一下 Umami。
先做个预防,本文中含有我心中的民族主义情绪,也有一些我这些天心中积攒的不满,字里行间可能不会招一些人喜欢。
几周前的一个周五,我和妻子吃坐在电视机前吃盒马生鲜买的小龙虾,妻子请我打开了电视机,她在手机上投屏了一个马东主持的娱乐节目。我之前没怎么听过,看名字叫《喜人奇妙夜》。看了一下我感觉应该和《欢乐喜剧人》差不多的性质,其他的一概不了解。一开始我没什么跟踪节目的兴致,后来边听边看,看完了第一个作品《熬人奇妙夜》之后我产生了兴趣,加上里面参加演出的有我之前就知道的刘旸,所以我就这样看了下去。看的过程中我得知这个节目是刚开始播,我算是比较早的观众了。
前两天在 YouTube 首页看到了这一个广告,不确定是什么时候推出的了,凭感觉来说应该是最新的一期。它属于 Apple at Work 系列的一集广告,主角是一个小团队,似乎是设计制作包装盒的几个人。每一期广告都有一个主题,比如在家工作等等,展示苹果的当前主流设备和应用在工作中的妙用,比如 iPhone、iPad、iMac、FaceTime、iMessage。这一期的题目是 Out Of Office,明显属于远程办公的范畴,其中一人因为脚受伤没有跟团队出国,在家中用上了 Vision Pro。
邮件列表在今天虽说不是流行的发布工具,但也不是没人使用,我感觉比博客少不少,但是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很多邮件列表的维护者都有技术背景,很多列表的内容都是我愿意阅读的。其中我阅读并付费时间比较长的一个是赵赛坡的一系列列表。
这本书,可能我的印象有误,似乎是他博客内容的总结,之前是已经公开的内容。刚才重新搜索了一下他的网站 xiaolai.com,发现他很多著作在网站上都公开了,也包括这一本。
上一篇文章中说,我要写一写近期在微信阅读里读的书,否则他们就会全部从我脑海中流失了。有一种说法,是人不会忘记东西,它们无法被回忆起,但终将有一天从你脑海中浮现。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固然好,但不受控制的浮现回忆也不是我想要的。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很多内容我吸收的很少,到现在也淡忘了许多。我目前为止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人生的苦难不可避免。不要幻想拥有完全幸福的人生,人生中遭受的苦难是正常的、客观的,与你自己无关。只有接受了这一点,才可以正视它,不会产生逃避的心态,会导致自己越来越糟糕。只有正视它,才会真正克服这一点,跨过这个坎。
这篇文章也算是一个 flag。之前说过,我这两天沉迷于微信阅读的听书功能,主要是在上下班通勤的过程中,使用文本转语音的功能,听书的内容。一开始确实不大习惯,但当我逐渐放弃了逐字分析含义的习惯之后,算是与自己进行和解了。毕竟我听的这写书,少有小说等虚构娱乐方面的,很多是心理、理论相关的书。它们原本理解起来就不是很简单,太过于纠结吸收了多少,我的感受是影响我阅读的效率。
我现在的做法是,就当它是摩耳朵的工具,能听进去就听,听不进去就跳过。有些书我听着从生理上就有抗拒,举例说就是“清华学长”张自豪的《向上》,我听了一半左右就干脆放弃,就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了。这样囫囵吞枣的听,总能听进去一些,也算是对书架上比较陌生的书进行一次初筛。如果太过纠结于文字的含义,或许我根本无法在这段时间内读完这些书。
前两天把 RSS 阅读工具从订阅的 Inoreader Pro 换到了买断的 Reeder,感觉省下一笔每年的支出,挺不错的。于是就想着把其他的一些服务也“优化”一下,能省则省。原本其实也没那么急迫,只是一下子看到了 Readwise Reader 自动续费的邮件,一年 90 多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也相当多了,一下子感到了紧迫感,于是调查一下有没有替代的工具。
这两天晚上和老婆一起看了《喜人奇妙夜》。我过去关注过《一言不合》播客,从而知道了单立人喜剧以及脱口秀这个表演形式。我前几天写过因为一些原因,我很久没有打开 Pocket Casts 了,于是想上去再看一眼刘旸的播客,看看他有没有在节目中提起《喜人奇妙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