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M3

我的摄影器材购买的经历(三)

昨天晚上刷 B 站,看到了 CamLogic 相机逻辑(在 B 站账号名改为了 LifeLogic)出了一期尼康 Zf 的评测。CamLogic 是非常传统的相机节目了,我之前在懵懂的时候看过很多期,也有不少收获。看到了闫炜这一期的评测,倒是说出了我对 Zf 的困惑——既然有了拨轮,为什么还要加上 PSAM 档位呢?本来我对 Zf 还挺好奇的,虽然我应该不会买这种复古造型相机,因此没有看很多使用方面的评测,但之前在油管上看到 Tony Northrup 的短评,才得知 Zf 的操控逻辑是这样的。

旧照片的洗礼

上个周五的中午,因为我在单位食堂的秤上称了一下体重,想起第一次去三亚,在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玩滑杆,需要确保 100kg 以下才能玩,尽管我不确定,但我还是在告知书上填写了 95kg 的事情。时间过的很快,我现在都不大确定是哪一年第一次去三亚了,于是吃完饭,就在手机上翻看之前的照片。

下单了适马 35 1.4 Art

趁着还不到晚上 11 点,我从京东上下单了适马的 35 1.4 Art 镜头。这个头我是近一周才考虑购买的,原本想着要买一个 35 的头,不过当时没有考虑适马,想的是尼康原厂的。我之前在用索尼微单的时候,买过一个索蔡的 35 1.4,非常喜欢这个视角。后来换门尼康的时候和机身一并出掉了。买尼康 D850 后感觉花费挺大,当时先买了尼康 50 1.8G 标头,再买了腾龙的 24-70 二代,那时感觉自己要先收手,不然经济上支撑不住。现在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时期,于是经过了不短时间的思考与权衡,我今天终于下单了。其实买一个镜头没什么值得说的,写这篇文章是记录了这次买这款镜头背后的思考。