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奇码

知识障

这两天经过一段磨合期后,渐渐的熟悉了墨奇码的一些字根,输入一篇文章也没有感觉到那么难受了。

今天早上,研究了一下《墨奇码拆分说明》,我感觉这篇文档对我这种半路出家的用户来说是最最重要的一篇。这篇文档讲了墨奇码拆字的原则,以及各种字根的分布。我之前用墨奇码那么难受,就是因为它的拆字规则以及字根分布和小鹤音形有区别,打字时经常会出现驴头不对马嘴的情况。

不过墨奇码在软件实现方面很成熟,我用的输入法方案不算多,但它的配置复杂度已经是我见过的数一数二的了,我感觉它充分运用了中州韻输入法引擎的功能。Ctrl+l 和 Ctrl+p 两个功能这两天帮了我的大忙。因为墨奇码的声母韵母在键盘上的位置完全兼容小鹤双拼,所以打出正确读音来对我不成问题;一旦我遇到了字根不兼容打不出字的情况,我就看看候选词列表的后面的部分,根据对字根以及拆字规则的提示,揣摩出来墨奇码的正确编码。之后就是记住这个字的编码,让自己尽快习惯。

输入法的规训

8 月 31 日那天的凌晨时分,我在 flomo 上发了一条,说我开始尝试一下墨奇码,虽然还是有些用不明白,但已经感觉挺有趣的,希望可以加深了解。

我前几天看到懒猫的博客上又在推荐雾凇拼音,我之前也看过它在 Github 上的页面,感觉看介绍还是挺厉害的。当时我其实是感觉标准的小鹤音形在输入中英混合的时候不是很便利。由于其四码上屏的特性,虽然对于输入纯汉字很便利,但对中文夹杂英文单词的情况下会有些困扰,写博客就是其中之一。我当时就想找一个可以兼顾的方案,于是想尝试一下这个颇受好评的输入法方案。研究了一下安装方法,发现其实很简单,只要拉下仓库,把文件解压到 ~/.local/share/fcitx5/rime 目录下,再重新部署就可以了。我尝试了一下,确实不错,介绍里面输入“三个马”,“骉”字也能出来。可惜就是只支持全拼,当我习惯于小鹤双拼后,我发现用全拼打字会让我很不习惯。肌肉记忆会让我感觉到别扭,打比较长的韵母也让我感觉到急躁。因此雾凇拼音并不适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