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取消 Inoreader Pro 订阅

我的 inoreader pro 支付记录

算算我使用 Inoreader 的时间,应该也不算短了。开始正式使用的时间点我现在没有记录了,大概是在 2017 年前后吧。这两年兜兜转转的,虽然也短期使用过其他 RSS 阅读工具,但总体来说,还是 Inoreader 用的最多。后来因为想用它高级一些的功能,成为了它的付费用户。从支付记录上看,最早从 2017 年 11 月份开始,中间也有中断,但总体来说还是付给他们不少费用的。

体验现代的办公网络

近一段时间,借调到主楼的省级单位,要在此干一年的工。前天我们从临时办公的地方搬到了固定的办公室,昨天提交了联网的申请,下午工程师上门来给进行维护。

或许是时候跟播客说再见了

前两天写过一篇博客文章,说我现在把阅读重心放到了微信读书上面。自从开始习惯了微信读书的听书功能,我发现我一次 Pocket Casts 都没有打开过。我在上面订阅了 50 多个播客,很多都更新的相当频繁,这样想来有种背叛了他们的感觉。不过,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我原先知道这个事实,但总是拒绝用它来指导我的行为。这两天我定下心来考虑了一下,或许我的确不能再继续沉迷于听播客了。

谈谈目前对姜萍的质疑

最近这一个月,姜萍事件在一些网络平台上讨论的挺多。现在大数据搞的信息茧房的事比较多,因此我观察到的情况可能做不得准,多少有个参考吧。我常刷的平台里,小红书最多,知乎第二。知乎上的观点相对比较中性,小红书上正文中看到支持一方的观点很多,评论中支持与质疑的比例大概在 6:4,而且很多评论也往女性、中专生上贴,也有一些实在脑残的评论,看的我血压升高,不过,我跟与他们争辩没有兴趣。

重新回到 Oh-my-zsh 配置

前段时间尝试了一下 ZI,据说速度可以配置的很快。我对于这种比较奇奇怪怪的配置一贯没什么抵抗力,于是就试了一下,没想到一直在碰壁。

当中我不大甘心,重新配置了几次,皆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具体体现为,虽说功能上可以用,但速度一直达不到目标。特别是启动的时候,需要等个 5 秒钟才可以显示提示符,这有些离谱了。其实,我使用的 OMZ 配置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基本上每次都是秒开。

影响断舍离的原因

昨天晚上收拾了一下书房,把两张桌子换了个方位,让它们靠墙放,避免开窗的时候把桌上的显示器碰下来,也给房间增加了一点动作的空间。顺便呢,也整理了一下桌子,让它再次恢复了清爽的时刻。

特别开心的一天

今天是我很想记录的一天,因为发生了一件让我特别开心的事。

晚上,我为了开窗通风方便,把书房的格局改变了一下,调整了两个桌子的位置,好让窗户打开的时候不至于碰到我的显示器,以防有天风吹窗户把显示器给拨下桌子发生悲剧。调整结束后,看着书房那落满灰尘的桌子和地板,以及杂乱无章的桌子,我不由的开始收拾。收拾的时候我又在考虑断舍离的话题,于是也打定决心扔一些用不上的东西。

WWDC 2024 感想

播放当天我错过了时间,把时间想成了节后上班的第二天凌晨,实际上是第一天的凌晨。因此虽然由于某些原因,那天晚上我并没有睡着觉,但依旧没有看直播,直到第二天早上看到了消息,于是在这两天断断续续看完了视频。

我的听书经历

看了一下微信读书上的记录,今年 3 月份我读了《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这本短篇漫画,开启了我今年的微信读书经历。上一次使用微信读书是在 2022 年 6 月了。倒不是说这期间我没有读正经书,而是我还保留使用 Kindle 阅读的习惯,因此两边都有的书我喜欢在 Kindle 读。2022 年是想读《UNIX 传奇》,Kindle 上没上架,因此在微信阅读上读完的。

不带电脑上班

另一个标题:我为什么要带电脑上班?

十天前左右,我苦于办公室电脑的缓慢速度,把办公电脑的操作系统换成了 Linux。从那之后,我发现几乎都没有带自己的电脑去上班。

在有些人看来有点天方夜谭,确实我身边同事很少有每天带自己的电脑去单位的,他们主要是需要有连外网的工作的情况,个人带笔记本去更方便。不过我现在所在的部门,与主业部门不同,平时办公电脑连的是外网,而非公司的办公网络,因此看上去也没有自己带电脑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